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使用社会测量法,测查小学阶段蒙汉儿童异性同伴相互交往的状况。旨在研究蒙汉小学生异性同学之间是否能建立正常的同伴交往。对测查的结果作t检验、方差分析等。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蒙汉、城乡儿童,异性同伴相互交往的程度远远低于同性伙伴相互交往的程度,异性同学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往;异性同学相互交往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族际交往是指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群体间或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交往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作为族际交往中的一个群体,少数民族儿童在族际交往中产生着各种情感。本研究发现彝族儿童认为友情、爱情的故事场景来源于现实生活,而民族情里夹杂着的负面消极情感的故事发生场景是虚构的。彝族儿童觉知的族际交往是以和谐为主,总体呈现“和同为一家”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漫瀚调是蒙汉两族人民在长期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民间山歌,在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不断成熟完善,成为了鄂尔多斯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漫瀚调唱词做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出漫瀚调唱词创作的即兴性、唱词语言的生动性、唱词内容的丰富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并着重挖掘了三个特征所分别展现出来的鄂尔多斯地区的民族特征,即率真的民族性格、淳朴的民族风情与和谐的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学四、五、六年级蒙汉儿童学力发展的趋势。方法:采用测验法和调查法。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蒙汉儿童的学力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五、六年级表现为不力发展的加速期;小不高年级儿童学力水平存在地区、民族差异,而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学校这一特定“小社会”中,与同伴、教师、班级产生新的关系与联系,并伴随着满意或不满意的内心体验。然而,小学优、差生与同伴、教师、班级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和联系及其相类的情感体验,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蒙汉族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社会测量法和调查法,研究了蒙汉族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明确提出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能够彼此相容,但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学生之间交往的障碍。蒙汉大学新生异性同学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往,这种状况不利于两性化人格的培养。大学新生对待新群体中的同学,要求过分苛刻,不利于同学交往。某些学生的人格特点、行为方式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小学教学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时,我们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即在班级里,同学之间除了有一般的交往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许多同学二、二之间人际交往频繁,他们形影不离;经常在一起活动,彼此很合得来,出现了在人际往中有比较固定交往对象的“成对交往”现象。成对交往作为小学生人标交往中一种特殊现象和方式,在其存在方式和行为表现方面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自发形成。在小学之间形成的成对交往不是经外力撮合而成的,而是完全出于两人的自觉自愿,相互吸引自觉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师师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复杂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交往系统。作为交往系统里的一个微系统,同伴交往的自由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儿童能够体验和探索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判断力的发展。班主任应致力于创生特色班级活动,为小学生同伴交往助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蒙汉两族不同的生产方式、思想意识及不同的文化等角度,阐述了两个民族创世神话的概况及其雷同性和变异性。指出蒙汉创世神话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各自的特色。“浑沌”的观点及认识是蒙汉两族神话中的共同点,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神话中的表现则是蒙汉神话各具特色的原因。文中也谈到外族文化对蒙汉神话的影响及神话本身的流传演变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蒙族汉族两个民族儿童关于地球概念的研究,揭示了蒙汉儿童关于地球概念的心理模型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并且分析了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河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体系的建立,为蒙古族同胞的子弟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数百名蒙古族学子走进了高等院校深造的大门,河北的蒙汉双语教育已成为镶嵌在京津冀大地上民族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小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生理方面都成长得非常迅速,这个阶段,他们的思想感情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其中,班主任的管理是影响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就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情感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日前,南京市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对1200余名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心理信息调查。调查发现,感到自己不太快乐或很不快乐的学生占33.4%。调查发现,学习的成功与否是左右孩子快乐情绪的重要因素,而家长则是左右孩子快乐情绪的重要他人。调查结果还发现:在这段时间里,57.7%的小学生有烦恼的事情。其中,33%是关于学习方面的烦恼,14%是关于同伴交往中的烦恼,40%是亲子交往方面的烦恼,1.5%是关于自我意识方面的烦恼。调查人员认为,这些烦恼虽然大部分都处于萌芽状态,对学生本人还没有造成太重…  相似文献   

14.
交往,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同时交往也是个体走向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交往是其成长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的需求之一。笔者从小学生交往的意识,心理承受力、原则、方式、范围、能力等方面,以不记名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我校低、中、高段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现状不容乐观。一、现状与分析⒈小学生的交往意识方面从表中可以看出:⑴多数小学生的交往意识淡薄,不会主动寻求机会与人沟通,而有的还拒绝交往。例如,当问起“在某一个问题上与同学观点不同时,你的态度怎样?”有74.14%的学生选择不作反驳…  相似文献   

1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情感,认识、了解学前儿童这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更好地与学前儿童在心理上的交往,优化儿童生活精神环境,以及促进儿童心理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一、情感的涵义情绪情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对儿童心理、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它起着强烈而明显的动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广西某民族高中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开展6次团体心理辅导,对对照班不采取干预,采用王国强的中学生班级凝聚力调查量表、改编赵传锡的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反馈表、对师生进行访谈等,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民族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团体心理辅导后在总分、生生关系因子的提高上极其显著(p<0.001),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凝聚力建设具有促进作用,生生关系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和实施两方面出发,对团体心理辅导在民族高中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应用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和思维品质的调查分析,聚焦儿童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思维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困惑以及成因,以期从本质上影响儿童数学学习的情感,并以此来推动儿童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思维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种办学模式,主要吸收疆内农牧地区少数民族为主、品学兼优的小学毕业生赴经济条件较好的疆内城市中学就读初中。以北疆1所城市中学为案例学校,以该校1个内初班的各民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追踪研究,历时1年,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探索该班级学生的族际接触和族际交往过程。研究发现,内初班各族学生持积极的族际接触态度,在族际交往中可以形成跨民族的亲密关系、冲突关系和其他关系。随着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入,族际交往性质由基于能力、品格等的认知性交往发展为基于陪伴、分享等的情感性交往。高质量族际关系的形成以超越认知的情感联结为标志,族际友谊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民汉混合编班形式为学生族际交往提供了认知接纳环境,混合住宿环境为学生族际交往创造了情感联结机会。  相似文献   

19.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聚少离多,使得他们在心理、行为、情感、个性的发展中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存在着一些缺陷。做好朝鲜族学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前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孩子的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在精神世界方面,班级德育可以使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爱和温暖、避免不健康的心理;在现实世界里,班级德育能促使留守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成长环境;班级德育还能引导留守儿童从网络文化中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