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人性的一种抽象,实质是强调追求个人利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惟一动力.这一论断虽然与社会主义的理念不相容,但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无疑是一个进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还不能彻底否定它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矛盾以及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化危机和动因危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政府应树立危机意识,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一词是一个常用名词,然自出现至今,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众多学者对该词的解说莫衷一是。但如果历史全面地考察这一名词,对"资本主义"的界定实际上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说:从狭义上说,资本主义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形式或经济制度;而从广义上说,资本主义则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的理论是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现象的概括。尽管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雇佣形式等发生了变化,但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在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都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存在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来衡量市场经济的效率,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范型.根据这一范型,自发的市场均衡是效率最优和利益和谐的叠加状态,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任务就在于如何推动现实经济向这一理想状态不断逼近.然而,“经济剩余”范型依赖于四个有历史局限性的方法论原则,即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形式逻辑推理原则、和谐均衡分析原则、理论检验绝对免疫原则.“经济剩余”范型无助于我们评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真实效率,其真正功能在于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供辩护,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朱学勤 《科技文萃》2005,(2):100-101
大陆境内的下一场思想纷争,很可能会把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牵扯进来.法国人所言<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正在某些圈子里流行:西方应该一分为二,莱茵河模式对立美国模式,前者最好的代表不是法国,而是德国,德国有"社会市场经济".如此提法,正好切中左翼知识分子心理饥渴:中国前20年改革走了一条美国化道路,从现在起咱们改邪归正,应该向莱茵河模式靠拢了!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在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根本不同。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不应照搬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把它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相提并论。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削弱,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蜕变,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变质。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应主动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物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从对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现象的分析出发,深刻揭示了普遍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进而提出无产阶级要通过“整体性革命”来克服物化的理论。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具体内容,探寻物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并揭示其哲学本质,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协调好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关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失业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爆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产生和发展的。如今,失业现象依然是困扰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失业现象。客观地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现象,深入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两重性,冷静地剖析当代资本主义失业现象引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精辟论述中的"以团结互助为荣"思想的要义是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的理论基础、现实根据、丰富内涵等方面对此进行解读.针对大学生合作素质欠缺、对集体主义价值观认知取向与实际生活中表现之间存在的反差现象,提出从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与中国传统和谐哲学、学会共同生活和努力抓好新形势下的班级建设三个方面着手,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与竞争是一体的两面,二的对立统一体现为和的境界。因而,和并不排除“争”,但也应包涵“让”。有竞争的和谐一方面以竞争与礼让的统一形成和谐竞争(即合理竞争)的良性活力机制,同时又强调义与利的统一、战胜竞争与战胜自我的统一,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实现共同发展,这便是积极的、正确的竞争观,中国特色的竞争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个体人格以“和”为美、人际以“和”为美与天人以“和”为美三个层面阐释了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内在意蕴。孔子强调个体人格之“和”是实现天地万物之“和”的根本。孔子以“和”为美的思想为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3.
"亚当·斯密问题"的澄明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问题"之所以引起学术界长达百年的兴趣与论争,实则在于其自身所蕴涵的现实世界中人们利益需要与道德需要的分离与偏颇,而斯密问题能否被真正解决,对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以及人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安身立命都具有根本的意义。文章在对"亚当·斯密问题"进行澄明与解读之后提出,中国所追求的市场经济应该是斯密所理想的在道德基础之上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的好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然而问题也大量暴露出来。体育产品市场无序竞争,要素市场无序流动,行政力量"越位"与"错位",法制落后,是造成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种种问题的直接因素,而根源则在于产权混乱、诚信传统缺失和所有制的歧视。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体育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必须进行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包括体育产业产权制度创新、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创新、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创新以及资本市场的结构功能创新。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产要素形成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我们要先认清两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一是市场经济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占有大量的农村土地、不断地吸引农村资金流出农村;二是资金由于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为负值而难以进入农业生产。如果不能把农村土地上严重过剩的农业人口转移出去,不能提高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产出比值,必将严重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解决了市场经济与农村三要素的矛盾,深化改革农村市场经济,才能够使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顺利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够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得到稳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利益与道德伦理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的核心,古代社会如此,现代市场经济下也是同样.要建立一个完善、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伦理建设的关系.而“义利”观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先秦诸子的“义利”内涵,对当今的经济发展仍有资可鉴.  相似文献   

17.
"和而不同"是古老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文化观既强调"和谐",又关注"不同",与今天所倡导的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内涵基本一致。"和而不同"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文化观,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现象,但不能不加分析地把这些现象的出现归罪于市场经济,更不能因此而否定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越性。相反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找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利益和谐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和谐社会的特征为切入点,具体阐述了和谐社会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党史名人傅柏翠在闽西上杭县古蛟一带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共产团”试验,存在了近二十年。通过对傅柏翠“农村共产团”试验的探讨与研究,对比古今中外历史上相似的经验,总结其经验教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允许私有制和公有制并存、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并存、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并存,以民主和法治管理社会,尊重客观规律和科学管理,才能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型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