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凤阳花鼓做出新解:凤阳花鼓原为"三花",因历史发展与区划变迁,现仅存一花——"双条鼓";凤阳花鼓与《茉莉花》的源流之争,为地方利益驱动,而非学术课题;《凤阳歌》长盛不衰,奥秘在歌曲的情绪和风格以及节奏上的快慢之分。  相似文献   

2.
凤阳花鼓曲目丰富多彩,传唱至今的有近百首之多。其中既有凤阳人民对旧时代悲苦生活的无情控诉,也有对新时期幸福生活的纵情歌唱。既形象地反映了明初的移民历史,也讴歌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说文》研究史上一部最早全面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著作。在有关虚词的问题上 ,徐锴继承前人成果 ,在“词”的界定、性质及取象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清代袁仁林在著《虚字说》时 ,继承徐氏观点并进一步予以系统化及升华  相似文献   

4.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早期著作,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问世为道教的最终形成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就其道教特质而言,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道家的道加以神化,赋予其人格神的地位与权威;二是构建了道教徒追求的神仙世界蓝图;三是提出了长生之术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人生哲学因其成就、作用与特色,已然具有现代意义与世界影响。梭罗以代表作《瓦尔登湖》在"人的自然化"、"反抗异化"、"开放心灵"诸多方面展示自己的自然观、人生观,全方位体现了与庄子人生哲学的对话、交流与交融。其间,梭罗对庄子哲学思想的认同、体悟和接力,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等角度对《古尊宿语要》一书中的介词“以”作了比较详尽系统地考察,从而揭示它在汉语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八卦”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卦”本是《周易》中的八个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而今它却以全新的意义频频在各种媒体上亮相.成为“点击率”颇高的词汇。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张会光 《现代语文》2006,(5):111-111
<现代语文>读写与考试版05年1月刊"语文小百科"栏目中的<普遍用错的"空穴来风">一文,从"空穴来风"的出处(宋玉的<风赋>),白居易诗中的准确运用(朽木难免蠹,空穴易来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等方面,确定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并且据此判定"‘孙白'挂帅纯属空穴来风,张海涛将继续执掌女足","田亮进军娱乐圈并非空穴来风"等句子对"空穴来风"的运用全错了.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堂上的“对话”是一种教学过程,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它强调的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即师生之间、师本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统一,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从而促进师生的成长。可以说,有效的对话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读若“作为《说文解字》的一个重要条例,历代《说文》专家对其性质不断进行探索,可结论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对自南北朝至现代的有代表性的说法进行简要评述后,利用“读若“在注音外,还兼有明异体字、同源字、通假字、古今字的功能,来探求古今字。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结合的利与弊并存。多媒体需要立足语文课堂,在整合中求融合、讲实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后,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引导——自学”教学法。  相似文献   

13.
黄济  于超 《学科教育》2012,(3):106-114,128
《易》在历史上是一部备受推崇,同时又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著作。《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又包含有“卦辞”和“爻辞”,“传”又分为“大传”和“小传”。每一部分都有不少神秘的和迷信的难解难读的问题,但同时又蕴涵有先哲们朴素的哲理智慧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其成书已久,成书过程说法不一,难以考证;发展过程中,更是识随时迁。所以,在国学的学习中,学《易》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我们当今学者在对《易》进行研读与评价时,必须注意到《易》的这些特点,运用好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济  于超 《教育学报》2012,(3):106-114,128
《易》在历史上是一部备受推崇,同时又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著作。《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又包含有"卦辞"和"爻辞","传"又分为"大传"和"小传"。每一部分都有不少神秘的和迷信的难解难读的问题,但同时又蕴涵有先哲们朴素的哲理智慧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其成书已久,成书过程说法不一,难以考证;发展过程中,更是识随时迁。所以,在国学的学习中,学《易》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我们当今学者在对《易》进行研读与评价时,必须注意到《易》的这些特点,运用好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说到中国民歌,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茉莉花》、《四季歌》等脍炙人口的旋律。  相似文献   

16.
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向来被认为是庄子表现自己对死采取的一种旷达的态度。本根据献中对南方少数民族民间习俗“娱死”丧葬仪式的大量记载,探明庄子承受的化渊源,而认为他的“鼓盆而歌”,只不过是当时民间习俗“唱斋”“娱死”这种丧葬仪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中屈原《九章》中的《抽思》篇的原本题目究竟是否应为“抽思”。结合洪兴祖、朱熹等人对《抽思》篇的注释,将《抽恩》篇与《九章》中的其它八篇相比较,又从语义逻辑和语音两方面进行分析,证明《抽思》篇的篇名应出自此篇首句的“忧思”二字。  相似文献   

18.
《诗经》"经"化是从孔子开始的,中间经孟荀诸子的推动,至秦统一天下不久最终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儒家所推行的"《诗》言是,其志"的解《诗》原则及对"断章取义"的解《诗》方法和"传"、"故"、"章句"等解《诗》体式的采用,是实现《诗经》"经"化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 ,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 :垂涎于杜十娘美色的盐商孙富在设计引出李甲后说的第一句话是 :“老兄尊姓何讳 ?”此后又言 :“小弟还有句心腹之谈 ,兄肯俯听否 ?”这里孙富呼李甲为兄 ,称自己为小弟 ,李甲理当长于孙富 ,可李甲在答言中竟然说“承兄过爱 ,更求尽言” ,这不让人糊涂了 ?这两人究竟谁长谁幼 ?对此 ,我没有立即解释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字典 ,学生在查阅后告诉我 ,“兄”的第三个义项为“用于朋友相互间的尊称” ,好像可以解释此疑 ,但是学生的困惑犹未散尽 ,于是我便因势利导 ,先…  相似文献   

20.
姜钰 《学语文》2006,(5):19-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警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李泽厚还援引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李泽厚对于朱熹执意为“三人”说并不满意,认为朱熹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