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布局在文章写作中属于形式因素,但能否对材料进行精心的布局直接影响到作品内这缘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互动的关系.文章以<飞>为例进一步说明相同材料的不同布局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因此对文章的布局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招数指津]文章中总揽性的词语或句子称为文眼。文眼是窥看文章主旨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掌握文章各部分联系的关键,是关顾前后文章的凝聚点,是作者写作意图的显现,因此,我们在阅读每篇文章时,应先找出这篇文章的文眼,因为能找出文眼,就是读懂、读透文章的标志。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到文眼,从而理清文章思路呢?  相似文献   

3.
写章给谁看,这是很要紧的,因为只有对象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发问的精神》是一篇写给中学生看的,对中学生很有教益。作启凡,是覃必陶的笔名,曾同叶圣陶、郭绍虞等合编《开明新编国读本》,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上世纪30年代前后,常用笔名“启凡”在《中学生》等刊物上发表章,本就是其中的一篇。章的写作意图是提倡“发问”,作认为发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求知识、明道理的途径,也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语言摇曳多姿,是一篇很典范的说理。  相似文献   

4.
小说往往是非常吸引人的。它有完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些立体化的场景常使读者沉迷于其中,不少人认为这就是阅读的全部。其实这种阅读忽略了作者这一重要因素。因为小说是作者表达自己观念的载体,有着明确的写作目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常或隐或显地表现在作品当中。  相似文献   

5.
一、深度空间:内容和形式 作者在创作时一般都是随性而发,胸中情意不吐不快时便会自然流淌于笔端,他们享受着行云流水般抒写的快意,很少先考虑表达技巧的使用。尽管如此,悉心品悟,你还是会发现,好文章的作者又是那么深谙写作之道,以至于内容和形式结合得天衣无缝,宛若天成。解读文本要观照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体悟内容与形式是如何水乳交融地融通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关注阅读者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呢?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学报》2017,(1):76-78
简述阅读与写作是互相促进的两个语言习得环节,读写结合是英语教育的法宝。评述《大学英语体验阅读与写作》,探索改进读写教学的策略,设计基于写作本位教学观的大学英语体验式读写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体验活动。言语作品(主要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对作品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及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关系的体验过程。体验作品是体验感性的形象、性格、情节、技巧和意蕴等,而认知作品是把感性  相似文献   

9.
赵洁 《阅读与鉴赏》2008,(10):37-40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依据“句不离篇”的原则,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内容或者主旨的理解。要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首先,我们要分辨清楚哪些句子是重要的句子。在通常情况下,“文中的重要句子”一是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从内容上看),二是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从结构层次上看),三是写作形式上富有特色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例如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或者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的句子,四是反复出现的句子(从出现的频率上看)。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有感而发。说话或作文源于一种行为体验和心理感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外显和物化形式。理由很简单,阅读和作文同出一辙,既然阅读活动依赖于读者的体验和感悟,那么写作活动也需要不断地启动学生的积累,融入他们的情感,张扬他们的个性,表达他们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感悟。这也许就是阅读和作文的一个重要的结合点吧。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关注学习与生活,指导学生扩大阅读,强化写作内容与形式的指导,丰富作文内涵,提炼文章主旨,提升文章技巧,使学生快速有效地写好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学懂,就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并领悟。比如文科的字词、文学常识、基本思想内容、情感与观点,以及阅读、赏析、表述与写作能力等。学懂的基本方法有阅读、朗读、合作互动、讲解、演示、实验、读图、练习与视频手段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吴惠红 《新高考》2008,(3):53-55
准确揣摩作者对某个事件的态度及写作意图是阅读理解最高技能的体现。它能够反映出考生对文章深层次理解的能力。该类题目在整个阅读理解题中占1~2题。[命题特点]该类考题可以针对文章中某个细节提问作者的态度或意图,也可以针对全文所述内容提问作者的态度或意图。其题目中多含有 the author 或 the writer 等词。例如:Why dqes the author write this article?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 this problem?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训练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启迪灵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文修改则是对其作品进行打磨雕琢美容的过程,是对作品形式与内容更趋完善结合的追求过程。“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都强调了修改的重要。因此,修改应当视为是写作的应然延伸。  相似文献   

15.
正物理实验,既是贯彻《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教学内容,也是落实课程理念的教学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涤荡和冲击下已经或正在被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新课程理念以物质资源保证的物理实验室,是否也应当在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为落实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6.
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这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是高考的主要测试内容而且是比较成熟的试题,约占12%的分值,比例是较大的.把这一块做好了,必然能较大幅度地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教学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这种主导性阅读取向注重情感体验,强化独立阅读,关键处凸显了读者(学生)的主体地位。王荣生先生将它命名为感受性阅读。  相似文献   

18.
"质"与"文"的关系,最早可见于《论语》,当初孔子是用来评论人的。《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又未免虚浮。文采和质朴两者适当,才是个君子。这是孔子为君子立的行为标准。文如其人,人的精神气质反映在文章中,因此将评价人的概念引申来评论文章是很自然的。墨子、韩非子已有此意,汉代杨雄以此评论宋玉、枚乘等人的辞赋,目光转向文学。  相似文献   

19.
刘水用 《教育文汇》2014,(17):36-37
“陌生化”是一种破坏习惯性的或“自动的”感觉的手段,是将事物用一种新的出乎意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把内容与形式变得令人陌生、好奇的手段,增加理解的难度和感知的长度,从而延长人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陌生化”原理唤醒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新对世界感受的方法,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可以把自己熟知的解读暂时“搁置”起来,借助相关的“问离技术”,调动学生对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陌生化”的教学环境中预约别样的美丽。  相似文献   

20.
"入境体验,个性表达"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入情入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在阅读实践活动中进行身心愉悦的对话、交流,真切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在自由而有序的思想碰撞中彰显个性,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