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书是眼、口、耳、脑综合并用的活动。只有读到实处眼前才会形成图画,才会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明确读的目的“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释出疑点,并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启开阅读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受益终身。“读”不是个独立的成分,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体,以读为纽带,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以读为契机。把握课文的知识内在联系,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相似文献   

2.
如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很严重。针对考试,老师整天讲题目、提问题,“讲”和“问”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太少。不读书,知识无由丰富,视野无从扩大;不读书,写作无所借鉴,语言无由多彩;不读书,知识无法提高,智力无能发展。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读书,读中理解、吸收、转化为能力。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研读方法,进一步发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要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即“读思结合”,是指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意是说:只是读书,而不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就不会有真正收益;只是自己一个人空想,而不踏实读书,就会疑惑不解。)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读”和“思”两者之间的关系:“读”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思”有利于自己智力的发展,但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这“读”与“思”一般说来还是有先后顺序的:“读”在前面,“思”紧…  相似文献   

4.
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把“读”训练到位,我认为: 首先,要给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教师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只有亲口诵读、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真知。课堂上教师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能弄懂的问题。 其次,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须知,上阅读课不是搞阅读速度测试,是培养学生“自学”释“疑”的能力。“疑精于思。”对“疑”要做到“问”而后  相似文献   

5.
刘张翼 《家长》2024,(8):170-172
<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日益变高,学生不仅要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还要有丰厚的课外知识储备,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课内和课外是学生学习的两大主阵地,如何帮助学生搭建整本书阅读支架、统整课内外阅读,既是“双减”背景下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内在要求“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学生读书品位”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基。一、阅读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极其重要的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削弱了阅读,而是要求人们拥有更高的阅读素质,这也是人的素质的很重要的部分,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最重要的阅读素质.一个人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成为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那么,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经过长时间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行为.它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有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步掌握粗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看来,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所谓‘读书习惯’指自己能够读,自己欢喜读而言.”这里叶老特别强调了以“自己”为中心的“能够读”和“欢喜读”.要培养初中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必须在小学基础上,从“欢喜读”、“能够读”和经常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答”为主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基本销声匿迹,但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线,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还占相当大的空间,尤其是在农村。这种教学模式,看似课堂活跃,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探讨、交流、实践,达到“多读书、读好书、能读书”的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始终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要充分地给学生读书、思考、质疑、查阅、交流、评价、演练等七种机会。一、读书的机会 阅读,是对知识信息的吸收过程。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书、读好书,以便获得最佳的阅读效  相似文献   

8.
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熟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多读不是盲目地机械重复.多读不能孤立地进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读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读书,使“读”和“思”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许多学生头痛的问题。因为阅读几乎包含了语文的所有知识与能力,而且经常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宋代朱熹关于文章有"三熟"(读时熟,看时熟,玩味时熟)的论断,更加具体而深刻地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阅读并非是单纯地为朗读而朗读,为浏览而默读;也不是阅读的次数越多越好。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达到理解字  相似文献   

10.
吴佩新 《天津教育》2022,(17):162-164
<正>“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新设置的栏目,旨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以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有效落实“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让学生爱上阅读,快乐读书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明确编写意图,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才能实现“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今,阅读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1.
许慧玲 《甘肃教育》2004,(11):25-25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字、词、句积累后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代及将来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阅读不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而且在整个语文活动中都处于中心环节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可为写作提供多方面的营养,而且阅读能力的优劣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精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并且坚持在先生的指导下学生自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南宋诗人陆游曾赋…  相似文献   

12.
一、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怎样去读书.怎样去思考?有人说,重要的是“读”.只有“读”,你才能广泛的占有知识而处于自由的境界;有人说,重要的是“思”,只有“思”,你才能获取更为丰富的营养而成为智者。  相似文献   

13.
有些同学不爱读书,除语文课本外很少读课外读物。他们认为“无啥可读”、“前读后忘,不如不读”、“读书占了空闲时间”、“读书耽误正课学习,分散了精力”等等。他们没有读书的乐趣,殊不知,阅读书刊报纸,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和妙趣。一、从阅读中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一个人不读书,可以说他知识面狭窄。因为很多知识是靠阅读获得的。常言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是指秀才们读书多,知道的知识就多。单凭语文课本上每年几十篇文章,对开拓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是远远不够的。阅读书报杂志,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这些知识,无疑是对课文…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2022年版课标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也有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一、反复阅读,增强语感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课文是文言文教学重点之一。“读”要循序渐进,读通,读懂,读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读”上多用些时间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6.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17.
陆伟伟 《考试周刊》2009,(3):106-106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唐伟伟 《成才之路》2010,(1):I0020-I0020
一个人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们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相似文献   

19.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积极创建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发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小学生阅读课外书还面临着困难:一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太多的课外书读;二是不知怎样读或不喜欢读;三是认为读课外书浪费时间等。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人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然而,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书,读好书,这就取决于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有计划、有选择。读书要有规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宽著期限,紧著课程。”研讨什么问题,阅读哪些书籍,先设哪一本,后读哪一本,都应具体安排,不可盲人骑瞎马,心中无数。阅读教科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巩固能力,因此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应用来读教科书,而且要精读,对所学知识做精细、专注、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课外书籍可以拓宽读者思路和视野,应放在学习之余阅读为好,要尽可能博览群书。不过,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