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女性犯罪有所增长,虽然女性犯罪的数量和比例与男性犯罪相比是较低的,但是预防女性犯罪的仍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女性犯罪是由男女两性不平等、家庭冲突和女性自身角色失败多重原因造成的,往往与未成年犯罪、家庭暴力等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论女性犯罪动机类型及其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本应是温婉、善良、富有爱心的代名词,但近年来女性犯罪事件频发,给社会安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探讨了女性犯罪动机的四种主要类型,即财物型犯罪动机、情感型犯罪动机、无知型犯罪动机和恶逆变型犯罪动机,并就犯罪女性的教育引导提出建议,以期为改善女性犯罪现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女性犯罪的快速增长是当前中国犯罪的一个突出问题.当代中国女性犯罪有柔弱性、年龄偏大、更容易对熟人作案、平均刑期比男性长等基本特点.导致女性犯罪增长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除生物性别对女性犯罪有一定影响外,真正影响女性犯罪的还是女性的社会性别.它既是现代化过程导致女性角色冲突的产物,也是不公平的社会性别结构对女性角色畸形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增多态势,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加,女性未成年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增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引起大学生数量猛增,大学校园犯罪率也逐年增长。大学生犯罪呈现侵财案件高发、手段智能化、女性犯罪增长的特点。究其原因,社会转型时期控制系统弱化以及大学生的个体原因是促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女性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影响女性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的、社会的、个人的等。因此本文从需要的失衡、情绪的不稳定感、行为的被动性等方面来揭示女性犯罪独特的心理特征.从女性自身角度探寻原因。  相似文献   

7.
美容腐败犯罪作为女性职务犯罪的一种新形式,具有与一般职务犯罪不同的特点,已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女性公职人员美容腐败犯罪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不完善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市场秩序、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铲除女性美容腐败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当下女性犯罪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女性犯罪学已经成为犯罪学界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女性犯罪的趋势及社会根源,结合性别根源、文化观念,以及同男性犯罪的比较,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同时,通过国家立法、社会教育、监狱矫正等方面对女性犯罪的预防提出可行的建议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家庭与女性,女性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士性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提出了从伦理角度遏制女性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发展到今天,“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数量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统计,我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学困生”发展到思想品德和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犯罪领域里的一个新热点,在数量上有上升的总体趋势。本人对青少年犯罪的总体状况作了较细致地调查研究,认为当前青少年犯罪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偶发性,亦可称作偶然性。在青少年犯罪档案里,盗窃、奸淫幼女、伤害等三种类型犯罪,占犯罪总数的90%以上。这是因为青少年时期的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很淡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活动的能量超过了认识的水平。特别是短暂的暴发性的能量付出,有时还要超过成年人。因此.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身上,往往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盗窃罪、诈骗罪和侵占罪是侵犯公民财产几种较接近的犯罪形式,虽然三者在通常情况下主客观方面存有较大的差异,但在一些非典型案件中要区分这几种罪行,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对这三种犯罪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并综合探讨了在一些特殊的犯罪形式下他们之间的区别,以求能够揭示出这几种犯罪的实质特征,以期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认定该三种犯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家长》2004,(Z2)
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年、1996年的低潮期后,近年来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其犯罪特点有四个突出表现:从犯罪主体分析,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发展;从犯罪手段来说,青少年罪犯的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涉毒案件数量剧增;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另外,青少年自身有合群性,崇尚江湖义气,在犯罪中往往组成团伙以聚力壮胆。分析这几年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可以看出,这些团伙的组织水平和犯罪水平都已发展到一个…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现代女性犯罪的特征和原因的分析,探讨了有效制止女性犯罪的继续蔓延,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犯罪经历了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对象到以网络作为犯罪对象、犯罪工具再到网络作为犯罪空间的裂变。与此同时,刑法作为网络犯罪的重要调控法律也经历了数次演变。目前而言,网络犯罪对于传统刑法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客观不法行为、社会危害性以及犯罪形态等几个方面。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刑法应当做出积极回应,比如增设独立的"互联网犯罪"章节;提高量刑情节,增设职业禁止规定;实行严格责任,帮助行为与预备行为独立定罪。  相似文献   

16.
定罪与量刑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活动的两个基本环节.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定罪准确,量刑才有可能适当,定罪是关键.研究犯罪主观方面有助于定罪和量刑.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还包括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类型.如何区分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类型,是难点也是重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别阐述了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类型的区别和联系.犯罪目的对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女性犯罪的社会性别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犯罪作为一种反社会行为 ,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 ,女性犯罪率的上升会严重影响婚姻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发展。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 ,对社会转型期女性犯罪特征的分析 ,深入剖析制约女性犯罪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因素 ,揭示女性犯罪问题背后的资源不平等及性别不平等问题 ,并提出从社会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治理 ,建立起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期也称青春期,这在国外心理学中常被看作是一个“危机时期”.就是说儿童发展到这个时期,常会出现许多特有问题,很难教育,搞不好就会走上歧途,例如犯罪、酗酒、吸毒等.这在我国心理学中以前是不予承认的,认为“危机”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它和“通货膨胀”一样,只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实,不管我们是否称它“危机时期”,青少年教育上所特有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也不能说问题不严重.当然,从全国来说,青少年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好的,但有问题的也不少.拿犯罪来说,在农村犯罪的60—70%,城市的70—80%都是青少年,而在这些犯罪青少年中近半数又都是在校学生.这些人在学校和社会虽是极少数,只占青少年的千分之几,但破坏的能量很大,影响也很坏.除犯罪之外,在青少年中胸无大志、自私自利、低级趣味和道德败坏等现象也为数不少.总之,目前在我国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个不容忽的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在当前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影响到我国的四化建设,而且从长远来看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民族的兴亡.因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教育得好,到本世纪末,现在这些青少年就将成为夺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因此导致女性的犯罪率也在逐年攀升。探讨其犯罪原因不难发现,导致女性犯罪的原因,除一些封建和旧的思想因素存在以及社会风气的不断改变以外,女性本身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个人主观原因,包括生理和心理等原因等等,无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给她们的心灵以重创,在她们心理承受不住时,就会走向极端,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孙英杰 《班主任》2005,(6):35-36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3年底,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人数中的比例已上升到80%左右,这与青少年人口只占我国总人口25.7%的比例是严重失衡的.在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同时,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有关人士对青少年身上存在的自私、狭隘、懒散、自立能力差等问题也深感忧虑.所有这一切都在说明:我们的孩子正处在"道德缺失"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央8号文件的下发,引发了全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关注与参与.在此,笔者仅就青少年"道德缺失"的家庭因素阐述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