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战略家和理论家,本文拟对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作以历史的回顾。 (一)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坚决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极端危急中解脱出来,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此后,红军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一反过去的被动局面,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实现了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目标。同时,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分析了当时  相似文献   

2.
红军四渡赤水,是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指挥以后,在长征途中进行的第一次成功的战役。它不但改变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造成的红军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使红军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是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艺术一次出色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许多党史著作中都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其实遵义会议确立的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负党的最高领导责任的是张闻天,负最高军事责任的是周恩来,实际指挥军事工作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长征这一事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通过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斗争实践,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赢得了党和红军的广泛信任而自然形成的结果。他的领导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近10年革命斗争的实践而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1933年初,由于当时红军领导人在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左”倾政策推行,临时党中央解除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权,由来自德国的李德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在王明路线指导下,博古、李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结果受挫。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5.
长征之所以进行,是因为以王明为代表的极"左"路线导致中央苏区出现了重大损失,它本身是一种被迫的行动,它标志着在中国革命道路上极"左"模式的失败.长征中让毛泽东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实际上是选择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和领导方式.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和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始终掌握长征主动权相对照,直接验证了红军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标志着红军找到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取得了成功.这条正确道路本身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表明红军终于克服了单纯学习和机械运用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于是,人们产生误解,以为“四渡赤水”就是指当年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其实毛泽东指的是“第四次渡赤水”。事实上,前三次也没有值得得意的地方。一渡赤水由于情报失误,导致土城之战失利,毛当时虽然连个正式的指挥头衔都没有,但也一再检讨。  相似文献   

7.
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由战略被动转为主动的一次战役,它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知彼知己,因敌变化而取胜的战略思想,在战役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因地而战,避强击弱,以敌制敌,用敌之错,牢牢地掌握战役主动权,从而彻底打乱了国民党的追堵计划,成为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8.
土城战役是1935年1月下旬红军长征途中所发生的一场恶仗。在此战役中,毛泽东同志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指挥,最后使红军脱离了川军的追击、西渡赤水河,为赢得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红军长征途经贵州遵义时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一次扩大会议。此次会议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惨败和长征之初继续受损的形势下,我党为了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而召开的,真可谓中国革命形势发展使然。此次会议再一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树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根本性转折,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红色赤水河     
赤水河古称安乐水,位于贵州与四川交界处,全长500公里,流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赤水河两岸崇山峻岭,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景色秀美。踏访赤水河两岸渡口,战斗遗迹,从纪念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标志性旧址建筑、陈列馆等折射出的红色光辉中,我们不能不被这片历经金戈铁马的神奇土地所吸引。在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变被动为主动。1935年1月,红一方面军从遵义向赤水进军,在土城、元厚一带渡赤水河北上,计划经黔北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些有关中共党史或革命史的著述,在提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时,常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是不妥的。事实上,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略意图或者战略任务,是要以它的北上行动来调动敌人,吸引敌人一部从中央苏区调出,以利于中央红军不久即将开始的战略转移;它自始至终没有"北上抗日"的任务或者意图,"北上抗日"实际上只是一个宣传口号,主要是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以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邓小平没有对毛泽东作出过"三七开"的评价。他多次明确表示反对对毛泽东作"三七开"的评价,认为不利于维护毛泽东的形像,也不利于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他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种评价集中反映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实际上远远突破了"三七开"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新泉政治整训,以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教育,培育官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红军政治整训制度化、规范化的首创。新泉政治整训体现了毛泽东政治建军的中国特色军队建设思想,累积了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为红军建设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奠定了实践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长征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毛泽东为这一壮举的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其胜利的组织基础、政治基础、军事基础和思想基础。探讨毛泽东与红军长征胜利的关系,对于弘扬长征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上井冈山,促使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部队出击赣南,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彭德怀亲自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始终站在毛泽东的立场上,为保卫和发展中央苏区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漳州大捷是赣州战役失利后不久,在毛泽东领导之下红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周恩来的大力支持;守军力量薄弱等。漳州大捷的意义是深远的:解决了急需的经费,扩大了红军,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巩固和扩大了苏区,为发展闽南的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等。其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要重视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广泛发动群众等。  相似文献   

16.
中央红军创始人毛泽东,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孵化器;军委总负责人周恩来,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枢纽和关键;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强硬表态,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的强大推进器;绝大多数参会红军指战员的态度和立场,对遵义会议形成正确的决议及其成功召开,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九月来信”是中共早期历史的一份重要文件,但长期对此的作用认识不足。文章披露了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前后毛泽东与朱德等的分歧及原因,论及红四军党的七大、八大对此处理的失当之处,说明了中央“九月来信”的产生经过、主要内容和落实过程,认为:1.来信成功解决了四军党内的团结问题,为朱毛红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毛泽东后来充分施展才华创造了必要条件;2.来信第一次用中央文件的方式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概括,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3.来信为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与纲领性、方向性的指导意见,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至今仍具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伦.斯诺同埃德加.斯诺一样,是上世纪30年代活跃在远东的国际记者。她的《续西行漫记》(《红色中国内幕》)进一步向世界介绍了在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状况,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972年、1978年又两次访问中国,写出了《毛泽东的故乡》和《七十年代的西行漫记》,热情地赞颂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变革。她的经历坎坷曲折,她的性格刚柔相济,她的作品历久弥新。可以说,她的中国情结书写了她传奇而光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当代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毛泽东没有正式提出素质教育,但是其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理念“惊人地契合”.论文从毛泽东“素质教育”的灵魂、落脚点和当代借鉴三个层面展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这个中国革命最为困难、最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思想迅速成熟。而这一思想的巅峰,是与毛泽东著作的大量高质涌现分不开的。这些论著反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确立抗战的基本原则;坚持全面抗战,集中论述了抗战和革命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道路;勾画了新中国的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