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新制度主义的相关理论,可以分析出当前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的制度诉求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大学制度对高校加强民主和高效管理的诉求,二是高校加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间协调的诉求,三是社会系统复杂化和科学技术综合化对学科整合的诉求。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下,学部制改革中应实施积极的学部制动态构建,发挥学部制构建中行动者的能动作用,重视学部制建设过程中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力,以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21,(2):90-98
高校教师长聘制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保障教师职业安全与学术自由的正式规则。21世纪初至今,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历经了实践、推广、深化与调整四个发展阶段,其背后蕴藏着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以及发展逻辑。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结构性与历史性两个维度去分析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变迁,可以看出宏观环境、行为主体权力、路径依赖以及关键节点等要素深刻影响着制度结果。从优化宏观外部环境、追求行为主体策略一致性、发挥理念的先导作用以及把握关键节点等方面入手,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教师长聘制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学学部制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在改革的必要性、学部职能的定位等关键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争议。基于此,文章试图就大学学部制改革探讨四个问题,即"改革是否必要?"、"学部职能如何定位?"、"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以及"改革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相似文献   

4.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探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变迁,为分析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变迁经历了探索与起步阶段、形成与发展阶段、完善与强化阶段。从结构观上看,国家宏大制度情境决定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选择,政治变量序列结构制约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安排,制度与行为的互动模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变迁;从历史观上看,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等三大主要行动主体之间利益的博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变迁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及相关院系的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学部制"改革。按照赋予学部的职责和权力,可以将学部划分为"虚体型"、"实体型"和"实虚结合型"三类。其中虚体型学部是指仅具有跨学院的学术决策或咨询权力,而实体型学部还具有管理学院的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由于管理重心下移和扁平化管理已成为高校内部治理的趋势,同时学部制改革可能会冲击既有的学术生态,所以需取慎重态度,如果改革是以学科和科研发展为直接目的,建议采取虚体型或实虚结合型学部。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从任命制到聘任制的变迁。职称制度作为高校师资管理的核心制度,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看,其结构变迁的方向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制度的影响,并与教育场域内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结果密切相关;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历史变迁产生了“制度锁定”的路径依赖,延滞了制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打破行动集团的博弈均衡,突破历史否决点,才能实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转变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大学学部制是大学以优化学术权力生态为价值取向的理想化制度安排,它内含了知识变迁对基层学术组织转型的要求。文章从价值取向、逻辑支撑、理论基础和体制安排四个维度分析了学部制改革的合理性。在具体改革实践中,各高校应充分考虑各学部学科性质差异、院系历史沿革等不同情况,防止将一种操作实践认同为一种主流的改革范式,避免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中不同学部改革过程中的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受制于学科单一、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强复合性弱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应通过学部制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多元化,实现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提高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进行学部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对三所不同类型的大学学部制改革情况的调研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主要体现在学部制改革是否必要、学部的设置是否合理、学部的功能定位是否准确、学部的层级结构是否合适、学部的组织架构是否合理、学部的运行机制是否完善六个方面。推进中国大学学部制改革,不仅需要理性的分析和反思,更需要正确的态度和实际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部制”和“学部制”两个概念的实际案例和统计数据,分析两者在概念起源、应用领域、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差异,得出两者在高校改革中的定位,似“一个硬币的两面”,各自独立、缺一不可、合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我国高校改革的完整体系.高校“大部制”改革适用于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的改革,高校“学部制”改革适用于高校学术组织的改革.“大部制”和“学部制”是我国高校完善自身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体制的重要“两翼”,有利于下放高校行政权力,解放学术权力,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文化观念;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主要归因于组织固定之后的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组织变迁的动力来自政府权力与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经历了酝酿和形成、建立和巩固、微调、实质性松动以及全面实施五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角度来看,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环境、政治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同时不同利益主体与户籍制度呈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态势。我国的户籍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使户籍制度得以持续存在。当然,在自我强化的过程中,户籍制度也出现了新的制度断裂和关键节点,促使其发生变化。因此,要想完善户籍制度,必须立足于制度层次而不是简单的政策文本层次。  相似文献   

13.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治理的基础,也是府学关系的核心内容.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及其框架分析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制度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在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制度更迭以及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共同作用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并且在政府与高校的权力博弈下不断进行重新组合寻求新的平衡.但是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合作效应等因素的存在也产生了一定的路径依赖现象,大学内部治理仍旧保持着集权化形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初任教师教学发展制度以助教培养制度、进修培训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师资博士后制度相继产生而先后累进演化,制度主体呈现“国家行政主导——中央与地方两级支持——高校自主发展”的变迁轨迹。基于历史制度主义框架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初任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始终沿着适应性微调和制度叠加的路径演化,制度体系的跨越式调整和整合深化不足。今后需统筹构建初任教师教学发展的制度场域,主动营造制度文化环境,积极寻求高校初任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创新与系统完善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部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部制改革,我国政府、企业的大部制改革也已起步,高校中的大部制——"学部制"遂应运而生。学部制是大部制和传统学院制的有机结合和发展,成为现今一些巨型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二之选。通过这些高校的试行,学部制的职能思想业已清晰,组织结构亦趋完善,充分表明了学部制对优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加强学术权力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交叉学科建设存在组织制度缺位、评价机制缺失、人才培养模式受制于传统惯性、学科交叉局限于传统“门类”等现实困境。学部组织是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学部制改革与交叉学科建设存在内在逻辑一致性,国际经验证明学部制是交叉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以学部制推动交叉学科建设要以“大问题、大融合”为宗旨重建学部结构,发挥高校学部“学科航母”的平台功能,挖掘学部制赋能交叉学科发展的路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的学部制改革回应了知识变迁的要求。全球化时代,人才流动及知识的专业化和综合化趋势加快了知识变迁的步伐。学部制改革成为大学组织变革的一次实践。诚然,学部制改革暗合了知识变迁的趋势,有较大的预期价值,但也存在忽视自身特殊性及周围环境复杂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演变的深层结构包括经济体制变迁、政治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创新。研究生教育在其变迁中呈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是政府对研究生教育资源的理性选择的结果,而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主要是国家的立法行为和政府与高校之间的权力博弈。  相似文献   

19.
李政 《江苏高教》2021,(5):103-109
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检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的变迁逻辑发现:高职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是在财税制度改革与高等教育的新自由主义风潮下形成的;人才需求变迁、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意识形态建设等因素深度影响项目制的内容与实施;在项目制的形塑下,政府与学校之间以“委托—代理”关系互动,进而形成了高职院校独特的行动模式。项目制在其演化过程中存在着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但同时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也成为该制度在内容和实施层面演变的一个“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20.
动态战略适应视角是从大学战略管理中提出来,学部制改革作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重要的战略选择,涉及高校内人、财、物多方面整合。基于动态战略适应理论的分析框架,即大学战略与大学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大学内部组织之间的适应状态,提出学部制改革成效分析范式,即学部制改革的环境适应、资源适应及组织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