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茶叶贸易是徽州商帮在明代中叶形成以后最重要的经营活动之一。入清之后,徽商叶贸易经厉了兴盛、低谷、中兴和衰落四个阶段,并形成了经营方式一体化,经营活动季节性、兼营现象普遍和资本组多样性等突出的特点。光绪中叶以后,因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打击,国际市场上洋茶的冲击及徽商本身在非经营性消费方面投入过多等因素,徽商茶叶贸易最终走向衰落。清代徽州茶商的兴衰历程,正是传统的中国封建商人近代社会中的缩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清徽州商帮兴起,徽州商帮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因为徽州六邑经济特点和传统的不同,因而其财富的形成也是各不相同的.以往大家要么是整体研究徽州盐商、典当商人、茶叶商人,而区域内的商人具体经营情况只是偶有提及,本文对婺源木材商人进行具体研究,从婺源商人经商的兴衰、木材商人的经营方式和影响三个方面,展现婺源木材商人的形象及其经营脉络,力图深入和细化徽商研究.  相似文献   

3.
徽商的形成     
徽州商人是指零散的徽州籍商人,徽商是指徽州商帮,两者是有区别的。徽商作为一种松散的商人帮伙,形成于明代中叶,公元1488年前后。  相似文献   

4.
徽商的形成     
徽州商人是指零散的徽州籍商人,徽商是指徽州商帮,两者是有区别的。徽商作为一种松散的商人帮伙,形成于明代中叶,公元1488年前后。  相似文献   

5.
商贸民俗指商人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习惯,是商人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同时被当作某种规范加以保持的习惯。徽商在几百年历史长河的传承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商贸习俗,今天徽商研究已取得瞩目成就,然而其贸易民俗的研究却鲜有所见,本文试图从徽商的认知、管理、广告等三方面对徽州商人的重商习俗、义利并重、以贾服儒习俗、血缘亲族习俗、以族谊结商帮习俗等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徽商精神是徽州商人在数百年的经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把徽商比作“徽骆驼”,是对徽州商帮的形象概括,集中反映了徽商的整体品格。季宇立足于徽州本土创作的三部徽商小说《新安家族》《徽商》《当铺》,在书写商界传奇中将真实历史融入虚构场景之中,勘测和开掘复杂的人性,塑造了一批饱满且迥异的徽商形象,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仅把“徽商”一词作为一个商帮的称号是不全面的。从狭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徽州经商的人(们),或其经济实体,或商帮;从广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古徽州从商人群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徽商在各大商帮中执其牛耳,然而继道光盐法改革以及太平兵燹后其地位一落千丈。通过整理徽州万氏商人信函及相关的徽州文书揭示了民国时期徽商的经商现状以及困难,表明徽州商帮在民国时期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不幸的是,战争年代的动乱使得徽商最终消失在历史当中。  相似文献   

9.
明清茶叶市场有初级、中级、边疆和海外运销四个类型,其时的徽州茶商根据经营方式的不同,分为产销型和贩销型两类。贸易区域的扩大、饮茶风习盛行、茶叶生产的进步和商茶法的松动促进了这一时期茶叶市场的发展。徽商的发展与市场的活跃两者处在互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歙县江村江氏商人是徽商的典型代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江村商人崛起于商界。虽然明末战乱使江村商人遭受重创,但是清初的一系列政策使江村商人获得了重整旗鼓的机会,迅速发展,并于乾隆时期达到极盛。了解江村商人的发展及其衰落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明清时期的徽商乃至明清徽州社会。  相似文献   

11.
减税降费政策是国务院为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而推出的重要举措,包含普惠性减税、结构性减税和2020年疫情期间阶段性减税三类。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是否给企业带来了真正的政策红利是政策制定层面和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地处大别山区的信阳市是我国绿茶主要的生产地区之一,茶产业是信阳市的特色产业。文章采用样本分析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茶产业进行研究,从整体看来,减税降费政策对大别山地区茶产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影响效应明显,但小规模企业政策获得感较弱。建议完善税费政策,出台更具有行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徽商却能够异军突起,成为明清十大商帮的领军人物。历史学界和经济史学界都对徽商缘何兴起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拟从法律社会史学的视角,对徽商崛起的法文化因素进行新诠释。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江苏封建教育十分发达,道咸这际,由于科举制度的衰败,外敌入侵及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运动的接连打击,江苏封建教育逐渐式微,同治年间,江苏地方督抚虽然采取了一些恢复措施,甚至一度出现了所谓“中兴”的局面,但仍然无法改变其历史命运,江苏封建教育的衰败,是江苏教育近代启动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茶叶出口日益衰落的情况下,俄国不断加大对中国茶叶的采购量,使得中国茶叶出口还保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但实际上,由于俄国进口的中国茶叶绝大部分由俄商在中国自行采购生产,其利润几乎为俄国人所独占,并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益处。相反,由于俄商的垄断操控,使得中国广大茶农茶商无利可图,众多商户和手工制茶作坊纷纷倒闭破产,致使中国茶叶品质不断下降,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与印锡茶叶竞争的优势,从根本上给中国茶业带来沉重打击。同时,由于俄国对中国茶叶市场及陆路茶业贸易运输的垄断控制,也使得中国官商茶在边疆地区的茶业贸易处于被动地位,加重了边疆危机。  相似文献   

15.
茶叶成为民生问题始于唐代。饮茶风俗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外地流通。皖境大地是唐代茶叶的主要生产地。皖境名牌茶在整个唐代社会享有崇高荣誉。同时皖境的著名商业城市和诸津关襟要,为茶叶远销外地的交通运输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由于政府的榷茶和茶税重敛,制约和摧残了皖境茶叶的生产和贸易经营。皖境茶叶随着唐王朝政治的强大和经济发展而兴盛,伴着唐政权的衰败和灭亡而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16.
徽州地域色彩文化与当代徽茶包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地域色彩文化包含自然环境色彩和人文环境色彩。徽州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造就了自身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色彩,徽派建筑和徽州服饰等文化要素又为其人文环境色彩提供了重要蓝本。色彩是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对于徽茶的包装设计而言,独特的徽州地域色彩文化无疑为它带来诸多灵感。深入研究徽州地域色彩文化特征,并将其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徽茶产品的包装设计,是当今徽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营销策略重振徽茶产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双子星座:徽商、晋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徽商与晋商兴衰轨迹极其相似,商帮性质也别无二致。但经营机制各具特色:徽商任用宗族人员,使用僮仆,慎择掌计;晋商避亲用乡,采用人身顶股制和层级管理制。价值取向也迥然有别:读书仕进是徽商的终极追求,而经商谋利是晋商的第一选择。由此产生的不同影响是徽商衰落了,但其所支持的文化事业发展了,他们培养的一代代文化精英,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晋商衰落了,随之而来的文化事业上的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书院的经费不管是外部投入还是自身经营,都与中国其它地方有很大不同。外部主要来源于民间捐助,而非政府资助;内部创收则采用贷出收息和投资房产的商业化的方式。这种特殊的经费来源方式与徽州独特的文化氛围,徽州宗族以及徽州的商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代湖南茶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兴与衰的过程。道光季年以后,湖南茶业在国外大量需求、国内大力提倡及湖南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诸因素的推动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省年输出茶叶100余万石,贸易额达600余万两,挤身全国产茶重省的行列。光绪中叶以后,湖南茶业则急剧衰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营管理缺乏竞争机制,商业信息比较闭塞和分散式的小规模生产等。近代湖南茶业的兴衰给其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