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明东 《收藏界》2010,(7):86-86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创见品。  相似文献   

2.
宋徽宗赵佶(1101-1125年)铸造了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钱,其中"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背穿上"陕"字为宋徽宗赵佶亲书瘦金体钱文,铁画银钩、纤细俊美,潇洒飘逸、挺拔遒劲,气韵贯通,精妙绝伦,与新莽钱堪称中国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07,(8)
"崇宁通宝"有小平及折十钱。小平钱存世较少,大致可分大字、宽缘、缩范等版式。缩范小平钱极罕。所谓"缩范",马定祥先生概括得非常形象。在《历代古钱图说》第95页,批注曰:"另有一种如折十缩小之字文者,珍。"换言之,似缩小的折十"崇宁通宝"钱。这种"崇宁通宝"小平钱,也有称"美制"者。  相似文献   

4.
誓戎 《收藏界》2010,(12):82-82
罗汉钱是清朝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异品钱,它同普通的"康熙通宝"的区别是"熙"字少"臣"左边的一竖,而"通"字的走之儿仅为一点,俗称"一点通"。此钱制作精良,边缘肃整,铜泽光亮,重约4.8克,铸量稀少,深受民间百姓的珍爱。  相似文献   

5.
钱币两则     
"崇宁通宝""旋背"当十大钱在笔者所收藏的众多的"崇宁通宝"古钱中,有一枚形制非常特殊的"旋背"当十大钱(见图)。"旋背",就是在极个别古钱的背面,其方穿的周围,有一突起的圆圈,形似方穿旋转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8日,古泉园地网站的精华图文栏目中,天津的孙振泰先生披露了一枚"崇宁通宝"大遒道劲长尾"通"的新版别。此泉的面世震惊了古泉币界,一时间赞誉之声雀起,不绝于耳,被泉界朋友所称颂。网友们赞誉道:"具有震撼的美","所见最美的毋庸置疑的极品"。  相似文献   

7.
虽然"崇宁"年号在北宋的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的五年,但徽宗竟为囊括天下资财而铸造了大量虚值大钱和轻贱的铁钱,至今存世尤多,极为常见。其中,以"崇宁通宝"与重宝当十铜钱版式最为繁杂,每类都有上百种。只是铁钱版别却少,乏有稀品,在众多的泉谱中也未收有像铜钱那样的四出钱及合背钱,不能不称遗憾。  相似文献   

8.
古币三品     
天雨 《收藏界》2011,(1):72-73
独具神韵的"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版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通宝’、‘宝宁通宝’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晨星,无需赘言。"  相似文献   

9.
王蕤 《收藏》2009,(4):122-122
笔者于2008年3月在汾阳钱币市场上购得散乱古钱币20余斤。据出售者讲,原本出土约七八十斤。回家后,经仔细清理,得北宋崇宁通宝、重宝大钱100余枚,南唐唐国通宝小平长大字珍稀版一枚、政和通宝小平大字文政一枚、辽钱清宁通宝小平一枚,最为珍贵的是一枚永平元宝小平钱(见图)。该钱直径23.5毫米,品相完好。永、平、宝三字清晰,  相似文献   

10.
史载:"大观通宝"系北宋徽宗大现年间(1107-1110年)所铸。面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计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数十种版式,分铜、铁、锡等币质。小平钱又以"通"字部位结构,有"昂通"、"降通"、"斜通"、"楷通"、"大字小通"之分。其中以当十大钱最为精美,尤以小平行书及样钱、母钱为珍贵。折十铜母当属精美之品。  相似文献   

11.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及右而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  相似文献   

12.
何开俊 《收藏界》2012,(3):68-68
图1机制“光绪通宝”方孔钱为常见普品,与其钱文及造型相同的满穿钱被定为五级品,而图2这枚满穿钱的正面钱文“光绪通宝”四个字与图1的钱文个个皆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末代皇帝,他治国无术,导致政权腐败。金人入侵,国内竟无人能率兵抗御,以至两父子被金人掳往北方,从此北宋结束,南宋开始。徽宗皇帝政治上无能,但艺术上却颇具天才,喜欢园林布局,享受人间欢乐。他善于绘画,鉴赏古字画,同时写得一手好字,别具一格,名为"瘦金体"。徽宗当政时曾大量发行货币,例如: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  相似文献   

14.
傅绍庆 《收藏界》2010,(12):86-87
在古钱币版别的常用术语中,"叠文"又称之为"摇头"。作为古钱币版别的一种,偶见披露于媒体及泉谱的有汉代"五铢"、北宋"崇宁"大钱等,而又以"崇宁通宝"最为泉友熟知。1999年版《北宋钱币》、2002年版《崇宁通宝分类图谱》、2006年版华光普先生的《中国古钱大集》乙卷等专业泉谱上都刊载了"崇宁通宝”叠文折十钱。  相似文献   

15.
笔者前几年集到一品"明命通宝"背"六治允事三修孔府"大钱(见图),是品生坑,黄铜质,直径4.85厘米,穿径0.8厘米,厚0.15厘米,重23克。该泉绿锈入骨,包浆陈旧,铜锈自然,品相极美,钱体轮廓周正,钱文流畅规整,书法刚劲有力。钱面四字直读,钱背八字则旋读。"通"为双点通,背文八个汉字也写得颇有功力,  相似文献   

16.
珍币二品     
崇宁通宝小平母钱,径25.7毫米,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 1106年)铸,面文为徽宗亲书瘦金体,俗称"铁画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币质为铜、铁、银,特征为折十小平等。小平钱略少,从已见的文字资料和网上资料未见小平钱  相似文献   

17.
张振龙 《收藏界》2012,(1):71-72
多年藏研古钱,先后在数十吨清钱中,捡选出几枚宝浙局"同治通宝"钱,奇特的是面文四字,"同治"与"通宝"相逆。若按制钱规制"同治"二字在穿上下直读排列,"通宝"二字在穿右左横读排列。这种倒置使"通"在左,"宝"在右,有违常制;若将"通宝"二字放正,"同治"二字就被颠倒,"同"在穿下,"治"在穿上,呈头朝下,  相似文献   

18.
古币二品     
出谱的金代"皇统通宝"小平篆书钱笔者偶然在黑龙江某地集得一枚"皇统通宝"小平篆书钱。"皇"字上半部从"自",同谱上金代"皇统元宝"小平篆书钱一脉相承。是品钱体规整,文字清晰,书法流畅,大小得体,具有金代铸钱之风。铜质精良,包浆锈色熟旧,手感温润,古韵尚浓。钱径24毫米,穿径6.5毫米,厚1.5毫米,重3.6克。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唐代"开元通宝"钱,其"开"字是不带钩的。但不久前,笔者收藏到一枚带钩的"开元通宝"钱,并且还鎏了金(如图)。带钩"开元通宝"钱,其形制和钱文与初唐开元钱基本相同。铜质精良,铸工讲究,字廓深峻。钱文在篆隶之间,略含  相似文献   

20.
一位藏友转让给我一枚当十牙雕"天启通宝"(见图)。老象牙质,直径5.4厘米,穿边长1.2厘米,缘宽0.7厘米,厚度0.65厘米。"天启通宝"四字为真书、直读(即"通宝"二字在右、左方)。"通"字为二点通,"启"字为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