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在开展基础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五育并举”是现阶段教学当中的重要理念,提倡在教育当中做好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化学课程当中,也蕴含有丰富的育人元素,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从中深入挖掘育人元素,较好地实现学生“五育”能力的培养。一、“五育并举”实施问题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优化的过程中,单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改变,强调需要在学生培养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五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最早提出“五育并举”的蔡元培及其时代相比,新时代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有独特的时代需要和时代问题;“五育融合”给新时代带来的是“教育新体系”;“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和“育人能力”;“五育融合”难在“日常”“机制”“评价”“主体”和“生态”,它们同时构成了破解“五育难题”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五育并举是促进学校教育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五育并举视域下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质量,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从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涵、现实困境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为高校落实五育并举及其融合理念,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一直都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在“五育并举”视域下,如何将资助育人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已经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阐述了“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体系给高中思政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建立起思政教育的大格局,学生不仅学到了思政知识和技能,还形成了强大的价值引领,实现全面的发展。高中思政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将学生发展作为工作的核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育人策略,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让高中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五育并举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为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经之路。高中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推进学科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五育并举的融合教育模式,用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突显高中思政课强大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徐耀光 《甘肃教育》2023,(18):47-50
“七彩教育”是“五项管理”背景下,为落实五育并举基本要求而探索推进的一项校本育人项目。落实“五项管理”为推进“七彩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推进“七彩教育”可以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为实现“五项管理”的育人价值提供了质量保障。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一目标追求上,“五项管理”与“七彩教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尤其是“七彩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不但成为初中学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力支撑,也为“五项管理”落实落细和学校教育减负增效提供了参考。文章结合实践就“五项管理”背景下借助“七彩教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要求、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和具体行动指南。推进“五育并举”,要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补齐教育的短板;要注意各学段衔接贯通、一脉相承;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合力,协同育人;要做好评价导向和政策保障;要立足课程,着眼课堂。落实“五育并举”,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差别推进;要鼓励学校多元发展,彰显特色;要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发挥特长,彰显个性。“五育并举”并不排斥技术变革,可以借力人工智能,实现融合共进;“五育并举是南品质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指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时代“五育并举”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剖析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之间的关系,针对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劳动育人实践路径的创新策略,以构建“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劳动育人体系,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在2017和2019年推出新课程标准,以适应新时代变化和发展的要求,意味着课程观念和课程制度再次变革。各教育部门,尤其是学校必须从教育方式和育人方式着手变革,以此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的关键问题。贵州省惠水县第四中学为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结合黔南州教育大会精神,围绕“教育立身、质量立校、课改立本”的方向,深化学校“自主、合作探究、检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在“五育并举”框架下,进行相关的智育变革工作,以期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本文从“五育并举”概述、惠水中学教育现状、基于“五育并举”背景下智育变革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与探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时代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理念被再度强调,并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和实践要求。而“五育并举”从理论达成共识到向育人教学实践的“五育融合”转化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受教育观念、地区经济、文化差异等要素影响,“五育并举”等先进教育理念的落实还有一定的阻滞;对此尝试从立德树人视域揭示“五育并举”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梳理分析“五育并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解决问题和实质性推进“五育并举”的角度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五大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强调“三全育人”,实现全覆盖;培养理性平和心态,重视他我与自我的平衡;重视教师综合素质,强调五种能力并举;构建四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重视主动发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是资助,育人也同样重要。“五育并举”是一种全面化的育人模式,是德智体美劳五者之间紧密联系,形成一定的协同效用,全方面进行育人。基于“五育并举”新模式,探索了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新发展目标,使得资助育人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赵婷 《甘肃教育》2022,(17):33-37
“五育并举”是国家长期以来所提倡的全面育人理念,而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学科有其全面育人的学科优势,在语文作业设计当中渗透“五育”目标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拟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入手,探寻在减负增效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切实落实语文学科“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引领课程迭代升级,课程则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目标任务的核心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优化既有课程体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均印证了“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一般而言,“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对课程诸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系统规划的过程,学校要在澄清“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构建理念的基础上,阐释“五育并举”课程目标的应然之意、推进“五育并举”课程结构的整合融通、组织“五育并举”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制定“五育并举”课程的运行方略。为保证“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适切性,应组建课程审议小组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组织保障,融通课程资源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保障,建立课程“评价—监控”机制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落实“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时代要求。课程建设是落实“五育融合”的载体和抓手,“五育融合”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方向与路径。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通过整体优化学校课程体系、融合构建学校课程群、合理开发特色综合课程三条路径,并在工作机制构建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为“五育融合”课程建设提供保障,帮助学校实现课程全面育人、整体育人、融合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版课标正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阅读所组成的、能够更好地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活动,能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下进一步达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五育融合”,即德智体美劳五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五育融合”关键是要下沉到课程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很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五育融合”的目的。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活跃的关键时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五育”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与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