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贵刊1995年第二期《关于闰年计算的表述》一文中,作者认为课本中关于闰年计算的表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和注释:“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两句话欠妥当。并提出倍数存在着两种可能:整倍数和小数倍数。其实课本上的上述两句表述是正确的,只是作者自己把  相似文献   

2.
高三数学复习必须以课本为主,在这一点每个高三教师和学生都有共知.但是以课本为主不仅仅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应该对课本上知识和方法加以“拔高”,使知识在“拔高”中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把知识融会贯通之目的.那么怎样做才叫“拔高”课本?下面用2005年两道高考压轴题与课本上一道例题的对比,与大家探讨共同商榷此问题.  相似文献   

3.
“课本备课”就是将已备好的教案有机地“搬”到课本上 ,富有创意性地在课本上勾勾、画画 ,作一些简单的标记和提示 ,更能符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写好教案并不等于就能上好课。这就要求我们在走进语文课堂前 ,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在头脑中梳理一遍 ,分清教学的主次 ,抓住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加以思考、分析和调整 ,随手在课本上作一些提示性的文字或符号 ,这就成为了备课环节的一个有机延伸。多年的语文教学告诉我 ,“课本备课”具有以下效果 :首先 ,能顺着作者的思路 ,理清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在给课文作…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67页:“回顾近代以来几次国际关系的演变情况,分析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这里联系课文来理解,可以看出在表述上,编著者已把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混为一谈了,而这两者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关系”与“格局”含混$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21页:“《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第25页:“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从这两段表述中不难看出,编者将“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表述成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整体,而不是国际关系体系或格局。这种表述与课本第66页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明显不一致。这给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带来困难。《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版,…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现行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编了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社戏》,在其课后练习二有如下叙述:“夏夜行船,月下归航是写得最精彩的段落——作者写夏夜行船,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等”。我认为这里的“夏夜行船”一说是错误的。但是由于这一说法是直接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古”印度     
课本第95页:“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表述与课本第69页“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表述有出入。“印度”和“古印度”不是同一概念。古印度是历史地理名词,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今尼泊尔)而不是“印度”。张骞通西域前,西域某些国家已经信奉佛教。可见,佛教传入西域是在西汉前期;传入内地是在西汉末年。课本第69页的表述更为严谨。“古”印度$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 96~ 97页 :“袁世凯死后 ,……北洋军阀已经分裂成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那时候 ,东北还有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南方有滇系和桂系军阀。此外 ,盘踞山西的阎锡山和割据徐州的张勋 ,在军阀中势力也比较大。”根据这段文字 ,我问学生 :“奉系军阀是不是北洋军阀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不是。”这是课本表述欠妥给学生所造成的误解。其实北洋军阀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 1895年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练兵 ,190 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 3年袁世凯把自己的军队更名为“北洋常备军” ,至 190 5年共…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中有“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一句,课本将“步走”注释为“步行逃跑”,许多参考书也如是说;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把这一句译成“曹操率领败军从华容道陆路逃跑”,这与课本上的注释显然是矛盾的。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呢?我认为矛盾产生于对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鸿门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樊哙复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意思是:樊哙把他的盾反放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的上面,拔出宝剑切着吃它笔者认为,课本上“复其盾”中的“复”字宜用“覆”字,这是因为: 一、“复”是“復”与“複”的简化字,而“復”、“複”与“覆”是古时即有的几个不同的词。因此,“复”与“覆”  相似文献   

11.
我在板书语文七册第二十七课《小音乐家扬科》课题时,随手将提手旁的“扬”写成木字旁的“杨”,而后拿起课本发现和课本上不一样,立刻把“杨”改为“扬”。在我改的时候,同学们就议论着:姓“杨”的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我提倡把书读"厚",把语文课本读成"自己的书"。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做笔记。开始前我充满激情地鼓动学生:"课本应该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某杂志读到《不妨为学生的数学课本打些“补丁”》一文.文中提到的“补丁”是指根据所学内容.把课本上没有而实际练习时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牢记的一些概念、定义、规律和方法等.让学生工整地摘录在课本的相应章节.用“补丁”来形容非常形象.且有创意。在课堂教学中,“补丁”除了在记录概念、定义、规律和方法等结论性知识使用之外.有没有其他的用武之地呢?  相似文献   

14.
功的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把力、简单机械和功联系起来。初中物理课本“功的原理”一节的教学中,既要为后面斜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又要为机械效率的学习留有余地,而本节的教学又是建立在抽象的“功”的概念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有一定难度。课本上对“功的原理”的描述采用了“物化”的语言:“利用任何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是大家所共同关心的。一、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滕王阁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 :“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其中“吴会”的“会”应读什么音?课本上没有注音。据我调查 ,一般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 ,认为应读“吴会(hu尙)” ,理由有二 :1、有特殊读音的字 ,课本上应有注音 ,如课本上没有特别注音  相似文献   

16.
课本上讲“点燃氢气前,一定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明知不能点燃不纯的氢气。为什么课本上却要安排“氢气与空气混和点燃发生爆炸”(见初化课本第72页的[实验2-6])这一演示实验呢?目的就在于——强化学生认识。我们不妨把类似于这样的,“本不应这样做,可偏要有意这样  相似文献   

17.
中学《中国历史》第二册80年8月版的试用本和这次改编的82年6月的新版关于明代“一条鞭法”的内容都是这样表述的: “一五八一年,明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 八一年高考“简要解释名词”题的标准答案中,对“一条鞭法”的解释肯定了课本的这一表述。 毫无疑问,中学课本对问题的论述只能简明扼要,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课本对这一问题的概括介绍也不无根据。象“一条鞭法”这样的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  相似文献   

18.
一、忌概念模糊。数学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的过程。如果教师对数学概念的表述含混不清,教学就难以达到目的,更谈不上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有的教师在教完“数的整除”一章后总结:“自然数可分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这种表述把自然数不同属性的分类揉合在一起,混淆了自然数分类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现行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编了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社戏》 ,在其课后练习二有如下叙述 :“夏夜行船 ,月下归航是写得最精彩的段落———作者写夏夜行船 ,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等”。我认为这里的“夏夜行船”一说是错误的。但是由于这一说法是直接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表述 ,于是长期以来直接影响了许多老师的教学 ,给学生造成了一些误导。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人教版 )教案系列丛书《语文第二册教案》选编了一篇由徐国鸿同志编写的《社戏》一文的教案 ,在其板书设计中…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张培成先生的《“花黄”应该贴何处?》,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张文的观点却不敢苟同,张文对课本的注释进行了否定,认为:“木兰不可能把花黄随便贴在脸上什么地方,而应该贴在额心上。”因此,“插图者不理解原作之意,插图纯属败笔,不可再用。而注解者的注释也有悖于历史文化常识,经不起推敲。”笔者认为语文课本上的注释固然不详细,而张文的观点也不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