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我在记者与编辑岗位上安顿就绪后,忽然收到我二姐夫杨殿甲一封来信.信上说,他巳奉命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姐姐与两个外甥女也巳由山东老家被接到南京,因为多年未谋面,要我去南京见见面.  相似文献   

2.
在我档案工作生涯中,曾多次与电视荧屏结下不解之缘。其中与南京电视台携手合作《南京历史上的今天》节目整整一年,感触良多,其间种种酸甜苦辣的滋味,是局外人难以体味的。 走出深闺亮相荧屏 南京是座古城,南京也是座名城。她已走过2460多年的历程。一年365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留下的累累足迹,使古城成为当之无愧的华夏名城。 追溯南京地杰人灵的过去,反映南京灿烂辉煌的昨天,可使更多  相似文献   

3.
从1993年1月15日起,在南京空中电波交响乐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声音——南京新闻台。在全天18个小时连续播音中,南京新闻台以大密集量、多种类、多层面的新闻,满足听众了解南京,了解“南京都市卷”,了解全球风云的需要,并已产生很大的反响。本刊记者就新闻台如何体现新闻性这一同行们关注的问题,在2月26日采访南京新闻台编辑部主任柯骏,现将他的谈话整理如下:——人民台为什么改为新闻台,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  相似文献   

4.
战友们都说我亏,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大学生,一毕业却成了部队的新闻干事。我却不以为然,毕业后一年时间里,我采写的稿子已被新闻单位采用上百篇,其中既有《解放军报》5000字的头版头条,又有四、五万字的连载报告文学。 1987年,我在南京上大学时,听说学院要用先进的定向控制爆破方法,为南京汽车制造厂爆破拆除两座60多米高的烟囱。院新闻干事让我单独去采写这篇稿子。说真的,由于屡次投稿总是石沉大  相似文献   

5.
去年8月,我去台湾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顺道参观了台北的康轩文教集团,感触颇多.今年8月,去南京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乘便参观南京康轩文教图书有限公司,再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京康轩是台湾康轩在大陆的全资子公司.台湾康轩成立于1988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小学教科书出版机构及教育事业集团之一.南京康轩成立于2004年,不到十年的时间,已在大陆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对比台湾康轩和南京康轩,我将印象与感受粗略记述如下,供出版同行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陆川四年磨一剑的战争片<南京!南京!>上映仅10天,全国累计票房就已达1.1亿元,这部电影以日本兵的独特视角描述南京大屠杀,引发了许多褒贬不一的争论,与票房持续上涨的还有早就在<可可西里>积累了不少知名度的青年导演陆川.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同志给我来信。信里说:“去年四月我们去京组《新华日报回忆》书稿,您当时有病,在南京休养,未能拜访。最近从北京来的同志说:您已回京,病好些了,因此我们请您也写一篇。原新华日报的领导同志大都已写文章。很多同志提到您,恳请您一定写。”编辑同志的热情,令人感动。在我的书架上,有着一本一九五九年四川出版的《新华日报的回忆》。这是劫后幸存下来的。扉页上有我们当年亲昵地称为“熊老板”的熊瑾玎同志的几行亲笔字,里面说:“重庆人民出版社准备继续出第二辑,我  相似文献   

8.
1979年元旦,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在这刚刚上马的日子里,一个又一个听众电话,一封又一封听众来信,赞扬南京台的节目“办到了听众的心坎上”,“南京台是南京百花园中的一朵新花”。听众的赞誉,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也使我们难以忘怀市委副书记周伯藩同志给予我们的关心与支持。这里,我只记述在南京台恢复播音前后,使我感受最深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八年一月的武汉,实际上是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和太原失陷后的全国抗战中心。国民党政府当时名义上已迂都重庆,但许多政府机关乃至军事指挥机构都集中于此,大公报、扫荡报、武汉日报和邹韬奋同志主编的抵抗三日刊也在当地出版。从北方和长江下游逃难来的人,由川、滇、黔、两广等地开赴前线的军队都经过此地,造成当地流动人口激增,呈现一派战时繁忙纷乱的景象。新华日报原来在南京筹备出版。当时党中央派叶剑英同志和秦邦宪(博古)同志驻南京,成立八路军办事处。由于南京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失守,新华日报筹备出版的工作不得不转移到武汉进行。我在一九三八年一月初从西北战场到达武汉,大公报范长江同志约我作长谈。他告诉我  相似文献   

10.
2月底3月初,南京传媒连续刊播广告:江苏有线电视台将推出大型新闻时事对话节目《地球村》,同时招聘主持人。应聘者的条件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年龄40-60岁;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这件事在南京居民、视听圈和知识界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江苏有线台这一“两位一体”的举措,是电视发展规律的体现。说它是规律性现象,因为它必然要被提出,不在今日便在明日,不由这台便由那台。而从南京的情况看,它已到了胎儿临盆的时候了。谁最早觉察感悟,谁便占了风气之先。这两年,多家电视台上星落地。就南京而言,已能收看27套节目。观众原…  相似文献   

