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创新与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关键在于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办事,立足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拓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在活力,构筑县城经济发展的高效平台,明确农民、企业和政府三个主体的角色定位,切实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江西是是一个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省份(占全省总人口的68%),如何加强农民工转移培训,已成为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不可逾越的环节。一、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点1.转移总量已成规模,且稳定增长。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1年底,全省总共转移农村劳动力627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7.8%。从趋势上看,虽然年度之间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2.转移地区省外多于省内,省内城镇多于乡村。目前,江西到省外打工的约320万人,劳动力转向省外的主要去向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约占65%;省内新转移劳动力中,80%以上进入了县以上城镇。他们…  相似文献   

3.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导致了农村地区全面小康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的差别。以郴州市为例,地域差异问题主要是中心一边缘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等“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及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河北省省情,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是县域经济的理由,并初步探讨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县域经济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关键环节,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不可替代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关键在县域经济,重点在县域经济,难点也在县域经济。面对开放加速、竞争加剧的社会环境,河南县域经济应正视存在的问题,创新思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促进发展;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工业主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各地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劳务输出管理,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使劳务经济迅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劳务输出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将结合河南农村实际谈谈劳务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促进劳务经济和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所谓“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农业面临着严竣的挑战,农民不能从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中得到实惠,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伤害,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供求局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拉大,农民的生活质量远不及城市居民。不堆看出,“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的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我国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已成为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虽然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较多,本文仅从经济体制、行政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相关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和完善体制、推行“一主三化”发展战略和制订各县域特色经济总体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攸县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县,全县拥有劳动力3842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20万人。为将这一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全县劳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1988年到现在,全县年均向外输出劳动力85万人左右,累计赚回劳务收入65多亿元。1998年,全县对外输出劳动力12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22%,劳务收入达75亿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7%。其中,仅深圳市攸县籍“的士”从业人员就达8700多…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创新理念注入了新的内涵。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运用教育信息化资源,促进高等教育的模式创新;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推进高校运行机制创新;运用教育国际化战略,谋求新的教育资源和市场空间的思维创新;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辟高校办学的特色创新。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教育和人才是重要基础。建设的关键在农村和西部。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基本途径是三大文明协调发展,最终落脚点是要提高全国所有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继续执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建设一支战无不胜的人民武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2.
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现代化早日实现的“基础工程”.它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要在智力资本投资、促进金融业发展和推进工业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新疆作为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新疆要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就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为自治区的小康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本文针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新疆县域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安徽作为农业大省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的发展。处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县域经济对于产业开发、弥补市场缺陷总揽商品全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应该走什么路子,如何避免县域经济“空心化”,如何制定县域经济竞争战略成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教育和人才是重要基础,关键和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快速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基本途径是三大明协调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继续执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7.
加快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县域经济跨跃发展,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飞地工业",鼓励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县域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媒经济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媒介文化是小康社会的舆论力量.因此,要办好传媒,服务小康社会.第一,坚持政治家办报,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第二,实行企业家管理,做大做强媒介产业;第三,提倡新闻家编报,提高媒介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因描述范围不全面且标准较低而难以反映全面小康的内涵。依据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同一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应当以共同富裕、协调发展为主线,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进步为核心,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人口素质和民主法治四个方面的指标反映和测度小康社会的进程。西部实现全面小康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关键是把发展思路从依靠以资源禀赋为主要导向的外生比较优势,转变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内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岳阳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岳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跨一攻二兴三,经济协同发展”“绿蓝并举,实虚结合”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还要实施“重民强国联外,多种经济共荣”的发展战略,即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强化国有经济的实力,加强与外国、外省、外市的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实现多种经济齐头并进、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