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在不同的刑事审判模式中,法官和当事人有不同的诉讼地位。在对抗式审判模式中,当事人处于主导地位,法官处于消极公断的地位。在审问式模式中,法官处于主导地位,当事人处于消极地位。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民族心理是造成法官和当事人在不同的审判模式中处于不同地位的根本原因。这对我国的审判模式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们要立足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逐步提高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量刑差异”是刑事审判中一个常见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官的心理因素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现实的刑事审判中,案件的社会结构如案件发生的社会情景、诉讼参与人员的各种特点与反应等,无时不在刺激着法官的审判心理,从而导致法官的心理失衡和随之而来的“量刑差异”现象。这严重地破坏了刑事司法的平等性原则。此现象虽然很难避免甚至无法在根本上消除,但却能通过对刑事司法作相应制度和技术上的改革来尽量减少它的发生,从而使刑事审判向着“相同案件做到相同处理”的刑事司法理想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审判机制的全面变革已势在必行.本文揭示了现行审判机制在法院、法官等方面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管理型司法”: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管理的传统模式存在上下级法院沟通不畅、管理部门混同、管理效能低下、挫伤法官积极性等问题。各级人民法院为加强审判管理,提升案件审判质量与效率,进行了审判管理办公室的机构改革。依据"管理型司法"理念,审判管理应以法官为服务主体,强调自主性管理、服务性管理、激励性管理,旨在保证审判的公正、高效与权威。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基本职能是服务与促进审判权,其核心职能可限缩至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和法官业绩考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司法独立和法官独立审判是案件得到公正审判的前提条件。我国当下法官独立审判遇到的种种障碍性因素与法官本身缺乏主体性资格有关。尽管司法独立既是法官争取的结果,也是法学和政治哲学发展的产物,但是法官在这一改革过程中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如此,才能把法官独立审判逐步推向现实化。这就需要法官从四个方面来增强自己的内动力,这种内动力是法官能够坚持独立审判的主体性资格能力:守法精神、敬业精神、大的智慧、勤勉工作,而第一种素养又是基础素养,是法官成为法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法官独立审判是司法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我国的法律规定正逐步向法官独立审判的方向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提出的选任审判长、独任法官的改革要求,是向法官独立审判迈出的积极步骤。法官独立审判有多种运行模式、框架。启动法官独立审判的主要条件是:修改现行法律,明确法官独立审判的制度,完善人民法院的组织法和程序法;重建法官人事任命和身份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提出了法官职业化改革的目标。2003年起,全国18家试点法院正式启动了法官职业化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也陆续制定实施。然而,法官职业化的理想虽好,但要真正实现确绝非易事。正如吕忠梅教授所说,”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职业化与行政化的矛盾,专业化与成分复杂、进出机制不畅的矛盾,法官中立与社会认同的矛盾,法官独立与地方化的矛盾……。”[1]本文仅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这一新型审判组织模式为范本,分析我国法官职业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可行的进路。1问题的提出法官职业化改革前,法院是按照法官———书记员的审判组织模式开展审判工作的。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法官除了审判之外,还必须从事大量审判辅助工作,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另外,这一模式使法官在审判前就了解案情,产生预断,容易使庭审流于形式,影响公正的实现。法官职业化改革打破了这一组织模式,代之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织模式,并制定了法官员额制度、法官助理制度、书记员单独序列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作为法官职业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立的,如果都能有效实施,那对于实现法官的职业化、精英化,实现公正和效率的主题都具有巨...  相似文献   

8.
审判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法官独立则是实现审判独立的前提。设立法官委员会可以保障法官的实质独立,身份独立和内部独立,因此,这是我国实现审判独立的必要之举,也是改革审判制度健全法官制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正,论述了刑事诉讼证据运用的有关问题。作者认为,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有助于发现实体真实。法官在庭审中地位的变化要求法官有独立的判断证据能力。在新的审判方式中,判断证据的标准只能是自由心证。在新的形势下,承认自由心证理论对我国刑事审判的诉讼价值,已是大势所趋。无罪推定原则的规定从总体上决定了人民检察院必须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法官助理对法官既有一定依附性,又有相对独立性。法官助理应当享有诉前调解权,这既有助于保证审判公正,也有利于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我国可以取消助理审判员并设置法官助理,并严格控制法官助理来源、建立专门机构和考评机制加强法官助理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与其他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我国现行立法对法官资格和法官选任方式所作的规定 ,存在着任职资格过低、选任方式不科学、难以保证司法独立等弊端。我国现行的法官资格取得制度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2.
法官道德与司法公正的关系问题是司法改革中的重要问题。以往学者们论及司法公正,多是从我国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而很少直接以法官道德这一主体因素为核心来加以思考。实际上,法官道德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主观条件之一。对司法公正的伦理道德保障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尤其从法理学、伦理学的角度考察了法官道德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及作用,以期对司法公正的目标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诉讼中,刑事审判程序的基本结构可分为法官庭前活动和法庭审判两个阶段。由于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的习惯做法,使得我国法官庭前活动打破了近现代刑事审判程序结构。文章旨在通过对我国法官庭前活动现状的阐述,剖析其弊端及成因,并提出改革我国法官庭前活动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法官作为审判活动的组织者,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目前我国法官队伍素质尚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法官素质的提高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完善机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法治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力量。所以,提高法官素质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法官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从法官的道德修养、业务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国法官的素质,加快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近代的理性主义在限制封建司法专断的进步层面上,也造就了对法典式立法的崇拜和司法机械主义的产生,由理性至上主义排斥法官释法的主体性和法官释法权所衍生出来的司法机械和司法不公日益凸现,加之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兴起所引起的对理性至上主义的反思,欧陆各国立法和司法中理性主义思想的传统垄断地位正趋衰落,反观我国之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解释中的绝对理性主义之盛.并剖析其痼疾,适当调整认识的立场和解释的理念,并实现司法权的归位,不失为及时之需。  相似文献   

17.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需要有一批精通法律、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法律人去实施。在我国目前成文法的框架下,法律相对于判例法国家来说,其内容更加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法官的司法良知予以制度保障,可以更好地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真正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本文从我国目前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法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司法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法官司法良知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制度上保障法官司法良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法官违反法定期限办案,违背了司法效量的法律价值,违反了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的根本职责,损害了当事人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是司法腐败的一种表现,更是依法治国的巨大障碍。我国对法官违反法定办案期限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模糊。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程序法中有司法人员不能处理其亲属案件的回避制度,为了保证司法公正,减少当事人疑虑,最高人民法院专门针对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作出若干规定。但一些规定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遇有哪些亲属需要回避不够明晰,法条表述上易引起歧义等。  相似文献   

20.
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价值在于刑事司法中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针对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确定并实施以来所呈现出的种种问题,作者认为,其症结之所在是法官刑法解释权的缺乏。只有从立法上和司法上承认法官刑法解释权存在的必要性,并逐步赋予法官刑事司法中的刑法解释权,才能确保罪刑法定主义各项机能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