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魏华,您好!误:Wei Hua,Hello!正:Hello,Wei Hua!析:英美人习惯先打招呼,后说称呼语,而我们中国人把称呼语放在前后均可。学习英语时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1.Hello,Frank!你好,弗兰克。 hello是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用语之一。它可以用于: (1)表示问候、打招呼,意为“你好”。用于熟人、朋友之间。例如: Hello!I'm Lily.你好!我是莉莉。(2)用于“引导对方注意、打电话”时,意为“喂”。例如: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设计》2006,(6):23-23
大多数美国人都很热情、外向。在许多场合,不管是否相识,他们都愿意与人打招呼。通常,熟人之间常用的打招呼用语非常简单,如“Hello!”“Hi!”“Good moming!”当一位欧洲人向你打招呼说“How are you?”(你怎么样?)时,他的意思与其说是在问你“怎么样”,不如说是在问你是“谁”。  相似文献   

4.
(1)能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See you/I’m…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2)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活动的表演技巧。(3)学唱歌曲“Hello!Happy Teachers' Day!”[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hello意为“你好”,是用得最广、最简单的招呼用语。一般可用于熟人、朋友之间,语气比较随便,亲切自然。一方说“Hello!”,对方也应用“Hello!”来回答。它的后面可以加称呼,但要用逗号分开。例如:—Hello,Li Hua!你好!李华。—Hello,Xiao Wang!你好!小王。hello除了用于打招呼外,还可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打电话时的招呼声Hello!7654322.喂,7654322。Hello!May I speak to Tom,please?喂,我可以和汤姆通电话吗?Hello,is that Oxford56767?喂,是牛津区56767吗?2.用于引起对方的注意Hello,may I come in?Is anybody here?喂!我可以进…  相似文献   

6.
1.Hello,Frank!你好,弗兰克。 Hello是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用语之一。它可以用于: (1)表示问候、打招呼,意为“你好”,用于熟人、朋友之间。例如:  相似文献   

7.
李爱霞 《山东教育》2021,(10):57-58
记得有一年接手一个五年级的班,上了几个星期的课,我和学生之间都比较熟识了,但令我奇怪的事情是学生见了我之后都是一句礼貌的“老师好”。我非常惊讶,难道已经学了两年英语的小学生连几句“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的日常打招呼的英语用语也不会吗钥另一件事情是院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把窗都关上了,我就对着靠窗的一位同学说院“Please open the window.”  相似文献   

8.
上课时,我发现家豪同学很特别:他坐得端端正正,圆溜溜的大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当我提问或请同学质疑时,他总是跃跃欲试,可当举起的小手被我注意到时,却又慌慌张张地放下,一节课下来,这样的动作重复了好几次。下课了,我走到家豪的座位边,微笑着跟他打招呼:“家豪,刚才上课你的表现真不错!”他把头垂得低低的,小声说:“老师,可我一次也没有发言。”  相似文献   

9.
<正>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人们见面打招呼可用Hi,Hello,How are you,How do you do.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只要是寒暄打招呼就可以使用.记得有一次,我校一外籍教师到某中学去讲学,刚进校门,中学生们便纷纷向她“Hello”起来.按理讲,她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她却不太高兴.也许有人会问:学生们那么热情的“Hello”为什么会使她不高兴呢?难道当时用“Hello”打招呼不对吗?那样打招呼的确没错,只是不适合.就是说,语言使用中的“正确性”不能替代言语交际中的“适合性”.中国人(特别是初学者)学英语,往往只注重运用语言的“正确性”,而忽视其“适合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运用恰当得体呢?只有通过“语域”的学习,我们才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方式、内容和对象去选择适当的语言实现交际的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语域”?  相似文献   

10.
“Hello!”是比较常见的打招呼用语,多用于口语,使用时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对方也用此语作答。若彼此关系较为密切,在口语中使用“Hi!”更随便、更常见。例如:  相似文献   

11.
沈晓恒 《神州学人》2004,(12):38-39
第一次见到波尔和南希这对美国老夫妇是在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学生会”)举办的“国庆·中秋”晚会上,至今仍有印象的是当时南希穿着中国传统的唐装,在所有来宾中(包括中国学生),她的着装最中国化。当时我刚来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读书,遇见老外总是比较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主要是想锻炼自己的口语。在自我介绍时听到他们用中文说:“你好!”并不觉得惊讶,好比国内的人见到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老外,都冲人家喊:“Hello!”但接下来南希说了一句:“你贵姓?”着实让我楞了一下,我还记得当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脑袋里想的是到…  相似文献   

