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以往的家庭教育正在遭到质疑。心理学家们提醒,对孩子过分的依从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种提醒也为迷信美式家庭教育的中国年轻父母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从具体的家庭教育中,可以窥视我们这个社会以及各个家庭所面临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的方方面面。有资料显示,青少年大约70%左右的心理问题源于家庭教育。这些家庭教育的心理问题往往表现为冷漠、自私、偏执、多疑等,其背后是人格不健全、扭曲以及人格障碍。心理学家提醒家长:家庭教育急需补充心理养分。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就像现在有很多成年人都感到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被认可,通常这一类人幼年遇到困难找父母解决时,父母一般都是直接给出答案,导致孩子进入社会后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还有一些成年人的婚姻出了问题,追究到底,也跟他们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01"行动     
你们知道什么是"101"行动吗?这可不是什么反恐等刑事活动,而是一个家庭教育行动.它源于美国,在美国,家长们将孩子最想听的赞美话列出101句,然后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醒目的地方,如冰箱、门、书桌、灶台、窗户上,就是为了提醒父母要时刻鼓励孩子,使孩子们充满信心,能够天天开心.这下你们知道什么是"101"行动了吧?也该明白这个活动的目的和苦心了吧?……  相似文献   

4.
"101"行动     
你们知道什么是"101"行动吗?这可不是什么反恐等刑事活动,而是一个家庭教育行动.它源于美国,在美国,家长们将孩子最想听的赞美话列出101句,然后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醒目的地方,如冰箱、门、书桌、灶台、窗户上,就是为了提醒父母要时刻鼓励孩子,使孩子们充满信心,能够天天开心.这下你们知道什么是"101"行动了吧?也该明白这个活动的目的和苦心了吧?  相似文献   

5.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很多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父母们感到越来越难以掌握尺度。就像某心理学家所说:“父母不愿意重复他们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专制教育方法,结果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无法确定界限。”不少父母在对待他们与子女关系的问题上处理不当,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陷入了种种误区。 给孩子过多的表扬 很多父母认为对孩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所以他们给予孩子过多的表扬,而很少让他遭到拒绝,受到挫折。其实,这是父母与子女关系中一个最大的误区。在父母的呵护下,孩子的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他们不知…  相似文献   

6.
《家,为什么让孩子们烦》一文真切反映了孩子们的心声,也客观揭示了当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①孩子在家里没有自由,父母教育孩子非打即骂;②父母的过高期望,常使孩子感到力不从心;③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信任孩子,使代沟加深;④有些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放任自流,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验不到家庭的温馨。显然.这样的家教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心理学家诺尔蒂生动地描绘了教育环境与儿童行为的关系: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2015,(2):2
<正>《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书。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传递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地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  相似文献   

8.
"父母皆祸害!"当孩子们喊出这样一句"离经叛道""颠覆人伦"的话时,孩子真的是将父母视之为"洪水猛兽"吗?都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为何家长们怎么就一不小心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祸害"了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真正感受到彼此的爱,没有互相体谅各自的艰辛,从而走向了极端。我们常常听到子女们抱怨父母不理解,却很少见到孩子们理解父母用心、体恤父母辛苦。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血有肉甚至有难言之隐,我们做子女的为何不试着走近他们,体谅他们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少年儿童的自主、平等意识日渐觉醒,他们不但要求父母满足他们身体成长的需要;而且要求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精神需要。孩子们希望父母能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自由,使他们的身心愉悦。可惜一些家长却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内心要求。他们误认为只要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家庭教育一般是通过一代代相传而沿袭下来的。时代走到今天,孩子已经对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看法了。他们在对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在要求家长自省的同时又在提醒自己自强。孩子面向生养自己的家庭提出问题,是对教育的深层次思考;向今天的教育发出疑问,是我们社会进步的表现。希望父母们能从中聆听到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1.为父母们开办的社会大学在苏联的列宁格勒,所有首次入学的小孩都会念书写字,这是为父母们开办的社会大学、教育辅导站开展活动的结果。孩子们的父母在老师、医生和心理学家的帮助下继续研究教育和儿童保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素质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不仅是学校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也是家长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外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有效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活,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以及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究家庭教育,企盼下一代健康,成长,是否忽略了一个不小的角落?我们提醒母亲们不要溺爱孩子,呼吁父亲们陪陪孩子,是否了解有些为人父母者已经举步维艰,甚至处境尴尬?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天下父亲母亲们渴望正确解决的问题。文中从分析家庭教育的现状到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观,指导处理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给孩子们创设最适合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蓝拥 《宣武教育》2006,(1):50-50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史坦堡博士所说,大多数父母都凭直觉养育子女。如果父母能够更清楚而正确地了解哪些教养方式行得通,以及为什么行得通,他们的直觉将会愈来愈准确,也更有能力面对为人父母的特有挑战与喜悦。  相似文献   

16.
一次次的喝水、上厕所……当睡觉时间来临时,有些孩子总想尽方法推迟这令人讨厌的时刻的到来。孩子们不愿睡觉,使一些父母伤透脑筋。心理学家丹·阿恩霍姆博士为此提出了以下忠告。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家长和孩子之间常常为睡觉产生矛盾。但是,只要家长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孩子是会遵守的。要考虑孩子的情绪孩子正在做游戏时,父母要他上床睡觉,这就很不明智。最好的办法是事先提醒孩子:“现在离睡觉时间还剩半小时了。”使孩子们有时间逐渐习惯睡  相似文献   

17.
多年前“留守孩子”现象刚出现时,我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经常鼓励孩子们给父母写信,并且提醒他们不仅给父母说自己的事情诉说自己的苦乐,还要多问问父母,要父母也经常写信讲述在外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孩子们接受父母的教导,感受父母的辛苦、牵挂和期望,由此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远在他乡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整个教育科学中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所实施的家庭教育往往影响着子女的一生。这一道理虽为人所共知,但鉴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条件,尤其是父母不同的自身素质,对子女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等,往往千差万别。也正因此,尽管“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教子结果却大相径庭。许多父母们倾其心血却事与愿违,他们苦于自身的能力和经验有限,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为利于家长们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家教中的成功经验,满足父母们的迫切愿望,中国人事出版社即将出版北京作家李春光先…  相似文献   

19.
早些时候,美国有些父母在圣诞节给子女们送的礼物不外是打字机、地球仪、百科全书之类,近两年来,时兴的却是电子计算机了.由于相信电子计算机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许多父母竖持要求学校尽早教会孩子们使用计算机.甚至对计算机一无所知的父母也担心,如果他们的子女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将来是找不到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流年 《生活教育》2012,(19):28-29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很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成为亲子间的冲突。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我个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之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听父母的,他们的回答很诚实。1.以前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孩子们喜欢抱怨的就是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们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倦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们能预计到大人们将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