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活动理念】共情(Empathy),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来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也叫同理心。通俗地说,就是设身处地在站在对方的立场,客观地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及想法,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对方。心理学上的共情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感知和体验其情感和认知;二是能了解并理解对方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感知和体验;三是传递给对方你知道这种设身处地的感受。共情是一切良好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萍 《教育导刊》2009,(8):51-51
案例1:刚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的聪聪显得非常兴奋,拉着妈妈的手说个不停:"妈妈,今天我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还主动和小伙伴分享玩具,所以我得到小红花了,老师还夸我……"可是妈妈头也没抬,还是在忙自己的.聪聪见妈妈没有什么反应,便加大了声音,但是妈妈只是回应他一句:"你说吧,我听着呢,没看见妈妈正在忙吗?"此时的聪聪,却放低了声音.  相似文献   

3.
一、接触“共情”一天下午,班里有个女生向我报告,某男生尢缘尢故踢了她一脚,而且很重。我只是沉默了片刻,女生见我没反应,只身离开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4.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共情的产生与多个脑区的参与有关,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核心情感系统、镜像神经系统以及心理理论系统。其中,核心情感系统通过与其他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了具身模仿共情及心理理论共情两种模式的神经网络。这两种神经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食整体的共情神经网络系统。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需要对共情神经网络的作用机制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深入探讨其调控机制问题,并努力将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充分"共情"基础上,创造良好沟通对话条件,因势导行,化解矛盾,领悟学生冲突背后的"冲突",揣摩"深意",可打开学生的心扉,培养正向行为,助其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晏红 《家庭教育》2010,(9):32-33
辉辉刚上初一,最近生病了,需要连续三天打点滴。第一天打完点滴后,辉辉就不发烧了,可以正常上学,但是为了巩固治愈效果,第二天还要继续打点滴。因为打一次点滴需要三四个小时,比较耽误时间,妈妈与辉辉商量起打点滴的时间安排。妈妈说:“你打点滴还需要我陪你,那就明天晚上去吧,这样白天你不耽误上学,我也不耽误上班。”辉辉说:“白天上学累了一天,晚上还打点滴,多累啊!”妈妈解释道:“打点滴有什么累的?你坐在那里不动,还可以看看电视、听听MP4、玩玩手机。”“明天下午打吧,这样上午你不用请假。”辉辉好像不太明白妈妈的话。“如果晚上打点滴,你我下午也不用请假,  相似文献   

7.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调查江苏、江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共情心理发展状况,发现高职学生认知共情发展较好,而情绪共情发展较差.高职学生性别、学习专业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其情绪共情的发展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共情心理,改善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回顾了教师共情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教师共情干预的主流方法,包括体验式训练、技能训练、精微技能训练、视频训练等,并从干预过程、变量控制、生态效度等方面分析了现有干预方法的特点,指出未来研究应着重考察教师共情干预的作用机制,建立教师共情的测量指标体系,提升共情训练方法的本土契合性以及设置共情训练的教师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共情的力量     
<正>四位心理咨询师非常用心地与他们的来访者工作,并呈现了四个典型的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这些案例从不同的理论流派视角对个案进行了概念化和干预。《爱与痛的边缘》从叙事治疗的角度倾听来访者的故事,在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尝试修复来访者的早期关系经验,采用叙述生命故事、问题命名、外化、局外见证人等一系列技术,努力让来访者的人生故事有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于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纵观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对于教育研究者素养的研究往往缺乏情感之维。但学术研究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劳动,因而有必要以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为切入点,探寻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涵与特征,以期为教育研究者的情感涵养乃至生涯发展提供启示。归根到底,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作为教育研究者共情能力的重要构成,指向于对研究对象文化境遇的理解等,有着群体性、历史性、反思性等诸多特点。着眼于教育研究的本然特质,教育研究者的文化共情无论对于教育理论进步抑或教育实践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探究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内在结构,其主要由历时性、共时性、层次性三维构成,多维协同推进教育研究者研究进程的具体展开。若要整体推进教育研究者文化共情的发展,则须依赖教育研究者应然立场的确立、情感素养的培育、具体实践的探索等多方面的协同构建。  相似文献   

14.
《爱的教养——培养孩子的共情力》是美国儿童创伤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布鲁斯·佩里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自由撰稿人马娅·萨拉维兹共同完成的专著。书中针对美国社会中对共情力构成威胁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布鲁斯·佩里实际接触的11个孩子的真实案例,详细阐释了共情力的重要性和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中国的教育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共情——师生沟通的润滑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中老年教师都认为现在的师生感情比十年、二十年前远了、淡了,师生之间冷淡多于亲密,隔膜多于沟通。师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必然会产生一种距离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共情偏好: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与不同类型学生对其共情判断的一致性,检验Hoffman提出共情偏好的假设.教师对共情的自我判断采用Davis的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的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两个分量表,而学生的判断则运用上述量表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调查了450名学生和与其配对的30名教师,结果发现:(1)改编的他人评定量表在结构上与自评量表保持一致.(2)在共情量表及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分量表的得分上,教师的自我判断均显著高于各类学生的判断.(3)在共情总分与观点采择分量表上,中等生对教师共情的判断显著低于学优生及后进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共情存在偏好,围绕共情偏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回顾了共情的概念,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幼儿园教师共情研究的现有成果,分析幼儿园教师共情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研究应着重细化共情发生情境,明确共情指向对象;探究内部影响因素,重视中观环境影响;融合多种研究方法,开发特色测量工具;将共情纳入选拔培训体系,探究具体共情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
5·12地震之后,很多学生转移到异地复课,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外,教师本身由于自身的多重社会角色,也面临巨大压力,为了了解教师的情绪状况,我们分别采用共情量表和述情障碍量表对在广东复课的桑坪中学和在山西复课的漩口中学的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异地复课教师在共情方面得分较高,但同时伴有明显的述情障碍,数据提醒我们这些教师的哀伤情绪和压力需要及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