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有大量土建筑遗址,它们在建筑形态和建造技术上各不相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多处古代典型生土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建造方法做了考察,将我国古代土工建造方法归纳为挖余法、夯土法、垛泥法、土坯砌筑法和生土块法,并分别做了详细介绍.本文还对不同施工技术条件下各种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比其异同,指出各种生土建筑与其相应建造方法配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营建土建筑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非常普遍,至今还有大量的土建筑遗址得以较好保存,并且成为探寻这些地区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这些土建筑的建造工艺,可以指导今天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本文以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研究和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土建筑遗址保护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古代生土建筑遗址,它们利用天然土质材料经过简单施工而成,性质脆弱,在长期风沙场作用下遭受严重的侵蚀破坏.本文综述了土壤风蚀领域的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风蚀的最主要因素,如土的粒度、风速、土的含水量和冻融循环次数.本文区分出土易于风蚀和难于风蚀的粒径范围,说明了含水量差别及冻融循环对风蚀程度影响的原因,指出了今后生土建筑风蚀机理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安徽中部丘陵地区合肥六家畈镇生土建筑为出发点,从建筑选址、空间布局、建筑材料、营建技术、院落形式等多方面对合肥地区六家畈镇传统生土民居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探析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建筑的营建,以期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适宜地区和经济条件下传承和再利用传统地域性生土建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原生态建筑的历史遗存:豫西地坑窑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土建筑是与自然生态最融洽的宅居建筑,在乡村城镇化的改造中弃窑建房,进一步恶化了已经很脆弱的可耕地资源,而改良窑居建筑不仅拯救了一份古老的活态民族文化,还可为地方开发特色度假观光旅游创造区域环境。作者侧重对豫西地区窑洞宅居建筑的结构、审美及实用价值,进行一些建筑文化理念的探讨。以求能对当前农村的都市化建筑风尚,提出一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葡萄     
我生长在美丽的瓜果飘香的新疆,家乡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甜瓜、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苹果。我最爱吃吐鲁番又大又甜的葡萄了。  相似文献   

7.
在对新疆干旱区绿洲资源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分析法,针对新疆干旱区不同类别的绿洲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生态问题,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加强对干旱区绿洲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充分发挥新疆绿洲资源优势特色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对具有脆弱性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发展新疆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式转变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是新疆坎儿井的发祥地.吐鲁番坎儿井是中华民族井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吐鲁番的各族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巧妙创造.坎儿井水是吐鲁番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血汗换来的戈壁"甘露".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以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陆续出土了大量晋唐时期的古代写本文献,与些同时,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亦成了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风化是土建筑遗址最为常见和影响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关于土遗址风化耐久性研究多为室内、现场模拟试验.为了探求PS材料(高模数的硅酸钾溶液)加固土遗址的实际风化耐久性效果,在新疆米兰遗址现场进行了实体试验,使用模数为3.7浓度为3%、5%、7%的PS溶液对试验区进行加固,然后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结构,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温度敏感性,并进行现场风蚀和雨蚀试验.试验表明,PS材料可有效提高土建筑遗址表面抗风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营造匠人就已经传承了一整套生态建筑的理论和技能,随着环境与气候的不同,在各地都有着各自适应性的特征。陕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形成了与陕西其它区域截然不同的建筑风貌。在建筑的材料、构造、功能等方面,均与江南建筑有同工之处,是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和谐共生的典范。值得当今城市改造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新疆高职院校也得以扩展。由于地方经济环境和投入的限制无法按照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运作。从新疆地域特点及经济类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工商管理类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体现出两大特点,其中重点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丰富的物产资源、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各民族习俗的诸多差异,使新疆饮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交融性和继承性的特征.研究这些特征,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高校周边社区居民有着特殊地域环境,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发达程度、地方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影响下,该地区居民在体育消费意识、观念、价值取向、消费方式、行为等方面必然反映地域特征和区域特色。该研究对于整个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消费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疆本土电影在展现新疆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同时,以一个大写的"人"体现了电影背后广博的乡土情怀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对新疆本土文化的传播和新疆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新疆的本土电影来说,如何能够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实现突围,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展更广阔的传播平台?……,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6.
湖南洞口■溪瑶族民居融合了当地的民俗和自然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艺术特色,并具备其独特的艺术性。文章从造型结构、材质、民俗文化等三个方面并结合当地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简要阐明了其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江苏省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体育工作中,区域间的经济、文化、环境的联动性不足;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思路有待开发,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挖掘不到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江苏省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客家人文特质的形成,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书,考察了赣南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并且认为,客家人所具有的诸如显著的流移性、强烈的宗族观念、浓厚的迷信习俗等人文特质的形成,与赣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来疆中亚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论文以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从语言、环境和生活、心理以及学习适应四个角度分析了中亚留学生来华的文化适应性。结论表明中亚留学生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和学习适应,其次是环境和生活适应,最后是语言适应,由此,教育者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中亚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所在地的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