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的踪迹     
一有三天不冷了,雾霭悄悄地消融着积雪。彼佳说:"出来吧,爸爸,你来瞧瞧,来听听黄鹂唱得多美啊!"我走出门,听了听,果然很悦耳,微风也是那么亲切。道路完全变成了红褐色,呈鱼脊形了。  相似文献   

2.
张帆 《课外生活》2021,(1):66-69
养羊人和神探小子们听见山上帐篷男子的呼喊声,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于是,赶紧前去……。  相似文献   

3.
春天的踪迹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让我们去迎接春的到来 让我们去把它寻找 让我们去给世界万物 传递这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4.
孙犁先生的名篇《黄鹂》,既是一篇美文,又是一首心灵之歌,带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和美学神韵。所以在教授这节课时,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试图打造一堂心灵之课。在课堂预设环节,我以《野  相似文献   

5.
智者的踪迹     
谈到智者.就不能不提到诸葛亮。他生而逢时,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破曹军于赤壁之畔,败魏兵于定军之南,风光无限。但我以为,自从遇上刘皇叔,这位智者的命运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6.
盛唐的踪迹     
酡红的晚霞铺满天际。塞外大漠驼铃清脆.乡泪飞扬。黄钟大吕般浑厚的回音中.是谁把酒当歌.挥毫亘古的情怀?乘着风去寻找历史墨迹里短暂的辉煌.盛唐,在千年风雨中泰然端视……  相似文献   

7.
春的踪迹     
黄奕熳 《红领巾》2014,(7):93-93
带着五彩的花朵,带着初生的嫩芽,带着欢乐的笑颜,悄无声息地涉过河流、穿过森林、越过高山,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地走来了。我知道她来了,我寻找着她的踪迹……  相似文献   

8.
春的踪迹     
尽管我由日历上知道.春天早就该来了.但我不知道春在哪里。天气仍带点轻寒,好像和前几个月没有什么两样。我曾摘下一片番石榴的叶子,向它探询春天的消息,它的颜色似乎并未加深,而那些颤摇在风中的槿花好像也并未增加朵数。  相似文献   

9.
《科学启蒙》2011,(6):12-15
“小粗心,你知道人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吗?”只见小好问合上手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向小粗心发问。  相似文献   

10.
我家有一本纪念册.扉页上印着一双小小的脚印。母亲说.那是我初到人间时留下的第一双脚印。我细细观赏着我的初次签名,那么小.那么浅。自从有了这双脚印.十几年来.在这双小脚印旁边.始终跟随着两双大脚印。  相似文献   

11.
翻看日历,上面的日期提醒我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可走在户外,感觉风还是那样的寒冷刺骨。太阳依旧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起伏的山峦、成片的树林,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  相似文献   

12.
那释迦 《当代学生》2013,(21):32-33
时间的流逝总是悄无声息却又快得惊人,转眼期中考试就要来了。毕竟是一学期两次大考中的一次,除了成绩顶呱呱的高才生们镇定自若,像春春和丽丽这样临时加班加点K书的小伙伴不胜枚举。而平时总是有空位的图书馆此刻人潮汹涌,拿Cat的玩笑话来说,那就是从来不知道原来图书馆的魅  相似文献   

13.
春之韵     
一只从远方飞来的燕子把她看到的秘密告诉停在叶子上的雨珠,雨珠欢快地钻进泥土里,告诉了还在冬眠的种子,种子奋力地拨开泥土,把秘密告诉了风儿。很快,整个世界都知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透过窗,把耳朵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暖的声音,冬天的刺骨寒冷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4.
窗外一片浓荫里传来沙沙的风。忽然一片叶子安静地落在桌面上。我拾起细细观察。那是一片已微黄的叶子。衰老使叶纹格外清晰。我随手将它夹在书里。桌角的那本日历,昨天的一页还未揭去,  相似文献   

15.
<爵士乐>一部激情四溢,充满诱惑的小说,引起了西方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国内研究尚少.本文通过用德里达的踪迹、裂缝和置换等概念来解读<爵士乐>,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黑人群体对自我本原的追寻以及如何弥合因为在白人主流文化中"失根"所造成的裂缝,并且最终重塑人格走向幸福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波德莱尔、爱略特的象征主义诗歌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独具魅力的艺术花朵。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探讨其在人类精神层面上对生命情态及生命过程的暗示意义,以此把握象征主义诗歌所迷恋和追求的艺术对人类生存本质、心灵的激情"形而上"的悟性与真诚。  相似文献   

17.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同学们,2012年的春天正在向我们翩翩走来。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  相似文献   

18.
德里迭的踪迹策略在翻译理论的运用,摧毁了翻译从原文到译文的直线传递,译文也不再是对原文的镜式再现。原文并不是简单自足的在场。相反,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在场的踪迹。每次翻译都只是译者个人在这些不在场的踪迹影响下对意义的暂时固定。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术语“道”的五种英译。分析了历代注疏家留在原文“道”中的踪迹。  相似文献   

19.
德里迭的踪迹策略在翻译理论的运用,摧毁了翻译从原文到译文的直线传递,译文也不再是对原文的镜式再现。原文并不是简单自足的在场。相反,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在场的踪迹。每次翻译都只是译者个人在这些不在场的踪迹影响下对意义的暂时固定。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术语“道”的五种英译。分析了历代注疏家留在原文“道”中的踪迹。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理论试图揭示文本表象世界下意义世界的丰富性和共生性,它几乎涉及了文艺理论学科涵盖的所有重大问题。德里达的互文性理论建立在其文字学的基础之上,他认为文字的本质就是"延异"。"延异"使文本结构成为无限开放的意指链,文本也就成为无数能指的"踪迹",而超文本则使这种意指链从观念转化为物理存在,从而创造了新的文本存在空间和存在形式。超文本充分体现了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超文本的意义是文本自身解构而造成的意义"撒播",因此阅读成为一种自主的探险性活动,事实上就是追踪文本意义的撒播。互文性与超文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阅读方式的改变,更是文学生产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