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道主义与发展一致性教育援助强调危机情境中人道主义教育援助与发展教育援助的深度融合,旨在提升危机情境中各方教育援助的整合效力,确保所有儿童都可享有优质可持续性教育机会。主要国际组织在加强人道主义教育援助和发展教育援助之间协同关系中,初步形成了规范、能力、操作“三位一体”的人道主义与发展一致性教育援助理论框架,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实践行动,提升了危机情境中教育援助的有效性。人道主义与发展一致性援助为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援助提供了新的模式选择,需要合理布局后疫情时代人道主义与发展一致性教育援助优先事项,建立多主体协调机制,将疫情应急教育制度化到国家教育常态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2.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1年至2020年的教育援助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全球教育援助的格局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在规模上,全球双边教育援助先下降再增长,多边教育援助稳定上升,非官方教育援助快速增长。在结构上,中低收入国家受援份额最大,低收入国家受援份额上下波动,中高收入国家受援份额明显增多;基础教育受援份额先增后减,高等教育受援份额持续增多,职业教育基本保持原有水平;项目援助是最主要的援助形式,奖学金支持先减后增,部门预算、专家与技术支持逐年减少。全球教育援助正面临筹资机制不健全、资金配置不合理、援助有效性难保障、受援国教育治理薄弱和全球不确定性日益突出等挑战。全球教育援助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援助导向凸显共同利益;援助重点转向提质增效;人道主义教育援助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3.
欧盟对非洲的援助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对非洲的援助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又出现几个不同的时期。本试图以时间为序,通过回顾欧盟成立前欧共体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对比分析欧盟成立后对非洲援助的战略、援助方式和现阶段对非援助的特点,对欧盟援非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在两国经济关系中,援助和贸易是两种主要的形式,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国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在国内,由于对外援助的数据难以收集,对这两者结合进行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新中国最早的对外援助正是从向越南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以及帮助两国战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始的。自2004年起,中国连续10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将中国对越南的援助与两国贸易相结合起来研究,对促进双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51年美国对印度的紧急粮食援助,具有政治的、经济的和人道主义的多重考虑,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体现了援助进程的复杂性。此次紧急粮食援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印度的粮食危机,并由此拉开了战后美国对印度经济援助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来看,世界银行是最大的国际教育援助来源,凭借其教育援助能力已经成为新兴经济体和中低收入国家教育政策较有影响力的治理者。通过教育援助机制的迭代,世界银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历史推进经历了基于教育基础设施的战略式治理、基于教育理性建构的认知式治理、基于教育政策工具的良善式治理和基于教育系统管理的分享式治理四个阶段。世界银行凭借其教育援助机制的迭代实现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愿景,在一定程度上,其教育援助机制凝聚的合力有助于促进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发展。但其援助机制所依赖的经济思想、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毁誉参半也引发争议,展望未来,世界银行通过教育援助机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独立权威难以维持强势。就中国而言,应该加强对全球教育治理机制的研究,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向世界提供全球教育治理的中国视角、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7.
2013年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出台了3个为期4年的战略计划,以应对世界各地出现的儿童人道主义危机,解决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比较儿童基金会2013年、2017年和2021年发布的三大战略计划,发现不同阶段儿童基金会的儿童教育发展战略主要体现为“守正”与“创新”两大教育援助的基本趋向,即始终坚守其战略宗旨、战略使命和战略地位的初衷不变,以及在教育援助实施中为满足多变的现实之需,始终保持开放创新的战略样态。近十年,儿童基金会教育援助呈现出明显的援助主体多元化、援助方式数字化、援助对象扩大化以及援助机制科学化的创新特征。这充分体现了儿童基金会教育援助理念的守正与创新,符合每个阶段国际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世界教育援助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遭受海啸重创,中国政府提供巨额援助,力度之大史无前例。我国民间捐助也极踊跃.至今捐款和承诺捐款突破1.5亿元.也是史无前例。异域民众受灾.国人感同身受,仁心兼济天下。有人说它体现了一种“世界公民意识”.其实用西方流行话语,应称之为“国际人道主义”救灾行动。中国几乎全民动员,实行“国际人道”了.这是天大的好事。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心理援助工作成绩斐然,援助理念推陈出新,援助技术日新月异,援助主体范围逐步扩大,援助效果不断提升。同时,由于我国心理援助工作的理念和技术源自西方文化,缺乏完整而成熟的本土消化过程,客观上影响到了心理援助的实效性。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是心理研究人员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文化断层、大学制度文化、文化心理、援助方式四个方面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法国国际影响力、维护经济利益以及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法国对外提供职业教育援助,在政府、院校与社会层面开展了援助实践。在政府层面,法国开展官方发展援助,由法国开发署提供一体化职业教育援助项目;在院校层面,法国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招收留学生,建设跨国职业教育项目,促进与受援国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在社会层面,法国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对外职业教育援助。法国对外职业教育援助呈现出援助区域广泛但重点突出、援助主体多元、援助策略因地制宜、援助管理过程注重质量保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外高等教育援助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依据交换形态和援助动机两个维度可以将日本对外高等教育援助模式分为四种类型:战略对接型援助模式,以国际理解为理念,利用战略对接的形式满足受援国的利益诉求;资源共享型援助模式,以共同利益为理念,通过与东盟、非盟等区域联盟合作,促进师生国际流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基建供给型援助模式,以自力更生为理念,致力于改善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提升科研环境;委托代理型援助模式,以教育开发为理念,向第三方组织提供基金或奖学金,为受援国的学生提供留学机会。每一种模式有各自的理念、动机、目标和行动,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援助效果。  相似文献   

