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
放飞心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有太多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不罢休的引导,课是充实的,但往往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筑成的圈子里,虽偶有挣扎,但大多碰壁。因此常想起两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要推动地球。""给我一个空间,我要放飞心灵。"  相似文献   

3.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书面表达作了如下规定:能写完整的句子,能连贯地写出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学习写简单的留言条、请假条和三言两语的日记。随着笔者的不断深入研究,实验班小朋友的识字量逐渐增加,所积累的语言也更为丰富。因此,我们有必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燕昵 《学周刊C版》2011,(3):114-115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没完全转变到真正的素质教学,造成这种因素的原因及如何去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2):18-18
蓝继红说,我们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目的不在于出多少诗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灵都饱含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6.
童话是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让童话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阅读大量经典的童话,让孩子们浸润在童话中,让童话给予孩子们养眼、养情、养性、养心,丰富他们的心灵,滋润他们的心灵,让童话的至真、至纯、至美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底色,永存美好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作用巨大,班主任应当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班级管理效能。在班级工作中要给学生搭建舞台,展示风采,充分交流,叩启心门,抓住契机,真诚合作,才能使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李白·酒·诗     
我从小与李白的诗为伴。他的诗或雄奇豪放,或飘逸浪漫,或壮丽夺目,或委婉温情,每一首都充分表达了李白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和豪侠的气概,他是一位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非常注重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快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梦想,使他们的心灵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与酒     
酒在陶渊明的生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他涉及饮酒的诗作中能把握到三种意绪:感性愉悦、忧勤自任、逍遥自得。在饮酒中,诗人更多地流露出一种逍遥自适的心境。酒帮助诗人达成逍遥自得的生命境界,但起决定作用却不是酒,而是诗人“闲”、“静”、“远”、“虚”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得陶诗的风格有别于李白等一些以饮得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柔弱不争思想,并非消极厌世,自甘落后,而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和全身保家的生存处世之道,又是一种调节个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价值中立是质性研究倡导并遵循的重要研究原则,教育现象学研究与教育人类学研究是当前教育学质性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方法.其中"悬置"与"离我远去"分别是二者坚持价值中立的基本措施.教育研究是一种价值判断与价值表述,上述措施在实施中很难或者不能兑现,所以,质性研究的价值中立是教育学追求"科学"的一种努力但并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朱茂昌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7):26-29,76
彝族是一个山地民族。千百年来的山地农业劳动实践和深山生活使彝族深深地认识到火对生活的重要性和火对生活的危害性。在这样深刻认识和互动中形成了彝族对火的崇拜和对火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游子诗在古代诗歌中数量不少,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表现手法的各异,价值观念的更新,导致诗歌中的思念主体有所不同。《诗经》所处落后的农耕社会,思念的主体是故土和父母,因较少受礼教的影响,风格直朴坦率。《古诗十九首》所处私有制社会,思念的主体则是妻子和家庭,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风格婉转温丽。  相似文献   

15.
当代审美文化与中国传统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更多的是“道不远人”这一传统审美文化根本精神的当代“复活”。审美之道既不在超现实的形上天国,也不在非人类的物化自然,就落实在日常现实的世俗领域和生活世界里,归结到感性实在的人性经验和人生活动中。“世俗性”和“超越性”的浑然不离,就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中国审美文化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具有多方面的法律与事实依据.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特别立法,<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法",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宪政与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以文化启蒙先驱的姿态倡导书面语变革。他早年的"我手写我口"与"言文一致"等诗歌理论与创作对中国新文学建构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他高瞻远瞩,深刻揭示了语言革新的方向与最终目的,即作为白话的书面语必将成为正宗语言,但是,也留下了"缺憾",书面语变革的难题正是后人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对于黄遵宪书面语变革问题的考察不仅有助于准确而深入地把握其诗歌理论的深刻内涵,而且能够切实地理解在晚清至现代文学转型中书面语变革诉求的艰难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考证,认为王道士《墓志》所记在"流水疏沙"过程中发现藏经洞的事或为信史,应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生命观凝聚着他对生命本体与生命价值的理解与感悟,展现了他在生与死、出与处的矛盾冲突中徘徊、挣扎直到突围的生命历程。本文重点阐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本体观,生命价值观,探讨了陶渊明由仕人隐、最终走进超凡脱俗的生命境界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20.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美丽的情愫出现在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赏析此 诗,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中所蕴涵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