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爱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做学生的朋友,要注意师生接近和理解,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那肺腑地对朋友的爱。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说,教育要想取得成效,首先要走近儿童。所谓的走近,即了解儿童,和儿童打成一片,成为儿童的一员。要成为儿童的一员,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我们必须蹲下。蹲下来再看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儿童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遇到课堂上儿童学乌龟爬,也不会斥之为“调皮”、“不守纪律”,因为他们是孩子。我们以为自己成熟了,用一双成熟的眼睛看孩子时,总觉得孩子太天真幼稚。殊不知,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孩子的缺陷外,很难理解童心之真、鉴赏人性之美。我们必须能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是教…  相似文献   

3.
曾不止一次地探问我教的学生:你们最喜欢哪种老师?听到最多的回答是:常与我们沟通,有情趣,还有童心的老师。记得陶行知深情告诫师范生:"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而要变成小孩子,关键在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老师埋怨:现在的学生不懂感情,你爱他们,他们却无动于衷;也常听到学生抱怨:老师整天忙教学,很少关注我们的情感……现在,这种相互不理解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教师这种"感受"更多,认为自己"要学生学习"、"帮学生补课"都是爱他们,学生不仅没有感激之情,甚至还怨恨教师。其实,我觉得并不是教师没有爱学生,也不是学生不懂教师的爱,关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领里,就不会…  相似文献   

6.
学会倾听     
陈莉 《中学教学参考》2012,(21):115-115
在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间,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倾听者。  相似文献   

7.
<正>要想真正做好幼儿园老师,爱孩子是关键,这也是教好孩子的前提。怎样爱孩子?就是放下身段,和孩子平等相处。这就要求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是伴随游戏和玩具成长的,首先你要成为他们的玩伴,让他们信任你,要让孩子们觉得:"原来老师也喜欢玩这个!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就是装成小孩子?没错!就是装,而且要装得像,模仿他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有时候还要故意装成什么都  相似文献   

8.
敬爱的童爷爷:您好!通过阅读《少先队小干部》,看到您帮助这么多朋友化解烦恼,我想请您帮帮我。同时,我也想成为您的知心朋友,您愿意和我交朋友,帮我化解烦恼吗?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也很爱玩。但看到同学们都很努力地学习,我就玩不下去了。可是不玩我心里又痒痒,做什么事都没精神,身体也觉得不好。童爷爷,这可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亲情短文精品树的故事江江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儿每天都来这儿玩。他爬到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下打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时光流逝,小男孩儿渐渐长大,不再来树下玩了。一天,男孩儿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 "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儿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儿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一次听课的感受告诉普天下的教师要学会去捕捉孩子们闪光的心灵之花,你会成为孩子们最要好的朋友;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交流,你的心灵会和孩子们一样纯真;学会用激情去撞击孩子们的心灵,你会和孩子一样拥有快乐和幸福。心灵之花需要浇灌才能茁壮成长,更需要撞击才能灿烂绽放。  相似文献   

11.
你和朋友到海洋世界去玩,这是你第一次近距离看海洋动物,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海豚 海龟 稀有鱼类 答案:海豚你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特别容易感动,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只要对你说一句“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说,我一定帮忙到底”就能让你感动得泣不成声。海龟你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兼具的人,既不会感动得一塌糊涂,也不会冷漠得不近人情。稀有鱼类你的理智重于感情,对于任何事情,你都会以实际的考虑为出发点。你觉得心灵上的关心只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慰藉,不足以解决现实的问题。你的过分实际难免会给人冷漠、麻木、不近人情之感,说不定还会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2.
分享要真诚     
"来,给我吃一口。""这么可爱的布娃娃啊,让我玩吧。"4岁的女儿经常被邻居这样逗着玩。虽然他们不是真的吃她零食抢她玩具,但是刚开始,小家伙死活都不乐意跟人分享。有时我会强行把东西塞给别人,让她知道对方只是开玩笑。终于有一天,她明白了原来大人只是逗着玩,接下来几天便主动跟人"分享"起来。一天,一同事来家里做客,女儿兴冲冲地端水果出来。"你家女儿小小年纪这么懂事儿。"同事边夸边拿起葡萄往嘴里送。"叔叔,你怎么真吃了?"小家伙见同事毫不客气,立刻冲他瞪眼。同事笑:"盛情难却嘛,如果叔叔不吃就辜负你的好心  相似文献   

