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课例描述: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感受物体的表面有大小.1.比较羊皮面的大小.师:刚才我们谈论了许多关于原始人的事,同学们很感兴趣,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原始社会去看一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厘米)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生2:我估计可能是141厘米。因为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17厘米,所以,我想平均身高应该与最高身高相差8郾5厘米,所以是149-8郾5≈14厘米。师:究竟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你有没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自主验证,全班交流)生3:(149+146+136+132+142÷5=141(厘米…  相似文献   

3.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念:本次习作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指导,致力于为学生创设编写童话的愉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写出富有个性的、体现童真童趣的语言,并在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推荐理由:本口语交际课话题新颖,学生参与度高,教师指导巧妙,师生互动积极,有思想、有策略,相信会给更多老师以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总评:“平均数”是统计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节课。小学里讲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其知识领域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使学生理解“平均数”;二是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相似文献   

7.
实录一(先请同学登录“童心诗趣”(http://homepage.10000h.com/txsq/)个人网站。伴随着以太阳花为背景的漂亮的主页面的出现,熟悉的歌《童年》响起,顿时教室里氤氲着一种重返童年生活的浪漫情怀。)师:十四五岁的你们正处在诗意盎然的年龄,应当喜欢读诗,并尝试写诗,用青春的笔表露心中跳动着的情感,和亲密的朋友交换从心灵深处流泻出来的吟唱。可是也许是因为觉得跟诗的距离太遥远,大多数人会望而却步,其实写诗并不难。今天,孙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进入童心诗趣写作活动课,一起来读诗,品诗,并且尝试着写诗。首先我们一起进“入播种诗意”。(学…  相似文献   

8.
师:上课之前咱们先做一个游戏,请两名同学上来。先请你们仔细观察下面同学的坐位,然后你们背过身去,老师悄悄地调换几名同学的坐位,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谁被调换了。  相似文献   

9.
吴毅松  叶柱 《云南教育》2005,(19):57-59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国标本)二年级上册课前准备:1.实物:小兔玩具1个,现代汉语词典4 本,汽车模型4个,茶壶1个,茶杯1个。 2.电化教学设备:电脑1台,数码相机1台 3.把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分别安排在讲台的东、南、西、北四方:每个大组按方向分成4个小组,分别坐在方桌的四周。(如图)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教材数学第八册p35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实录】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生2:我估计可能是141厘米。因为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17厘米,所以,我想平均身高应该与最高身高相差8.5(17÷2)厘米,所以是149-8.5≈141厘米。生3:我想可能是140厘米,但我说不出理由。师:大家的猜想很丰富,也很真实。究竟这五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手里拿了一枚硬币,写有1角字样的是正面,画国徽的是反面,我把它往上一抛,你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单位”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0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感知同类量的比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位小朋友现在没来,  相似文献   

16.
徐黎  徐燕萍 《江苏教育》2007,(12):42-43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在与水为邻的古城苏州,苏州的水随物赋形,兼容并蓄,不但滋养了文化,而且繁荣了经济。可以说,在水城苏州,凡是有河的地方,就有桥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数学第九册“小数乘以整数”教学过程实录:(说明:课前布置孩子每人去购买单价为小数的物品,并要求开据发票)师:同学们,课前你们都进行了实践活动——“购买物品并开据发票”,老师也买了3枝圆珠笔,这是我开的发票(电脑出示)。师:发票中“数量”下的“5”是  相似文献   

18.
王冬娟 《江苏教育》2006,(3B):35-36
师:(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印有正反比例实例的纸)准能很快判断表巾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相似文献   

19.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印有正反比例实例的纸)谁能很快判断表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自由表达(重点说明判断的依据)。师:我们曾经从“数”的角度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简单地说,比值一定成正比例, 积一定成反比例。那么你是否想过,如果把有正反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图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做数学”从“形”的角度继续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幻灯片1),相信你一定会有新发现。(出示活动要求幻灯片2)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语文世界,春色如许,曼妙多姿。然而作文教学却成为这个美丽世界中最难读懂的一道风景。谁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的教师不断尝试、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作为一名教研员,采集到这些好的方法,就像在花园中采摘到了美丽芬芳的鲜花一样无比欣喜。今天拿出其中的几朵来,希望它们的美丽和芬芳会让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