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重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专递课堂”,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提供远程教学,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开展专递课堂,能发挥5G优势加强资源共享共建,搭建学生多元、综合发展的学习环境。为有序推进“5G+专递课堂”落实,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从搭建智慧云平台、整合区域特色资源、推进数字化学习、实施“双师”课堂四方面着手创新教学,搭建现代化智慧育人生态,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马静 《宁夏教育》2023,(6):76-78
“专递课堂”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文章通过对偏远地区学校实施“一拖三”的“专递课堂”,实现接收端与主讲端学生在线同步上课、互动交流,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实施“专递课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秋玲 《福建教育》2023,(29):29-31
随着泉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不断推进,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应运而生。我园拥有一园四区的规模,对口帮扶一所薄弱园。为保证各园区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我园通过对教研人员的层级管理,形成机制;建立“链式共生”教研模式,开展多形态研训,形成适合本园发展需求的集团化教研新样态,以促进集团内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贤山 《甘肃教育》2023,(13):59-62
集团化办学就是要通过集团内各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共同提高,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要确保集团内各校的教学质量跟集团牵头校保持一致乃至稳步提升,必须打造教学教研协同发展共同体。文章结合集团化办学这一背景,提出要打造教学教研协同发展共同体,教育集团要抓好“三组两课三平台”建设(“三组”指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两课”指课堂建设、课程建设,“三平台”指校本研训平台、校内外交流平台、校内外竞赛平台)。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遇到了理论研究滞后、体制机制僵化、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法律法规缺陷、政府行为缺失等五大瓶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共同体”建设与实践为主线.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校企共同体理论研究;实施区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园-企-校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凸显企业主体地位,满足企业利益诉求,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制度保障、机制约束以及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等措施,改善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通过“区校联盟”、“园-企-校联盟”、市长联系学校制度等灵活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与职责。“校企共同体”模式成为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试验地”.为推动和引领中国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扩大了教育发展的边界,对教育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明确"149教育联盟"建设的定位与价值,在联盟校间创设技术、教育与社会融合发展的教育新生态,并且实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通过深入联盟学校调研与实践,从四个方面总结经验,即推动各联盟校的教育服务管理互联互通、搭建共生课堂、教师培育实现发展共同体、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最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我国教育联盟的发展提供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是青少年拥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之源。建构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机制,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讲话为统领,厘清“四个共同”“五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之于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义。在此基础上,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逻辑,坚持“家—校—社”的多元协同,确保“党—团—队”的一体联动,进而建构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机制。要实现这一机制,需建立大中小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助推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空间,促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互嵌式发展;完善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实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贯通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吕迪 《现代教育》2023,(1):9-14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专递课堂是指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推动教育公平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它具有专门性、补偿性及交互性的特点。但在实践中面临技术支撑不力、师生配合不佳及机制保障不足的现实挑战。为了更好推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专递课堂的发展,需要健全领导组织,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平台搭建,加强技术支撑;加强教师协作,确保师生配合。  相似文献   

9.
张欣微 《科教导刊》2023,(7):149-151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临新的挑战。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建设存在协同育人观念尚未明确统一、协同育人参与主体常有缺失、协同育人质量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着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宣扬协同育人观念,建立协同育人意识、做好协同育人分工,明确协同育人责任、提升协同育人能力,打好协同育人配合是“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家校协同育人对于实现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家校协同育人存在家庭参与学校管理不积极、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委员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足等集体行动困境。对此,应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路径: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委会为中心,推动共同体组建与运行;完善组织体系,确立家校各自职责,推动共同体规范化建设;制订工作计划,推动共同体动态化建设;寻求外部资源,保障共同体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前,超常儿童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家庭教育模式固化、超常儿童自身的个性因素等三个方面.为此,新时代促进超常儿童发展的具体路径如下:第一,夯实以“逆融教育”、个性化课程规划、教科研共同体、智慧化教学资源配置平台为核心的超常教育专业化建设;第二,形成以原生家庭、家校联盟、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三方共育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家校协同育人是通过参与主体理念融合、优势组合、资源整合,形成新的目标共同体、协作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教育实践过程。克服传统学校教育自我封闭状态,构建家庭教育与学校资源教育的"旋转门",实现家校教育体系现代化、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功能一体化,形成目标同向、施教同心、资源同聚、成果同享的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探索制定家校协同育人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以来,邢台市大力推进“双师课堂”建设,以构建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三大课堂,实行“内联本校”“网络联校”“外联名校”三种应用模式为突破口,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集教学、教研、培训为一体的“互联网+教育”全场景应用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根网线、一块屏幕,究竟是如何帮助该市实现育人方式的转变、带动区域教育转型升级的?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深入该市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阶段高职师范课堂改革,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育原则性:立德树人,德技高度融合;面向实践,强化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同时,要有清晰的目标指向:厚植“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焕发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培养“为学而教”的教学能力,启迪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多学科融合型人才。在高职师范课堂改革中,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保障课堂改革稳健运行: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创建新型的课堂文化;开展“比”“赛”促成长活动;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百玲 《新教师》2023,(2):17-18
<正>《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指出:支持学校网络设施设备以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推动线上教学开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5G赋能智慧生活、智慧教育、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互联网+”大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顺势而为的有效路径。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要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厚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底蕴;要拓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信息化载体,打造新型学习共同体;要深化馆校融通,构建协同联动的信息化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指引下学校不仅要纠正作业负担过重的教育乱象,而且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这样才能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从而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向上影响。文章从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现状,并着重分析“双减”背景下,如何坚持理念共识、责任共担、科学组织、数字赋能,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度优化。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公布标志着新型教学模式的诞生—家校协同教育。初中语文作为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应发挥出学科、家庭协同育人的功能,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1”的效果。初中语文学科通过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的教学路径,能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福建教育》2014,(7):10-10
泉州市与新疆昌吉市结成教育共同体。泉州市与新疆昌吉市建设教育共同体签约仪式在泉州市实验小学举行。泉州丰泽区机关幼儿园与新疆昌吉第一幼儿园结成教育共同体,双方今后将通过结对互助,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教育质量。根据协议,教育共同体学校将打破校际壁垒,开放校园、开放课堂,发挥各自长处,以点带面,从而全面提升双方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教书育人》2023,(9):73-76
基于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基于协同教育机制的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实践育人模式。该模式运用协同教育理论,指导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实践培养,整合院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打造“大实践”育人新平台,构建“学院-学校-医院-社会”协同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学生从入学到培养再到毕业的“辅导员+校内导师+基地导师”全员实践育人、“价值塑造+知识构建+医院实践”全过程实践育人、“院校培养+医院实践+社会实践”全方位实践育人体系,实现校府院多方合作共赢,优化现行医药院校实践育人模式,促进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