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迄今持续增长了30年,未来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增长成为一个悬念。笔者认为有六大因素支撑中国经济在未来至少20年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六大因素分别是:技术“创新”优势;城市化的普及和发展;低成本优势以及改革效应;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目前,网络经济的浪潮正冲击着我们的传统经济,电子商务也伴随着网络经济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近2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规模经济转向品种经济,再转向速度经济,十倍速变化(10×Change)的超竞争因素的出现,使市场竞争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发展到快鱼吃慢  相似文献   

3.
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从贴牌生产(OEM)、对外直接投资(FDI)、"走出去"自建销售网络、境外白建生产及研发基地、参与跨国公司的生产链、制造业主战场在国内、企业联盟规模效益等方面.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一个多极的、充满激变、竞争和发展的全球化世纪,在这个新世纪里,中国农业面临着三大战略任务:一是完成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质量效益”新战略目标;二是通过工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农村人口多数城镇化,城乡居民和农户与非农户人均可比所得以及消费差距缩小到最低程度;三是在建成法制健全、运作高效率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同时,实现农业产业组织化和农民组织化,使中国农业真正融人国际经济大循环,能够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利用“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从中获得尽量多的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5.
40年坚持不懈改革和开放,中国企业通过充分利用两点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取得了经济上的瞩目成就。比较优势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而后发优势则是建立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即"二次创新"。它是一个引进层次不断提升更新的动态过程,也是创新能力不断积累和进化的动态过程。它通过工艺创新实现对引进技术的本地化掌握,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对引进技术的挖潜增效,通过更新颖技术的融入实现创新能力的质的跃升。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通过"二次创新"充分发挥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合理配置全球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显著提升了创新能力,增强了竞争优势,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30个分行业的数据,从总量与增量两个层面,整合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及公共权力视角,探讨制造业产业产业集聚模式发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产业集群对中国制造业产业成长有显著影响且大多为政策驱动型集聚,同时市场的经济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外资的进入以及规模经济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因素,地方保护权力制度、技术与知识的外溢则对产业集聚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企业集团到跨国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软科学》1994,8(3):47-50
从企业集团到跨国公司西南交通大学陈飞为了使我国经济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那些中小企业、外贸公司等均不能完成资金雄厚、技术高尖、跨度广阔的跨国经营,因而不能担当此任.只有通过规模经济,从大中型企业到企业集团再到跨国公司,才是实现我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经济腾飞,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屡屡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却不容忽视。中国民营企业在从创业到积累第一桶金的这个过程中往往是游刃有余的,但是到了爬坡阶段,要面对市场更激烈的竞争、面对陡然增加的管理成本时,它们却马上变得无计可施甚至昏招连连。也许最后有的中国民营企业虽然曾一度有很大规模,但也难以避免长期风吹雨打而倒毁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竞争力不断提高,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发展制造业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以较低层次的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相似文献   

10.
吴酩 《今日科苑》2009,(11):104-104
随着一系列数据的公布和分析报告的出炉,国际舆论又把主要关注点转移动到了中国。近些天可谓“好评如潮”。路透社断言“中国经济可能已开始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华尔街日报》盛赞“中国政府在刺激投资方面成果斐然”,并认为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企业从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After more than two decades of hard work,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led by renowned paleontologist JIN Yugan (1937-2006) from the CAS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 (NIGPAS) and his coworkers has finally convinced the world geological community that the stratotype sections for the base and internal boundaries of the Upper Permian (Lopingian) Series about 250million years ago are located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与"世界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经济为全球所瞩目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整体经济的质量和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效益也较过去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外资企业蜂拥挤般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并迎来了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评价>质疑--兼与武书连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学评价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多目标评价问题.大学评价研究的结果不仅会受到高等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且会对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大中学生和学生家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数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评价热"始终"高温不退",各种"大学排行榜"也频频见诸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近些年来,大学评价热也在我国蓬勃兴起,一些研究者在大学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产生了一些具有广泛影响而又颇有争议的研究成果.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先生等人1997年以来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刊物上陆续发表的有关系列研究成果即是这类研究成果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是我国缩小"数字鸿沟"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文云  李爱勤 《情报科学》2004,22(2):168-171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数字鸿沟"非常明显.本文提出缩小"数字鸿沟"的最佳途径是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即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和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15.
吕婧 《科技与管理》2011,13(2):128-130
我国高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由来已久,随着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与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行政化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并逐步演变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通过对高校“行政化”弊端的分析,认真反思如何使高效发展走出“行政化”制约,如何归还高校办学的独立自主权利。由此可见,废除高校行政级别、剥离教育部对高校的管理和评价权、排除行政干预对学术活动带来影响等呼声日益高涨,逐步演变成为“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苏梅 《软科学》2012,26(10):43-47
通过介绍国外巨灾保险体系的发展模式及其经验,结合中国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发行巨灾保险及其连接证券的"三步走"战略,即推行政策性巨灾强制险、发展巨灾再保险体系和发行巨灾保险连接证券。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但是自从2010以来经济增速一路下滑,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最先是由世界银行提出的,中国学者对此也有不少有价值的研究.但极少从制度视角作深入研究的.然而从高收入国家的发展道路来看,中国要想成功顺利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制度选择是关键.但中国目前的制度供给是缺位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制定能够激发国人创造性的科技创新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向教育强国转变的教育制度和进一步完善有效约束的干部队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人才流失”、“人才回归”和“人才循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自1970年代末启动开放政策后,出现了一股史无前例的“留学热”:据统计,到2007年底,已有121.2万中国人出国学习或从事研究。当国家急需他们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留学生回国,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人才流失”;更严重的是,那些没有回国的往往是留学生中最优秀和最出色的,而且更多的年轻学子准备离开。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再到今天的“科学技术学”,暴露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及其学界的诸多问题。从学界内部来说,当前最急迫的任务是:提高学术水平,力争使我国的科技哲学研究与国际真正接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