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传统纸质期刊面临期刊定位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清晰、出版模式较为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纸质社科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传统社科期刊要从办刊定位、出版队伍建设、创新出版模式等不同方面进行改革,最终实现社科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科期刊的发展与新型智库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一方面,社科期刊为新型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资源与环境;另一方面,智库也成为社科期刊发展的策略性选择。文章在对社科期刊与新型智库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社科期刊存在以下现状:在社会功能上,与新型智库未形成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在办刊模式上,对新型智库支持层次不高;在内容生产上,缺乏应用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在人才管理上,欠缺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等。基于知识服务的视角,结合社科期刊面向新型智库转型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优化策略:以知识服务创新社科期刊发展模式;加强社科期刊与新型智库的协同发展;深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社科期刊的传播效用;构建知识服务联盟,提升人才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新时期,如何使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产物──社会科学期刊,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是目前社科类期刊编辑出版部门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又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指出了社科期刊建设“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质量求生存和面对市场经济,开拓中求发展以及优化编辑队伍,提高编辑素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学术期刊的性质、定位决定了其具有理论导向、学术信息传播、文化积累与文化创造、决策服务等功能,在传承文明、引领学术、培养学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下,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与挑战,综合性期刊向何处去,如何加强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特色建设,是亟须探讨与回答的问题。我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主要集中在社科院、社科联和各大专院校。经多年的发展,随着愈加专业化,综合类学术期刊似乎愈来愈陷入困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媒体融合不断深化的今天,社科期刊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新时代社科期刊需兼备“引领力”“鉴别力”“融合力”,方能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和媒体环境,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实践经验与学术能量,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出版界参考文献著录虽然有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社科学术期刊界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却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究其原因,是国家标准忽视了我国社科学术期刊自身的特点,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从有利于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角度来看,社科学术期刊的参考文献著录应当规范化。在社科期刊引证文献著录形式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社科期刊界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参考文献的不同体例,正确认识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与文献检索、利用与评价的关系,促进相关规范或标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改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喜讯     
《闽江学院学报》2014,(6):113-113
2014年10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闽江学院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奖,“闽文化研究”栏目荣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编辑部一名编辑荣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称号。  相似文献   

8.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需要,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是推动中华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需要我们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文化继承观、科学的文化创新观、科学的文化传播观。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当前军队文化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军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如何树立科学的文化观、确立文化的合理价值内核,如何建立军队文化的新机制并营造军队文化的最佳环境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总结。该文认为军队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是军队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四个根本问题,只有解决了根本问题才能使军队文化创新发展并发挥其本源作用——"为兵服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人文社科期刊审稿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虽是论述文学批评和鉴赏,但他的一些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对社科编辑审阅学术理论稿件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科期刊编辑仍要摒除陈风旧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长期不懈地博览群书,扩大学术视野,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批评和鉴赏力;同时着重把握继承和创新、文稿内在的逻辑思维和引经据典三方面的分析手段,正确评判学术理论稿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为一位曾经较长时间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文学家、思想家,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亦颇有见地:基于他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儿童观、父母观及其传统文化层面的考察,在儿童教育问题方面提出了要理解儿童、指导儿童和解放儿童的思想。他认为,应当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去理解儿童,从正确的儿童观出发去正确地指导儿童,从摈弃传统教育观出发去解放儿童。鲁迅先生关于儿童教育的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今天儿童教育中如何科学地认识儿童、正确地指导儿童、理性地解放儿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的科技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先进化组成部分的思想是江泽民科技观的精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江泽民科技现的主题,推进科技创新是江泽民科技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的科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阐发了科学的社会价值 ,论证了发展科学、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其科学概念的内涵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尤指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 ,其科学观则从实证主义逐渐发展到唯物史观。陈的科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唯科学主义色彩 ,并主要在伦理道德和信仰领域应用科学概念 ,视科学为一种准宗教信仰。这些倾向对于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的保护和建设好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是西南地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促进“建设”与“保护”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而不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其思想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表明,“和而不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用民族文化诠释了对立统一规律、系统论思想,而且还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原则。因此,深入研究、挖掘和赋予“和而不同”以时代内涵,对于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根源于资本的增殖逻辑,资本逻辑的泛化必将造成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资本增殖逻辑的展开过程与西方现代性的进程是同步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实质上也是西方现代性的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方向,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有着适合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模式,克服了西方现代性弊端,以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为基础,反映中国现代化性质与特征的现代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只要我们能始终不渝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创建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模式,从而就能避免西方式的金融危机在我国重演。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是当代新儒家的著名代表,在文化哲学领域卓有建树。他探讨了文化与文明、文化与人、文化与传统的关系,认为:文明是科学系统,文化是价值系统;文化由人创造,人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世界性和民族性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传统在协调两层文化的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徐复观的文化哲学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认知和文化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支撑整个马克思哲学的坚实理论基础。《巴黎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孕育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丰富的理论生长点和“有机土壤”。由此,在历史视阈中分析和考察实践概念的生成,揭示科学实践观的萌芽,同时指出它所带有的思辨性质和人本主义烙印,对研究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蕴涵的辩证统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从而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20.
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游牧文明,无论是文化历史遗址、具有民族特点的风土人情还是优良的民族精神,都是我们人类受用无穷的资源、财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怎样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尺度,更好地弘扬蒙古族优良文化来建设我们的家园,提高城市竞争力,值得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经营者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