12.
那天早晨,当我和学生李冠群打招呼时,他竟向我问候了一声“立华老师,您早。”此语一出,整个楼道一霎时静了下来。我当时便楞住了,一种莫名的尴尬使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一会儿,我笑着对李冠群同学说:“你叫得好,老师听着很亲切,请你转告同学们,以后可以这样和我打招呼哦!”在  相似文献   

13.
1.Hello,Frank!你好,弗兰克。hello是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用语之一。它可以用于:(1)表示问候、打招呼,意为“你好”。用于熟人、朋友之间。例如:Hello!I’m Lily.你好!我是莉莉。(2)用于“引导对方注意、打电话”时,意为“喂”。例如:Hello,Ben!喂,本。Hello,this is Jim.喂,我是吉姆。(电话用语)【特别提醒】在现在英语中,可以用hi替换hello。只是hi显得更随便、随和。例如:Hi!I’m Gina.你好!我是吉娜。Hi,Li Lei!喂,李雷!2.Good morning,Alice!早上好,爱丽斯!Good morning!为正式问候语,用于早晨至中午12点以前,它的答语也…  相似文献   

14.
巧用问候语     
Hi,我是“英坛”高手Michael(迈克尔),想学好英语,和我一样成为“英坛高手”吗?苦练《英语宝典》吧,这可是英语学习的《九阴真经》,轻 易不外传的噢。请看第一招:你会用英语打招呼吗?要注意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问候语哟,否则你会笑话连篇、大出洋相的。1初次见面押可以用Howdoyoudo芽(您好!)或Nicetomeetyou选(认识你很高兴)来打招呼,对方也应同样回答。2熟悉的朋友之间的问候:熟人可用随便一些的问候语,如:Hello选Hi选对方也同样回答。3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来打招呼:如:Goo…  相似文献   

15.
蒲渝 《早期教育》2006,(1):40-40
天天和小虎正在一起游戏,两个小家伙有说有笑地不知在讨论什么。忽然天天跑过来拽着我大声嚷嚷:“老师,小虎说脏话!”我跟着天天走了过去,天天指着小虎说:“他刚才说王八!”我听了以后,  相似文献   

16.
早晨,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Eva气冲冲地下楼:“请你上一下楼!”然后指着浴缸里的几根头发说:“我不喜欢它们,请你把它们拿掉!”我愣了一下,和她解释,水是刚放的,我不知道它们会粘在上面。这本身是我的  相似文献   

17.
搞笑的外公     
沈俊熙 《作文大王》2014,(11):23-23
星期六,韦子涵来我家玩,外公和他打招呼:“蓝陈曦,你来我们家玩啊!”我告诉外公他不是蓝陈曦。外公又说:“原来是蓝才智!”这时韦子涵认真地说:“我叫韦子涵。”外公笑道:“原来是韦子涵呀!”  相似文献   

18.
偶然翻阅书刊,看到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指着漆成绿色的黑板问学生:“这是什么颜色?”没想到学生竟异口同声地回答:“黑色!”她接连问了好几遍,学生都答“黑色”。最后,她生气地指着黑板说:“这明明是绿色,你们为什么说是黑色的呢?”学生理直气壮地讲:“因为它叫‘黑板’哪!”读后哑然失笑,进而感到略带苦涩。学生们的答案如出一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只相信习惯、经验、书本,却不信任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大脑呢?  相似文献   

19.
(一) 打招呼和告别 一天中午,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留学生有个约会。他刚要骑上自行车,一位中国朋友从旁边走过,问他:“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美国留学生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等于英语中的 Hello 或 Hi 但如果照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 yet?或 Have you had yourlunch?外国人听起来就很怪。 美国人会以为,这种打招呼似乎是说:“我也没有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发…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在讲授《结合语境确认多义词词义》内容的时候,在导入环节,我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优美的画面上,两只蝴蝶翩翩起舞。我指着飞动的蝴蝶,问①: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同学们齐声回答:蝴蝶。我高兴地说:对啦!接着又请同学们听两段不同的跟“蝴蝶”有关的乐曲,之后问②:在两段不同的乐曲中,两只蝴蝶有什么具体含义?学生们即刻做出令人满意的答复;于是我再问③:由此联想,对确认多义词词义有什么启发?就这样,学生被一步步带入“结合语境确认多义词词义”的课题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