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满怀诚意地邀请了几个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学生,请他们分别谈谈对“搜题软件”的看法,他们都知道“搜题软件”,也尝试使用过。小学及初中学生明确表示不支持使用,高中生和大学生则认为可以从“搜题软件”提供的内容获得解题思路——对“解题思路”的着重强调,是为了突出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他们认为这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小学的四年级二班,每个同学都生活得很愉快,在这个班,人人都是昂起头来走路。他们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同时,认为别人也是了不起的。因为,在他们班上,一共有48个同学,就有48个“大王”。怎么会人人都是“大王”呢? 原来,这个班集体和他们的老师,特别会发现每一个同学的长处和进步,也特别会帮助每一个同学获得成功。比方说,唱歌最好的,自然是“歌唱大王”了;踢球最棒的当然是“足球大王”了;有一个当上了“卫生大王”,就是因为他自己特别讲究卫生,不但个人卫生特别好,还带动大家把全班的卫生搞得特别好;有一个同学的口  相似文献   

3.
每年“六一”节,我园都要表彰一批“好孩子”。我想,往年的“好孩子”都是老师指定的,现在大班的孩子已进入第二学期,马上就要上小学,应该适当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于是,我决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评选。出乎我的意料,幼儿评选时一个个都很认真,也很有见地:“缪丽丽上课很爱动脑筋,出勤又好。”“华强也很好。”……这样先评选了几个大家都认为好的,接着,有的幼儿提出:“一青也很好!”我愣了一下,这孩子平时表现并不怎么样,过去经常因为上课不专心而被老师批评。“他有进步!”“他上课很认  相似文献   

4.
给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布置些作业,让他们了解上小学后有作业,要独立、按时完成,这对于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布置的作业必须是“活作业”而非“死作业”。陈鹤琴先生曾讲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我们的“活作业”也应...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在城镇小学,还是农村小学,我听了很多堂关于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的新课。是巧合还是偶然,我也说不清楚,凡执教者都出示“1÷7”这个算式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课堂上的反应都一致:1÷7是无限小数,不是循环小数。课后,我在与所有执教老师交谈中,他们都这样认为:判断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广议天下、纵论万事;在任何社交场合,都显得愤世嫉俗、语惊四座、气宇轩昂。然而,人们又很少见到他们实实在在地做一点事情,为这个时代,为这一片他们所痛惜的国土。这是因为他们不屑小事,还是因为他们眼高手低、志大才疏? 有一位年轻人,也很愤激——“没有哪种失误,比误人子弟、摧残人才更可恶的了!”“我敢说,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敢于实验,就有成功希望!”这是他的原话。也许是偏激了一些。但是,只要我们了解到: 在小学一年级,1—20之内的加减法,要折腾孩子们整整20个星期;  相似文献   

7.
初出茅庐,我便担任了校长培训工作。这件事谁都觉得不可思议,论年龄我那么年轻,而我的学员大都“长了胡子”,又都带着“长”字,在他们面前我只是个“小伢子”(校长们这样称呼我)。因此每每走进教室,我心里就泛起一种异样的滋味。校长们大多是久经磨砺的老将,无论教学还是管理,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因此,对于他们,我不光是“为之师”,也很乐意当其徒。上课时,我走上讲台阐述毛泽东教育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讲解孔子的救育思想,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下课后,他们“指点课堂”、“激扬文字”,我毕恭毕敬。东塔小学有位校长,是那一届唯一的“女将”,说我板书不规范、节奏太急促,我拉下“大丈夫”的架子,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互尊互重,是教学相长的基础。懂得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牵手     
这是一次两所实验小学的“牵手”:一方是地处苏 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宜兴市实验小学,一方是地处苏北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泗阳县实验小学。 他们有“类聚”的共同之处:都是“老校”——宜兴 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03年,即将迎来它的百年华诞; 泗阳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13年,也有近九十年的办学 历程。都是“大校”——宜兴市实验小学在校生3800余 人,是苏南的第一;泗阳实验小学在校生近6000人,名 列苏北第一…… 当然,他们又各有特色:宜兴市实验小学不唯经验 论,坚持走教科研一体化之路,教师教得科学,学生学 得轻松;泗阳县实验小学不唯条件论,在艰难困苦的条 件下,教师教得兢兢业业,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宜兴市  相似文献   

9.
康松 《教书育人》2014,(8):25-25
从小就教育儿子要诚实不撒谎,有一天上小学的他问我:“省里领导要来学校检查,校长和老师要我们对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等统一口径,都按老师教的说,我该怎么办?”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好反问:“你说呢?”儿子很为难地说:“来检查的人问到我,我只能是不理他们。”我追问:“要是你不得不回答他们的提问呢?”儿子想了想说:“我会对他们说,我不和陌生人说话。”他虽然无奈,却很巧妙地坚守了自己的诚实,也在善良地试图维护学校的利益。让孩子诚实,又让孩子撒谎,都是某些老师的要求,这让孩子们如何处之?  相似文献   

