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最简方案》为理论框架,《强势语法特征与汉语相关句法现象》借用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对指宾状语句、多项式名词状语句、倒装句、“把”字句、“V+数+动量+名”结构和“N+们”结构六种语法现象进行了统一解释,这些都是由于句法推导系统为了删除不可解释的强势语法特征而诱发的句法移位。  相似文献   

2.
句法包含线性的句法结构和非线性的句法特征两个层面的问题,非线性的句法特征必须通过句法操作改变句子的线性结构,在句子的表层结构得到体现。非线性的全句语义-语法特征主要是否定特征和时体特征,它们作用于全句,必须通过移位、加标、重叠等句法操作手段实例化。但全句语义-语法特征不具有成句性,不能决定句子的性质不是句法学意义下的句子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武语法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内容,即构式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先前已有的成分推知,是一个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位一体的理论.然后结合汉语语言现象用构式语法简要分析了“都+V+的+N”结构,最后总结构式语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质。“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之前的表达式为“NP1+教+NP2+V+NP3”,大多表示教授义或指令义,到唐代则变化为“NP3+(NP1)+教+NP2+V”。考察发现,唐代“教”字兼语构式有两个显著特征:“教”的施事NP1的消显、V的受事NP3的话题化。前者来源于前代“教”字构式中NP1可因语境隐去的用法,后者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即动词V的句法-论元配比,以及受事NP3的语篇功能及其相关句法操作的影响,其中后一因素涉及话题延续性的作用、句子成分的等同删除以及语句对比或对举关系的凸显。它们属于构式组构成分在句法、语义和语篇界面所涉的制约和互动,推动“教”字句发生...  相似文献   

5.
单调性作为词类特征在之前的名词和动词的研究中被广泛讨论.文章将以比较结构"一+N+比/不如+一+AP"为例,讨论比较句的单调性,从而论证形容词通过使用语法手段,如量词的使用,也具有单调性特征,给句子结构以语义解释,验证了句法语义相关的语法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周睿 《现代语文》2009,(7):54-56
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相当丰富,有的相当于词组,在句中作句法成分;有的相当于句子,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有的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相似文献   

7.
刘道锋 《现代语文》2009,(10):23-25
《史记》“嫁娶”类动词共有6个:“嫁,妻,适,娶(取),尚,聘”。在《史记》中,以“嫁娶”义动词为谓语的句子呈现出以下语法特征:一般说来,婚嫁活动中的男主人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女主人出现在宾语位置上;如果主语、宾语或双宾语中的间接宾语(指人宾语)已分别被当权者和男主人所占据,那么女主人只能屈居于直接宾语(指物宾语)、状语、补语等句法位置上。本文描述了这一语法现象,并揭示了深层次的文化动因:《史记》中“嫁娶”类动词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句法特征,正是中国古代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在语法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郭莹 《海外英语》2012,(21):224-226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语被动句语法化进行比较。从语法化和语法结构体两大层面入手,分析英汉语被动句在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相似、相异、相关的语法现象背后的特征,发现:英语被动句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汉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则由于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来帮助展现其句型特征。尽管英汉语被动句在句法形式上虽然有差异,但是在表达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上机理还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9.
周翠英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1):10-11,37
现代汉语名转形现象中,发生向形容词转变的“名词”在语法特征上表现为:一般和它前面的强制该“名词”发生转变的词语(大多是副词)共同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这些句法成分述谓性强弱上具有一定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10.
动词做状语是动词的句法功能之一,动词“直接”位于谓语动词前做状语有各种语法表现,主要可以从动词做状语的形式和语义特征两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结构中的处所名词存在三种不同的语义;该结构的形成归因于两类语法转喻操作:“容器代内容”和“处所代受事”;语法转喻操作受到句法语义的限制和语境因素的调控.语法转喻能够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形成作出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色彩词重叠式作为形容词,其语法特点与普通形容词大致一致,在句中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状语、宾语、主语、插入语等句法成分.由于色彩词构成重叠式后,语法意义发生变化,它又具有一些特殊的组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指出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存留于成语和少数词语中。这种现象在英语中也普遍存在。名词作状语具有简洁、精炼、使文句生动等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的一种趋势,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借助实例探讨英汉语名词性状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这个共同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生成语法的中心语理论分析了副词性状语及形容词性状语中"地"的句法行为和句法功能,认为状语中的"De"和体词性结构中的"De"一样是一个功能范畴,能作为句法成分的核心,并决定所在句法成分的最大投射且保留其语类特征,文章提出副词性功能范畴假设,以保持状语成分解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先秦诸子代表作品之一,其语言代表了当时的语言。介词"於"的用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介词"於"要与其引进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在句中发挥其语法作用。本文试图从"於"与其所引介的词语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几方面,对介词"於"的语法特点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6.
《文山学院学报》2014,(2):92-96
传统语法上的插入语指"插入的句子片断",而不指其在宿主句(饰句)中所承担的语法功能,因而它不是语法术语。为全面分析插入语,宏观上把插入语分为典型和扩展两类。从认知语法角度分析,插入语不是结构独立成分,语义上依存于自足的宿主句,对宿主句的语义进行细化,语法上做宿主句的"非限定性"状语、定语、同位语和呼格,但不做补语,而且"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插入语能改变"组合句"的语法结构。从语义到语法的认知研究思路使语言现象的解释更具充分性和理据性。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三个平面” (语法研究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或三个角度 )的理论受到语法学界的普遍关注。“三个平面”的理论不仅拓宽了语法的内容,而且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在高校的语法研究和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反映。我以为,在中学的语法教学内容里,也可用这个理论来讲语法,即除了句法分析以外,还可适当补充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这样也许能使中学的语法教学有所改观。那么怎样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来讲语法呢 ?我想,中学语法教学中,老师可以从析句、造句和评改病句等方面给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在这几方面,都可进行句法…  相似文献   

18.
“们”的语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们”作为表复数意义的语素,其功能是构形,它与名词结构组合构成复数形式,这类名词既包括指人的名词,也包括指物的名词。“们”在组合关系和句法功能上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构形虚语素的语法特征,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的“(一)点儿”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它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副词等 5 类实词组合,构成 14 种基本格式和若干子格式,可以充当主、宾、定、状、补和中心语七大句法成分和一些祈使句的完句成分。“(一)点儿”在语用方面也独具特色:在否定句中,它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在肯定句中,可使节奏舒缓,语气柔和,表意含蓄委婉  相似文献   

20.
"NP+V起(O)来+AP"句式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学界对其内部的两类句式研究不均衡。文章立足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认为其内部的两类句式具有相同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且有着相同的句法生成,因而可以将其归为一类句式,即"NP+V起(O)来+AP"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