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语文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可见语文之魅力,语文之精彩。它最终表现为语文对于学生主体的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吸引力,一种回味无穷终身受用的持久力。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教、无学、无法、有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是否有魅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魅力,有魅力带出的就是快乐的语文。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的过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交给学生的应是“语文”本身,而不是“关于语文”的那些东西。检验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看三条:一是全体学生是否能够熟读(乃至背诵)课文;二是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的字词句;三是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习得的特点看语文教学的科学化江苏省盐城市一中黄厚江语言习得,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语言知识,养成语言运用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吕叔湘先生曾不只一次强调,“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可见充分认识语言习得的特点,对...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说汉语非常容易。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语文教学就一直伴随着其成长,学习语文似乎也已成为一种习惯,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那么,学习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语文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否有必要在学习了这么多年语文之后再继续深造?从语言自身的作用以及语言学习方法来探讨学习语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1904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先生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著述等身,而且他长期关注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有着鞭辟入里的研究和独具慧眼的见解,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语文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是否有魅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魅力.语文教师的魅力来自于他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7.
对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本来是高考语文的考查内容,但这一内容已全面出现在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江苏省13市语文中考试卷中有7市出现了这一内容。下面谈谈在中考中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和答题方法。一、考查内容[例1]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8.
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应是看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讲究艺术性、是否有魅力。优美的语言给人以享受,呈现无穷的魅力。教师的课堂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能让自己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应把对学生的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溢于自己的言行;就像演员的台词一样,不但要符合剧情,更要能让人听懂,教师的语言应通俗而易懂;当课堂气氛不够热闹时,教师应学会幽默,幽默的教师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9.
吴荣铎 《成才之路》2010,(32):20-20
写作是最能反映语文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它包含了所有的语文素质。一个人语言组织能力的优劣、思维是否活跃、认识水平高低、观点正确与否、情感是否健康,都会通过一篇文章表现出来。现在的中职教学课程中,语文只是作为一门文化课,开的课时严重不足。而现在中职学生在主观上也有轻视语文学习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个难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头疼的是:怎样让学生过文言文的语言关?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的技法教学如何处理?如何实现文化的传承?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方式是否可行?如果可行,该怎样操作?等等。我们有幸听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的心中撒播知识的种子。教师的言传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一个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生动,是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试卷中选用的语言材料,也常常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有位专家曾经提出,一份优秀的语文试卷,应当是一篇美文。许多中学语文教师评判试卷的优劣时,首先关注其内容是否美雅和信息是否纯洁。也就是说,一份语文试卷,无论"谋篇布局"(即试卷的题型、结构)、"遣词造句"(即试题的语料、句群),还是"语言内涵"(如  相似文献   

13.
章中华 《广西教育》2013,(14):62-62
近年来,语文高考试卷作文的分值呈提高之趋势(如江苏省语文试卷将作文分值提高至70分),然而,学生高考作文的平均分告诉我们,学生作文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指导学生从散文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做法如下:一、嫁接语言技巧,让学生为文章增添亮点学习散文名家的语言技巧,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阶段,有了第一轮散文阅读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特点已经有了一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个难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头疼的是:怎样让学生过文言文的语言关?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的技法教学如何处理?如何实现文化的传承?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方式是否可行?如果可行,该怎样操作?等等。我们有幸听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苏州中学教科室主任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课不是“言语”课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变“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吕叔湘语)的局面,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姓“语”,加强语言教学,这是多数人的主张。张传宗《加强语言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力》(《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第五期)就是典型代表。其实,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加强语言教学,而是如何认识“语言”,即在语文教学这个特定的视角中,“语言”的含义跟语言学中的含义是否一回事?或者说,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是否等同于“语言”? 大纲认为,设置语文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这里,先不说读、写、听、说的能力是否等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单就“理解运用”来说,它指的应是‘言语”而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多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引导来实现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评判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首先应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语言是否有效。教师应以准确的教学提问、丰富的语言情境、启发式的梳理等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积累,形成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李吉银,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校长、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扬州大学教科院硕士生导师。主持多个省级重点课题,在《中国教育学刊》《江苏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赴全国各地讲学百余场。教"好玩"的语文。——李吉银他认为,"好玩"是语文的题中之义。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既胸有丘壑,亦舌绽莲花。无论是语言表达的丰富样式,或语言内涵的丰厚意蕴,  相似文献   

18.
评课的关注点落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注学科特点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味,不能“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评课首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否为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服务。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语言的魅力显然很重要。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生动娴熟,是否富有智慧,是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李岩 《孩子天地》2016,(9):107-108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对于语文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课本阅读内容是否丰富,阅读量是否达标,对于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直接影响。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进行分析,才能明确小学语文阅读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