10.
隔阂     
XX年X月X日今天无意翻出小学时的同学录,上面已布满了灰尘。从小学毕业后就再没动过了,记得临毕业前我到处找人写同学录,生怕落下一个人,而他们给我的留言也几乎都是“勿忘我”、“我们永远是朋友”等等等等。那时我们都相互承诺,说毕业后谁也不忘记谁,还很认真地勾了手指。  相似文献   

11.
范丰梅 《家长》2010,(10):29-30
邻居夫妇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每次我与他们夫妇俩闲聊,他们都会很自然地谈到儿子。渐渐地,我发现他们夸奖自己的儿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孩子最近很听话。”而当他们说儿子的不是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相似文献   

12.
韩庆玲 《新疆教育》2012,(22):106-106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感觉:计算教学很枯燥,计算的正确率不是很高。我们班的学生家长都认为这是由于孩子粗心造成的,问我有很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给他们的答案是:买本口算题卡练一练,提高计算的速度与熟练程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2011年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讨会上刘万元老师执教的一节研讨课。我认真观摩了这节近46分钟的录像课,看完这节课,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可以说是计算教学的一次美丽转身,变“枯燥”为“有趣”;变“难理解”为“直观感受”。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QQ和网络日志,有些学生甚至很喜欢网络游戏。在那里,孩子们尽情书写他们自己的秘密,相约网上游戏。我虽然尊重学生的隐私,但是也担忧网络带给他们的“副作用”。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难以识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更为严重的是对于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如果对他们上网一事不进行正确干预的话,他们很容易染上“网瘾”。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连续几届担任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研修班的《小学数学思维方法研究》课程。在概念·判断·推理的专题教学中,学员们对判别“合数能分解质因数,质数不能分解质因数”这一判断的真假性时屡屡产生分歧。有的说这个判断是假判断,理由很简单,因为人教社编卫星电视培训教材《算术》中已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大于1的整数都可以分解质因数”;有的说这个判断是真判断,他们依据的是现行小学数  相似文献   

15.
朱妹 《教育文汇》2008,(5):16-18
“我们夫妻俩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五年级女儿的数学我们现在已经没办法辅导了”;“我儿子上小学,我感觉他的课本难度都赶上我们那个时候的初中了”。现在不少家长都在抱怨孩子的课本越来越难,比他们当年上学时难多了。是因为社会发展了,孩子要学的知识多了,还是教材越编越深了呢?孩子有必要学得那么深吗?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群“红”人,他们很潮.也很爆。他们很年轻,最“老”的也不过23岁,小的才17岁,但是他们已是走在时尚和娱乐最前沿的风向标。他们让“90后”一代拥有了自己的偶像,他们也让这个世界知道了什么叫“青春无敌”。  相似文献   

17.
三兄妹“拔跟头”10年前的那个秋天,6岁的王霄与堂哥王劲说笑着手牵手走进了村小学,开始了他们的学生生涯。他俩的爸爸是同族的堂兄弟,都是这个村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共同的愿望就是将来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让他们走一条不同于父辈的道路。小兄妹挺争气,不论大考小考,他们总是将别的学生远远地甩在后面。老师在与两位家长沟通的时候很有感触地说:“这两个孩子,拔跟头,比着学,不是王霄第一就是王劲第一,这是你们王家的光荣啊。”3年后,王劲父亲胞弟的女儿王娇也上学了。家里天天都对她说:“孩子,王霄姐姐和王劲哥哥的成绩都是那么好,你可…  相似文献   

18.
特别推荐     
现在的小朋友都是小太阳、小皇帝,万般宠爱集于一身。这一方面使他们感到很幸福、很惬意,但另一方面呢,也使他们郁闷,因为在大人们看来,他们成了“长不大的孩子”,成了家庭的附庸。  相似文献   

19.
李雪峰 《红领巾》2009,(7):38-38
在一个山村小学里,校长向学生们宣布了一个消息,学生们将去县城参加全县小学生作文比赛。孩子们一个个都非常兴奋,但他们也很担心.觉得城里的学生条件好,见多识广,而自己每天都待在山洼里。“我们能比得过城里的学生吗?”他们说。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基础训练二中有这样一题: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加点的词各写一句话。1.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假,都是我用瓢舀的。2.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3.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以为把他们远远地甩在后边了。这道题乍看起来,并非难题。只要能用“从”“给”和“在”各写一个通顺的句子就行了。实则并非如此。因学生很容易把“给”和“在”误用为动词。造成“我给你一本书。”“小明在学校。”这类句子,若对这类句子不予指正,那就有悻于编者的意图。很显然,在例句中,这几个词是作为介词使用的,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