12.
员工援助计划指企业关注员工的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便利.员工援助计划产生和发展于西方,在引进我国的过程中,势必会像其它西方管理理念和技术一样,遇到文化适应性的问题.通过研究和探讨,主要分析了员工援助计划的主要内容,不同模式以及实践步骤等,并针对如何才能使员工援助计划尽快更好地落地我国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逐步重视向学前教育投入公共经费,为需要帮助的幼儿及其父母提供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等综合性服务。在0~3岁婴幼儿养育费用方面,已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援助体系。在援助主体方面,联邦政府统筹领导、州政府主动作为、社会组织协调配合;在援助形式方面,有现金援助、税收抵免、代金券或食品券援助、保育基金和补贴援助;在援助对象方面,除了经济贫困的普通家庭以外,一些特殊群体,如企业员工子女、在读大学生子女、领养家庭子女、残疾儿童与军人子女均有专项的援助计划。其援助体系呈现出主体多样、覆盖全面、形式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成为民生的重中之重,它关系着每个大学生的生存和尊严,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和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通过政策和政府援助促进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民生问题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怎样看待援助政策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现实问题?如何为大学毕业生探寻出各种就业的出路?是各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基于201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的主题发言而撰写的.围绕"'中心的中国'对全球教育有何蕴意"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国际社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间给予的援助.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重创,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现在中国有责任回馈世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援助.第二部分通过梳理文献,挖掘并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着重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遗产将如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注入新的活力.第三部分,比较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主动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的教育机构建立的发展合作关系并给予的教育援助.  相似文献   

16.
发展援助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方发展援助弥补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的不足.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开始接受双边和多边发展援助.这些援助在缓解资金短缺、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对华援助给援助国带来的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将发展援助政治化,减少或终止对华援助并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大的不利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也不会因此停止.中国希望得到发达国家的援助,但绝不依赖这些援助;援助可以促进发展,但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因.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颁布数年,国际教育援助中的南北援助模式和南南合作模式仍然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现代化理论视域下,裂痕产生的原因是传统和新兴援助国的现代化逻辑不同。西方学者不断生产“普世性”的现代化理论为国际教育援助体系的西方主导权背书造势,构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逻辑。然而,本体论上文明社会遮掩的资本逻辑;认识论上全球教育共识的虚假想象;方法论上技术官僚主义的精心算计暴露了西方现代化逻辑的非正义性。对此,中国式现代化逻辑较之西方有所超越,包括驾驭教育资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教育共识;深化全球教育治理,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南南合作的典型,这种超越也进而启示弥合两种援助模式之间的裂痕,需要国际教育援助的世界现代化逻辑在理论上突破更为隐蔽的西方中心主义,在实践上通过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教育援助体系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逐步加大对非洲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援助力度,呈现出援助规模不断扩大、援助项目愈发丰富的整体态势。为提升对非教育援助效果,美国国际开发署不断优化自身的运行机制:详细制定战略规划,引领援助宏观走向;改革援助流程与组织结构,推进项目具体实施;促进内外交流沟通,带动援助多元协作;建立动态监督评价机制,加强援助结果反馈;加强经费与技术后勤支撑,保障援助资源供给。美国对非教育援助并非仅出于人道主义利他目的,其行动逻辑既建构于美国的民主制度与自由主义价值观、宗教传统之上,又源自对国家安全利益、经济利益与国际影响力的理性权衡,最终在对外教育援助的战略实践中表现为“民主”与“霸权”并行不悖的实用主义逻辑倾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改革开放前的28年(1950—1978年),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那时我国所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一般为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等。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到1985年,中国对外援助实际支出达人民币411.81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1.73%。其中成套项目和技术援助为158.72亿元.占38.54%;  相似文献   

20.
国际教育援助在近百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其基本内涵,与此同时,不同援助主体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实践模式。作为国际教育援助事业的重要主体,英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在援助理念、援助目的、政策工具和援助方式四个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形成了强调经验传输的日本模式,强调战略工具价值的美国模式,以及强调领导协作的英国模式。通过对英、美、日三国国际教育援助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援助国的援助理念是受国家利益与文化传统的共同作用而确立的;三国的援助目标在教育领域内各有侧重,但在援助地域上重叠程度较高;不同援助国的政策工具因受到政治体制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但援助的责任与效率的提升是三国共同的追求;国际教育援助方式较为集中,但具体表现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