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人类就是乘坐它们摘星揽月的。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开创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8年之后的7月20日,不甘落后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着“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登上月球,人类载人航天和空间探索取得重大突破。载人飞船独立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如同人类沟通太空的渡船。它能够与空间站或者是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但是,飞船容积小,所载消耗性物资有限,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所以…  相似文献   

2.
人们为什么花费昂贵的代价把动物送上太空呢? 首先,动物航天可以检验飞船系统的可靠性。载人航天的最终目的是将人送上天,使人能在太空环境中很好地生活和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要的任务是研制能够适合人生存的航天器。但在从未实现载人轨道飞行之前,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航天医学专家,对航天器的人一机系统能否经受航天过程中多种特殊环境的考验心中无数。因此,在将人送上天之前,可以利用动物对飞船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鉴定性飞行。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太空干什么呢?“神舟”五号飞行成功的意义是什么?载人航天是人类最伟大的壮举之一,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使我国成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载人飞船是载人航天器的一种,另外还有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下面我们通过一组邮票,来认识一下不同形状的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空积较小,一般可乘1至3人,能独立地从事航天活动。载人飞船可以和其他航天器对接,两艘飞船对接,就组成了一个较大的航天器,此时两船人员可以互相往来。飞船的不足是不能重复使用。1961年前苏联发射了“东方”1号飞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载人飞船;美国第一代载人飞船是“水星”号,可载1人。从…  相似文献   

5.
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主要用途是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载人航天技术;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神舟十号飞行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人组成。王亚平是第二位进人太空的中国“飞天女神”。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舟十号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  相似文献   

8.
载入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 :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人类就是乘坐它们摘星揽月的 .载人飞船独立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之间 ,如同人类沟通太空的渡船 .它能够与空间站或者是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 .但是 ,飞船容积小 ,所载消耗性物资有限 ,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 ,所以它的太空运行时间有限 ,仅能够使用一次 .与载人飞船相比 ,空间站容积大、载人多、寿命长 ,可综合利用 ,是发展航天技术、开发利用宇宙空间的基础设施 .航天飞机是一种多用途航天器 .它能满足发射、修理和回收卫星以及运送人员、物资等需要 ,可多次重复使用 ,显著降…  相似文献   

9.
一、载人航天简况 自从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升入太空,至今载人航天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解决了航天器的机动飞行,相互间的交会、对接,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和长期生活的适应性问题,并在应用开发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此鼓舞了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6月21日,“白色骑士”号运载飞机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起飞,把“太空飞船一号”航天器带到15公里的高空后发射。世界第一艘私人载人航天器——“太空飞船一号”以3倍音速的速度飞出大气层,在外太空飞行三四分钟后返回地球。至此,人类历史上首次私人航天器太空航行宣告成功。一直以来在人们眼中只有少数大国才能实现的载人航天梦,如今对普通人来说似乎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据悉,“白色骑士”在飞抵15公里高空时释放出“宇宙飞船一号”。飞船在火箭发动机点火后,速度增至3马赫(音速的3倍)左右。飞行约75秒后,飞船驾驶员梅尔维…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中国人渴望遨游太空的梦想就从未间断过 ,至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2 0 0 3年 1 0月 1 5日 9时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1 6日 6时 2 3分 ,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走出返回舱 ,为长达 2 1小时 2 3分钟的中国人首次“太空之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人飞天的渴望已不再是梦想 ,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中国人终于圆了数千年的“飞天梦”。一、中国人飞天梦圆的历史意义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  相似文献   

12.
《学语文(初中版)》2004,(7):117-118
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主要用途是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载人航天技术: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科学:对地球资源进行勘测。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奖励     
中国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团队获美“太空成就奖”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宣布,将该基金会的2009年“太空成就奖”授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简称神七任务团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神七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等当天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并领取了奖项。  相似文献   

14.
1.航天(space flight):又称宇航、空间飞行、太空飞行。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大气层以外,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 2.太空(space.outer space):又称外层空间、外空、太阳系宇宙空间。指地球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太空干什么呢?“神舟”五号飞行成功的意义是什么?载人航天是人类最伟大的壮举之一,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神舟”五号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太空旅游也就成了人们口头的热点话题。早在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富翁蒂托就乘坐俄罗斯“联盟TM-31”载人飞船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旅游,邀游太空8天。“太空旅游”对于一名普通的地球公民来说,似乎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了。  相似文献   

17.
佚名 《科技文萃》2005,(12):41-43
时间 数字 1961年4月,"东方l号"飞船载着27岁的前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旅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23天后,美国也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2003年10月15-16日,中国第一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8.
继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已有400多人完成航天飞行。人类在40多年的载人航天事业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1圈,历时108分钟,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绕地球飞行3圈,历时4小时55分23秒。宇航员约翰·格伦成为美国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女航天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上升-2”号飞船,航天…  相似文献   

19.
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准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经过115个小时32分的太空飞行,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绕地球飞行77圈325万千米后,于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安全“回家”。这是继2003年10月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我国进行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相信关于“神六”升空及安全“回家”的详细报道,同学们都已经了如指掌了。不过,同学们关注更多的恐怕是关于神六和神六航天员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为此,小cool龙和波比也收集到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太空生活的“稀奇”事儿,一起去看看吧!太空中的新鲜事1.…  相似文献   

20.
一、热点概览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