11.
李晓辉 《现代传播》2007,(6):163-164
《听我韶韶》是南京电视台一档以南京方言为播报语言的民生新闻节目,它从百姓的兴趣点编排新闻,以主持人的语言习惯组织新闻,用地方方言评说新闻,深受南京市民的欢迎.作为《南京日报》老记者、主持人吴晓平一时间在南京地区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档以地方语言评说百姓所关心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评论性栏目通过追求个性化上的创新,不仅迅速成长为南京地区的品牌栏目,而且在受众中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2.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我参加学生宣传队到街头宣传。上海解放还不到一个星期,我从解放日报上看到上海华东革大和南京新闻千训班招生的消密,,匆匆忙忙连在上海师专里住宿的衣物和行李都顾不得收拾和搬  相似文献   

13.
多写身边事     
我是一名印刷工人,论文化水平只有小学毕业。从1980年以来,我却与新闻报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到1986年底,已先后被北京、上海、苏州和南京等地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录用500余篇稿件,其中新华日报刊用50篇。  相似文献   

14.
余人 《出版参考》2012,(27):38-39
去年8月,我去台湾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顺道参观了台北的康轩文教集团,感触颇多。今年8月,去南京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乘便参观南京康轩文教图书有限公司,再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京康轩是台湾康轩在大陆的全资子公司。台湾康轩成立于1988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小学教科书出版机构及教育事业集团之一。南京康轩成立于  相似文献   

15.
去年6月30日,原浙江大学出版社和杭州大学出版社合并成为浙江大学出版社,让我这个已近花甲的数学系博导出任社长,我就成了出版战线上一名年长的新兵。这次来参加“21世纪出版·南京论坛”前,本来还接到北京一个全国性的大学出版会议的邀请函,但我想大学同行的会开多了,容易所见略同,来参加《出版广角》组织的这个民间论坛,能接触更多的来自各地各专业的出版社人士,听到更多的声音,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就推掉北京的会,到南京来了。  相似文献   

16.
专栏与特色     
从今年元月起,我报创办了一张四开四版的增刊《周末》.《周末》第一版辟有"我和南京"专栏,每期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半年多来的实践看,读者对这一专栏的反应是较好的.有的读者说:'我和南京'专栏颇具地方特色,使人读后得到感情上、精神上的满足."也有的读者来信说,开辟这一专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请允许我以一个故乡人的身份,对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贺."目前,这一专栏已在读者中留下较深的印象,越来越受到注目和欢迎."我和南京"专栏是随着《周末》创刊应运而生的.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抗战胜利后我在南京中南中学(教会学校)读高中,由于家境贫寒,读了一学期就辍学了。1949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到南京新街口买东西,看到《新华日报》上刊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在南京招生的广告,招生简章说明需要招电讯、卫生、后勤、文艺、新闻等学科专业。看到报纸后,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曾想过等高中毕业后,就去学电讯或读卫  相似文献   

18.
从福州到南京,帮忙新闻工作一个月的调动考察期转眼即逝,面对宣传科长征询我去留意愿的恳切目光,我知道人生又一个十字路口摆在了面前。福建地处南方,是我生长的故乡,已近而立之年尚未离开她一步。作为省会的福州,更是我学习、工作了六年的好地方。故乡的亲朋好友、山山水水、温暖气候,我早已了如指掌。而我来到北方的南京,举目无亲,环境陌生,冬雪夏炎,个中滋味在乍暖还寒的三月我感受颇深。如果留在南京工作,就要在异地漂泊几年甚至十几年,而“迫在眉睫”的找对象、成家也将在他乡进行,多少问题要独自面对。如果回去,投入故…  相似文献   

19.
我是江苏扬州人,在南京读过书,也工作过,可以说,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所以我很爱读《周末》报上《我和南京》这个专栏。专栏约请出生在南京或曾在南京工作、学习过的各界知名人士撰稿,以优美流畅的文笔,写出南京的风土人情,人物轶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省档案局以前,印象中的档案人是端着茶杯看报纸、守着库房不出门的刻板形象,当我真正走上档案工作岗位,在整理资料时看到一则关于南京大屠杀档案的新闻报道,我的思绪瞬间被带回到那段惨痛的记忆。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件震惊世界的惨案虽然已过去80年了,但这80年来日本国却一直极力否认、掩盖这段历史,甚至公开宣称"没有南京大屠杀这回事"。而就在我进入省档案局不久的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