13.
如果您的孩子2岁还不会说话,不爱与其他小朋友玩,时不时还会滋生无端地哭或笑等怪异行为,那么,请注意孩子是否内心孤独。通常,孩子内心的孤独感不同于孤独症,它不是一种病,只是一种感受,觉得没人理解、没人爱、没人说话、没人玩的苦闷体验。这样的体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4.
正我想为同学们发明一个"方便式小书包"。春天,当你到外面玩忘记带雨伞时,它会立刻伸出一只"手"打着一把雨伞,让你不会成为"落汤鸡";夏天,当你汗流浃背时,它会伸出一只"手"拿着一台小电风扇对着你吹,让你及时感受凉风,不用变成烤肉;冬天,当你感到寒冷时,它就会拿出一件棉袄让你穿上,这样你就不用变成"冰雕"了。你也肯定会怀疑这个"方便式小书包"会不会很重,那么我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15.
神烦姐:很多人在网上显得很高冷,可是一见面却又表现得非常热情有礼貌,那是因为他们懒得打字网聊;打开手机发现有很多未接来电的时候,总是想着"先上一下网待会再回电吧";走在路上碰到熟人本来想打招呼,可是觉得好麻烦,于是装作没看见走掉,其实毫无恶意,却让朋友觉得你不喜欢TA了;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道歉,可一见朋友还没消气便悄悄走掉,安慰自己:时间应该可以抚平一切吧……综上所述,你们这些"懒癌患者"真是没救了!  相似文献   

16.
爸妈不懂事     
兔子姐姐:你好!我的烦恼来源于爸爸妈妈。我的爸妈都很年轻,其实我很喜欢他们这么年轻,感觉和他们特别能聊得来,就像朋友一样。但我会有点受不了他们,因为他们有时候就真的跟小孩子一样,会发脾气,会闹别扭。最重要的是,他们俩都特别爱打游戏!兔子姐姐你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般不都是小孩子爱玩游戏的吗?可是我的爸爸妈妈就这么特别。我是这两年才和爸  相似文献   

17.
总觉得,拥有了朋友,拥有了朋友的爱,该是件十分温馨的事。有时候.在灯下看书.想起一个又一个朋友共同经历的事,想起与朋友曾说过的话.那种温柔就会立刻包围着你.让你迷醉,让你欣慰,让你为之感到快乐。有了朋友,心情的天堂就不再飘雨:有了朋友心就不会再被淋湿:有了朋友.我们的日子才能阳光普照.我们可以失去一切.可惟独不能失去亲人和朋友。  相似文献   

18.
镜头一:“邻居的小朋友打我!”小萌萌哭着跑回家,向姥姥诉苦。 姥姥:“不是不许你和她玩吗?” 萌萌:“我爱和她玩,一会儿还去!” 镜头二:村里一帮六七岁的孩子队伍中总跟着一个小不点,小哥哥们撵也撵不走他。 小哥哥威胁说:“你回去,我们不能领你玩,要不就揍你!” 小弟弟:“我就不回去,我不给你们捣乱,就让我玩一会儿。” 小孩子喜欢小孩子,即使是从不相识,甚至语言“不通”,他们也会一见如故,亲热地玩耍。幼儿  相似文献   

19.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自己的孩子正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呢?"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是啊,你都没有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呢?孩子的世界是不同于成人  相似文献   

20.
教育界有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即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同时也让学生平视.新课程下的师生应该是互尊互爱的朋友,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平等对话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