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依据联盟成员资源投入大小进行利益分配的模型与方法,并通过矩阵模型来对联盟的收益进行多方协调,以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实证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红  李长洲  叶飞 《软科学》2011,25(11):42-45,51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金山化工浆层纸生产联盟体中互惠共生界面选择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加盟企业与盟主企业合作愿景的兼容性对供应链联盟互惠共生对象选择机制的形成起关键作用;联盟成员间知识的互动和整合方式决定了供应链联盟共生介质接触方式选择的方向;盟主企业的共生界面选择机制为有效建构供应链联盟界面关系,提高联盟成员企业间物质、信息或能量双向交流的动力并降低其阻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谈判模型研究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孙东川  叶飞 《科研管理》2001,22(2):91-95
动态联盟将是21世纪的主要组织模式,合作伙伴参与动态联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利益分配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动态联盟的绩效发挥,动态联盟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因此一些献已提出采用对策理论来解决虚拟企业利益分配问题,但考虑动态联盟利益分配过程也是一个群决策的过程,是一个使合作伙伴的满意达到最优的过程,因此,本提出采用Nash谈判模型利益分配方法,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共性技术联盟的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性技术研发对于促进行业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基于共性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共性技术联盟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降低风险、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利益分配是影响共性技术联盟稳定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共性技术联盟的特点,研究共性技术联盟利益分配问题,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进一步研究共性技术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城市联盟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对平等报酬率、不平等报酬率和带有优势掠夺情况下,分别研究城市联盟的进化演变过程,验证了城市联盟发展的必然性,对城市联盟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型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飞  李崇光 《软科学》2008,22(5):90-95
构建了基于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模型,研究了基于修正Shap ley值法的农产品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策略,提出了联盟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移动云计算联盟是云产业联盟下的新型组织形式,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实现联盟高效运作和整体协同效应的关键问题。根据联盟成员参与度具有区间属性,建立了一个由多成员跨层次合作的模糊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该模糊合作博弈的超可加性及支付函数关于成员参与度具有单调非减性,根据区间参与度模糊延拓给出联盟利益分配区间Shapley值,并证明了当联盟多成员以区间参与度进行跨层次合作时,参与度区间范围越广,边际收益越大,从而保证该最优分配模型的存在性,实现成员最优结盟及联盟利益分配公平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顾客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Shapley值,提出顾客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应用信息论中最大熵原理,建立了n家企业合作对策的另一种顾客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对Shapley值进行修正,提出考虑风险因素情况下的新的利益分配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克服了其他方法未考虑风险的不足,使顾客联盟利益分配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修正Shapley值法的配送中心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冠新  刘玲玲 《科技与管理》2010,12(3):23-25,39
配送中心动态联盟已经成为大多数配送中心的发展战略,而动态联盟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利益的分配。本文在Shapley值法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成本、贡献、风险"3个因素,分别采用公平理论、Shapley值法、综合评判计算了基于成本、贡献、风险的利益分配值,然后进行群体加权得出最终的利益分配值。这种方法对Shapley值只考虑"贡献"这一因素的不足进行了修正,使利益分配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基于投资溢出的供应链纵向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链研发联盟成员在平均分配和比例分配方式下的研发投资策略,分析了利益分配方式和投资溢出对成员投资策略的影响,找出了不同外部场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以此降低联盟成员道德风险,提高其研发投入.研究表明,市场收益较高时,供应链应采用平均分配这种简单易行的分配方式,以促进合作研发成功;联盟成员间应加强信息沟通,增强投资溢出,激励合作伙伴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合作研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4,(2):70-73
在经典的Shapely利益分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供应网络中各个企业在协作中投入与产出贡献的有效性,企业在供应网络中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承担的风险等影响利益分配的因素,给出了各因素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Shapely修正的系数矩阵,研究结论规避了经典Shapely利益分配平均化的缺陷,并能够促进企业成员通过提高投入产出的有效性、在网络协作中的地位以及承担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等,获得更满意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联盟收益分配的群体协商模型及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技术创新联盟企业之间收益分配存在着分歧和冲突的实际问题,提出联盟收益分配群体协商问题.通过对风险产生的来源以及联盟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条件的分析,建立了一种可支持协商的收益分配模型,通过群体协商来找出各企业可接受的分配方案.实例表明,这种群体协商方法有利于提高联盟企业合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收益分配方法不能很好地对具有交流结构限制的动态联盟收益进行分配,以及存在指标权重赋值主观性强等问题,通过结合图对策和云理论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收益分配方法。首先以传统平均树解法为分配基础,引入风险承担度、合作努力度和资源投入度等收益影响因素。然后借鉴理想点法(TOPSIS)的思想对云重心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基于正负理想状态确定了收益分配的修正系数,以弥补传统收益分配方法的不足。最后将云重心平均树解法应用到动态联盟收益分配的实例中,发现该方法的收益分配结果优于独立经营的结果,从而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专利收益具有动态性、随机性、不平衡性、相对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是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的核心,与专利数量、质量和价值等关系密切。以中国授权、国内居民拥有的法定保护期于2019年届满的专利为研究对象,基于逻辑回归-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专利收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专利主体特征对专利收益的影响程度最大,专利客体特征和专利事件特征对专利收益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且比较接近;主体特征中专利权人类型、专利权人所在地区经济状况和发明人数对专利收益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客体特征中同族专利数、独立权利要求数和专利引证数对专利收益的影响依次递减;事件特征中专利审查时间、诉讼涉案数和专利被引数对专利收益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知识联盟的共生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叶  白庆珉 《情报科学》2008,26(1):18-23
运用共生理论解释图书馆知识联盟,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等角度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提出了建立图书馆知识联盟的共生机制的设想,即创设多层次共生界面,建立良好的共生秩序;提升联盟图书馆核心能力,促进共生单元均衡发展;发掘联盟图书馆异质资源,完善学习机制,建立联盟文化,增强共生能量.  相似文献   

16.
合理的网络收益分配机制是网络成功的关键,对维持网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引入了区间值模糊支付Shapley值法,对战略网络的收益进行分配。由于企业的收益往往是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波动,因此区间值模糊支付Shapley值法较之经典Shapley值法更符合现实。应用区间值模糊支付Shapley值法不仅体现了分配的公平性,促进企业合作的意愿,维持网络的稳定,而且促使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增强在网络中的谈判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联盟,它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但如何保持联盟的稳定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从利润分配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引入风险因子后的Shapley值修正算法,然后通过引入投资额这一变量对其进行改进,并将之应用于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从而为联盟企业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概念,分析了其内涵、要素、特征和结构,并在产学研共生网络视角下,以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从共生单元构成、共生关系形成、共生界面分布以及共生网络结构等方面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产学研共生网络理论在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共生是一种普遍现象入手,对创新系统进行了新诠释,构建了基于创新单元U、共生模式M与共生环境E三要素的创新系统(S)理论,即→(S)=→(U,M,E),提出了"供需空洞型创新系统(A)"、"企业需求拉动型创新系统(B)"、"研发机构推动型创新系统(C)"与"供需集成型创新系统(D)"的四大创新系统类型,分析了创新系统演进的两条路径A→B→D与A→C→D,并对创新系统共生体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框架可概括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等不同的创新系统概念,并能解释政府介入的合理性,对实践推进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工程图知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表示其知识,使用BP神经网络实现工程图形符号的知识表达,并设计了基于BP的工程图符识别方法,把识别过程转化为网络内部权值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