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环境,传统媒体的许多既有优势被逐步消解,记者这一职业的深化趋势更加明显。从信息传播的技术程序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两个层面解构当前新媒介环境对传统记者职业带来的改变,记者职业深化主要表现在:职业内涵改变,职业范围缩小,从业的技术优势被消解。新媒介环境下记者应趋利避害、坚守优势,积极融入新媒体的技术环境,做到信息的专业化生产,坚持报道的公共性取向等。  相似文献   

2.
正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论新媒介环境下的记者职业深化》一文中指出,"公民记者"的存在对传统新闻业形成极大冲击,记者职业必须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公民记者"的压力,正是由于他们广泛地提供信息,使得原本属于记者工作范围的内容变得几乎人人都可以完成。失去了信息报道特权的记者职业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个体成人的本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介环境构成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时代背景。新媒介环境的低门槛和海量信息易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淡化,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不利于大学生道德理性的发展,新媒介环境的虚拟性或致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弱化。高校应借助新媒介优势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注重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道德向度,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理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网络舆论方向,使大学生在增强文化自信和道德理性中升华其道德责任感,自觉抵御新媒介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道德人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新媒介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将声音、图片、文字、图形融合在一起的新兴传播媒介。新媒介环境具有覆盖面广、自主性高、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开放性深等显著特点,与传统物理空间环境具有较大差异,深受当代大学生欢迎。新媒介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覆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如何适应新媒介环境,并充分发挥新媒介的教育优势已经成为重要课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重点强调,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改变了知识的分布和存储方式,革新了人的知识分享方式,催生了基于新媒介的微型学习。本文基于对新媒介的内涵与特征的理解,讨论新媒介给系统学习带来的冲击,探讨在教育中应用的新媒介催生下的微型学习,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维度,分析微型学习与传统的系统化学习的各自的着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社会舆论环境、媒介生态环境和日常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新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基层公务员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必须提高他们的新媒介素养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77):175-176
新媒介自出现以来,不断创建新的传播形态,改变了人们生存、学习、工作和交往的状态,儿童也不可避免地在新媒介环境中生长。新媒介环境使儿童与成人的界限逐渐模糊,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研究新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以满足儿童需求本身作为新儿童媒介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正视童年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全世界的面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创新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而为高职院校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媒介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也改变人们感受世界的方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媒介条件下,音乐艺术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仅对其新发展和新变化进行了挂一漏万的梳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这项研究还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网络交往媒介是Web2.0时代的主要网络技术,主要由博客、微博、维基网、优视网的集合——"新新媒介"组成。在"新新媒介"技术环境下,网络交往呈现出与网站等"新媒介"技术环境下不同的特征和作用,也暴露出了值得关注的新的网络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政治、传媒经济、媒介生态以及新闻学教育的现状等四个维度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对于新闻媒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新闻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今天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便在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因此强化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升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在新闻学教育中的地位应当成为中国高校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战时新闻传播的概况出发,主要论述了新闻专业主义与爱国主义冲突的实质及其根源,认为两者的冲突实质是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超地域性与媒介所处的民族国家的地域性之间的冲突。并分别讨论了爱国主义的两种内涵及其与新闻专业主义的两种不同的冲突,以及两者的冲突有没有融合的可能,最后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趋势方面分析了两者冲突有没有消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ism is vital within medical education, while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s can blu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boundaries. In the UK advice for medical practitioners and students has been developed, advocating care in the projection of a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line as offline. This study takes an academic literacies approach to a small-scale investigation of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second-year medical students in a British university through a focus group and paired interview, recognising that issues of identity and power are multi-layered and complex. Use of social media focuses primarily on Facebook, where they had already begun to adapt their self-presentation. Depictions of alcohol use are a particular area of concern. The students’ reflections demonstrate professionalism in respect of care for patient confidentiality and privacy. Yet they express an ambivalent sense of a future trajectory in which continuing social media use may appear simultaneously undesirable and yet vital. A finding of considerable concern is a reluctance to challenge inappropriate online behaviour despite policy guidelines. New generations growing up with social media rais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medical education that require greater att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that in turn may be beneficial for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新闻报道在现代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新闻与一般新闻传播既相互联系,又有较大区别。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相较于一般新闻从业人员而言,确有其特殊性。因为新闻路线的不同,所发展出来的体育新闻特质,已普遍为相关从业人员所认同并加以重视。专业的体育新闻从业人员最好是体育和新闻传播背景兼备,并非偏向体育人或新闻人,从而确立其专业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16.
ABSTRACT:  What purpose is served by renovation or redesign of professionalism, and how successful a process is it likely to be?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by exa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as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imposition of changes to policy and/or practice that require modification or renovation of professionalism. The 'new' professionalisms purported to have been fashioned over the last two or three decades across the spectrum of UK education sectors and contexts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extensive analysis, and this article avoids going over old ground and revisiting issue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much debated. Nevertheless, the example of UK government education policy during this period is used as a basis for considering the pitfalls associated with mechanisms for modifying professionalism through a reform and standards agenda. The article's analysis incorporates re-definition and examin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substance of professionalism and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form of three distinct conceptions: demanded, prescribed and enacted professionalism. Exploring the existentialist status of 'new' or 'modified' professionalis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ity, professional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ism, it examines how professionalism may be interpreted and utili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媒介技术的革新使新闻学教育不断受到挑战。新闻学教育应建构以新闻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主体框架,建构以专业价值观为导向的新闻学教育理念,坚守人文教育的灵魂,认同价值教育的引领作用,并将新闻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新闻学专业教学体系,这些措施是新闻职业素养教育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专业主义话语是新闻生产与改革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议题。在公民社会场域中,中国新闻专业主义迷思来自于知识分子文人论政传统、国家宣传模式和市场经济的商业诱惑。掣肘于三者张力的制衡与渗透,当代新闻从业者出现了身份与角色认同的焦虑,新闻"记录论"和"影响论"的论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角色失衡。在社会转型场域中,对社会主导意识的建构是专业主义新的历史使命。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赋权"为"公共性"提供了"混杂式"的传播路径,新闻专业主义的新媒体转型蕴藏着某种希望。  相似文献   

19.
新记《大公报》:从“文人论政”到“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学者们多将新记《大公报》视为“文人办报”的典型,将其性质概括为“文人论政”。“文人论政”传统确实对新记《大公报》有深远影响,但作为一份现代报纸,它的性质已经超越了文人论政这个话语体系,迈进到现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范畴。从新记《大公报》的从业者角色定位和报纸功能定位两个方面来看新记《大公报》人论政而不参政,不与实际政治发生分外联系,不是启蒙者或政治家,而是职业报人;新记《大公报》奉行经济独立、政治自主的原则,以新闻为本位,言论公正,意见多元,其功能定位为独立的公共舆论机关。这正是今天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的目标,既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理解:教师自身素质与客观环境是教师专业化的两大方面标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可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求生阶段、巩固阶段、更新阶段和成熟阶段,各阶段的发展内容和侧重点不同。教师专业化的范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能干型实践者”、“研究型实践者”和“反思型实践者”等,各范式间彼此联系、交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