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统编本教材中生动的表达、精妙的词语不胜枚举。三年级作为正式习作表达的起始年级,教材编写了许多可以开展“读写融合”教学的内容。细细揣摩这些内容,结合“读写融合”教学经验,笔者发现,“读写融合”教学与学生思维的培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中提出:“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提升阅读的深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语言的基础和积累、语言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言语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言语能力。同时,统编版教材“精读”“自读”“课外阅读”三者形成了融合,有效构建了读写一体的教学模式。其中,《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红色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3.
纪婷婷 《英语教师》2023,(5):93-96+1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本目标,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然而,在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未能体现深度融合的基本样态。结合课堂观察实践活动,审视读写教学课堂问题,并提出“全时空”情境营造、“全人员”活动参与、“全过程”活动评价的全息化读写融合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潘静薇 《天津教育》2024,(5):143-14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习作归于“表达与交流”范畴,对写作教学的直接表述只剩只言片语,这看似降低了写作教学的地位,实际上是把写作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尤其是与“阅读”的有机融合,成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如崔峦教授所说:“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语文学习才能真正发生,语文课堂才能找到归宿。所谓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读写分离的现状,在部编版四年级教材中研究“一课一练”读写结合的教学范式,并在教学中施行以下策略:一、研读教材,建立读写联系——挖掘读写训练点;二、更新观念,抓住单元要素——上好精阅读课文;三、多样形式,实践“一课一练”——助推习作兴趣,富有实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语文素养。通过实践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形成读写融合的教学新范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业成绩,带动了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灵君 《教师》2023,(4):21-23+1
第三学段语文教学中,读写分离的问题逐渐显现,学生的阅读与表达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游离或脱轨的现象日益凸显。文章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及课程整合理论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构建第三学段读写融合策略的新模式:立足教材,打好读写基础;模式创新,开展读写尝试;多元建构,提升表达水平。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优化学习过程,巧妙设置单元学习任务,将听说读写有机融合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视角出发,遵循单元任务和单篇学习内容,由言到象、由象到境,进行随文写作,真正落实“读写立体化”。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遵循“逻辑知识——读写支架——活动实践”构建随文写作教学模式,实现读写立体化的教学新气象。  相似文献   

8.
葛莉玲 《天津教育》2022,(17):150-152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读写结合,编排了一定数量的读写教学训练点,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需要教师读懂编者的编写意图,靶向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读中看透“规则”,通过读与写的双重转化,合理组合读写资源,精准靶向读写要素,明确指向读写目标,实现在写的过程中写透“规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统编版教材注重读写结合,在很多课后习题中安排了“小练笔”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指向读与写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倪叶倩 《教师博览》2022,(27):24-26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各单元内容环环相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习作教学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读写分离”的状态。文章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错位样态,通过分析读写要素、聚焦学习支点、比较言语表达,使读写活动互为融合,以此找到语文习作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巧妙地将读写融合在一起,彰显了“综合性”“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创意性写作,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支架,构建有效的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创意读写的角度提取写作素材,构建学生创意写作思维,创设创意写作任务,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一、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英语绘本读写融合设计的特征小学英语绘本读写融合设计依赖于大概念的确定。在英语学科中实施单元大概念时,首先应明确新课标中英语应具有大观念,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在绘本与单元读写融合中大概念具有如下特征:它具有核心性和上位特征。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促进课程内容情境化,  相似文献   

12.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增的课程内容之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课程意义,并梳理统编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容及编排特点;同时,教师应以读写融合为基本路径,寻找读写共享的策略知识,使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彰显了教材的“实践性”。教材将“阅读”“写作”巧妙融合在一起,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教材编写特点,以“一体化”理念建构写作教学体系。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出发,从文本统整、读写嵌入、活动开展三个角度,优化写作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推测能力、逻辑能力和归纳能力,这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不谋而合。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但是林新事认为听说先于读写存在,没有听说作为基础,读写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在听说教学这块前沿阵地中对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王建强 《知识文库》2022,(23):61-63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时代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读写融合方法不当,读写融合较差,方法随意等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学生求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夯实作用,让学生充分实现读写融合。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存在的问题和读写融合教学的重要性,提出读写融合实现途径,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语文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读写融合,读写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塑造语言情感,而且可以结合词汇、语法和情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提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要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读写任务驱动,去落实“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下面以六下第四单元习作《心愿》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正>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设置的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将阅读与表达教学内容进行了融合,强化了读写转化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教学应着力于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可迁移的表达经验与智慧。还原作者的创作过程,可以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转换身份,由读者思维转化为作者思维,化被动为主动,深入领悟作者表达匠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的概念及其特征,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两种不同读写媒介的教学形态及其优缺点,最后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二者动态平衡式教学发展线索的设想,旨在解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堂教学形态难题。  相似文献   

19.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以学习任务群为主体,将“大单元”的主题学习与单元写作任务相融合,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借助写作任务驱动文本阅读,做到以读助写;将单个写作任务融入学习任务群,形成专项写作活动;注重在交际语境写作,逆向探究文本。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拟从写作任务驱动性、综合性、交际性等方面构建系统化的“读写共融”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读写融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中高年段,读写融合是可以分层次进行的。第一步,通过“读”模仿学习“写”的方法。第二步,通过“写”,在文体转换中将“读”的感受变成自己的领悟。最后则是在“读”的基础上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思,将“读”与“写”完全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