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仉威 《小学生》2010,(8):44-44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中,老师应始终遵行这个原则,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持其踵为之泣”句,新编教材注释为“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持,握。踵,脚后跟。”女儿出嫁,“念悲其远”而为之泣能让人理解,可“握着她的脚后跟哭”就令人费解了。对这一难句曾有四川岳老师与内蒙古牛老师分别撰文《“持其踵”作何解》《“持其踵”正解》(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1)前者认为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的解释合乎情理:“持,制止意。踵,足后跟,就是说母亲拉着女儿,女儿不能止步。这是古人的形象语言。”后者认为该句应注释为“赵太后拉着她…  相似文献   

3.
谢飞妤有幸欣赏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获得的是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洗礼。至今,我仍无法走出那份精彩。设计之巧妙。窦老师的整个课堂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不遇中有遇”,让学生感受园中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推敲哪些词语赋予了“苍苔”“、柴扉”“、红杏”感情。教学中,又引入了陆游、贾岛等诗人的作品。这样的教学设计新颖,简洁,深刻,广博。朗读之精妙。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是窦老师教学又一特色。面对刚刚见面的学生,窦老师发挥她声情并茂的范读及肢体语言来打动在场所有…  相似文献   

4.
张道明 《师道》2023,(7):8-10
<正>前些天,学校新进教师W老师上了一节“见面课”。评课环节,大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课堂调控以及基本功,均给予了较高评价。学校分管教学业务的Z老师掩饰不住内心喜悦,禁不住问:“W老师上了几年课?”W老师腼腆地回答:“两年了,大学学的专业是音乐。”话音未落,现场响起一片赞美之声。“一个教龄仅仅两年的教师能够把课上到这么好的程度,的确可贵,说明W老师有发展潜力,是一棵好苗子。”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磨课”在中小学各科特别是语文教研中流行起来。“磨课”,即组织同组老师或邀请有关专家对某位老师将要参加教学评比的课反复观摩、推敲、修正,使之趋于完善,以充分展示参评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磨课”也是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教学结果理想化的教研形式之一;但在“磨”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怎样“磨”、由谁“磨”、该“磨”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钱海荣 《师道》2004,(1):44
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依愚之见,不仅仅语文教学如此,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皆应如此,“自能读书,不待老  相似文献   

7.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从本期起,在内容的编排上本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四大“版块”之一的“教法创新”,主要刊登教学设计,包括课文教学设计、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活动课教学设计等。作为“版块”的“版主”,最大的梦想是读者一拿到我们这个刊物,就迫不及待地直奔我们这个“版块”。主观愿望自然良好,但梦想的实现还要仰仗各位出手相助。而我这个“版主”一定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使大家写稿时能有的放矢,拳脚大伸。在本期里,“版主”我对任为新老师的《<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和严珊红老师的《<日月水火>教学设计》情有独钟。任老师的教法新鲜活泼,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欢迎。识字教学公认比较枯燥,严老师却硬是想出法子,把本来比较乏味的识字课教出趣味来。两位老师真不愧为高手。“版主”以为,他们的教学能达到这等境界,主要是转变了教学观念,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位置摆得正,而且又肯下功夫研究教材,招数自然比那些安于现状,求平求稳的常规式教学设计高明得多了。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编习作集,就是一项强化作文教学的自主综合性活动,它符合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关注发展,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改革始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坚持三大原则,即由学生之“有”而“诱”,循学生逻辑起点、现实起点设计教学;由学生之“惑”而“友”,从学生疑难困惑、质疑问难设计教学;为学生之“能”而“猷”,为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设计教学。努力让教学设计紧贴学生生长的地面,紧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文字材料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中段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以下尝试。一、实话实说儿童都是性情中人,一只小蝴蝶,一张小卡片,一个矛盾等都足以让他们又哭又笑。为什么作文里看不到他们的真情流露呢?写“我的妈妈”无非是妈妈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我”或教育“我”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我的老师”无非是  相似文献   

11.
听两位老师教学同文(《狼》)异构课,课堂设计都有各自的个性特色。两位老师都注重朗读及指导这个教学环节,一位老师出示指导朗读 PPT“请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给出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另一位老师在这个环节给出同样的例句并“请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实质是让学生在句子中用“∕”标出“节奏”“停顿”,为什么同样的教学环节一个用“节奏”,而另一个用“停顿”呢?  相似文献   

12.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这句话出自于《学记》,它的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一语道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愿意亲近老师、亲近课堂.  相似文献   

13.
“亲其师,信其道”出自我国古代教育文献《礼记》。它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倡导和终生实践着的一条教育教学规律。据史书记载:伯牛生病,孔子亲往探视;颜渊病亡,孔子痛哭不休;虽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孔子能一一说出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和才能。正是因为孔子热爱自己的学生,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学问、良好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的无限热爱和敬仰。学生蜂拥而至,纷纷跟着他学习知识、研究学问,从而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光辉的新纪元。 “亲其师,信其道”即敬重老师,亲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亲其师,信其道”是一条教育教学规律,它揭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的这一论述,言简意明,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指明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李吉林老师一直行走在“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路上。结合对自己多年教学的回顾和提炼,从文体的视角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李老师对“情境教育”的充实和发展。本刊推出其代表性的课例及其设计,以呈现李老师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燕子》一课教学是散文类课文情境教学的典型课例。  相似文献   

16.
许多语文教师,惊羡王崧舟老师的剑气合一.陶醉于孙双金老师的主题教学,感染于窦桂梅老师的激情飞扬,为这些教学大家的独特教学风格所折服。但仅限于闲谈之余的“临渊羡鱼”而已,却不会、不敢、也不想“退而结网”。有人说:“大家的教学只可观.不可学。”因为综观所有的名师课堂,不论风格有何迥异,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内涵”。如果说形式靠的是技巧,可以模仿,内涵靠的就是功底,只能“潜心修养”。  相似文献   

17.
“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所有与黄爱华老师相处过的人发自内心的“同声合唱”。君不见,黄爱华老师呈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之精妙、语言之精辟、指导之精巧……一、教学内容———取之有道优秀的教师或者说是名师,总是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艺术的加工。或抛开教材选内容,融合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学习过程呈现勃勃生机;或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容颜焕发”。黄爱华是一位名师,自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或重组上有着独到之处。(一)从生活中来数学源于生产和生活,反过来又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这是人所共知…  相似文献   

18.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老师上课时总是希望学生能按老师铺就的轨道走,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畅。但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的,这就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科学课堂常常出现教学“意外”。有的老师在面对教学“意外”时措手不及,有的老师却能自如地处理好教学“意外”,甚至使之成为精彩的生成。高明的教师往往有预设“意外”的意识,并事先设计好处理“意外”的多套方案,使教学“意外”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先秦儒家智德观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一种人事之智或知人之明;从地位上看,智从于德,智是一种达仁、成就德行的手段;从智与德的关系上看,主张仁智合一,建立“仁且智”的道德理想人格;从目的上看,主张成圣成贤,用知识、智慧治理天下。文章在对先秦儒家智德观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了简短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叶老把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