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描述 曾经有幸零距离聆听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与一线教师交流,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把课上得更厚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记得当时吴老师用北京市一名青年教师的课例来阐释,将“把课上得更厚些”的思想形象地层层呈现给我们。两年来“,把课上得更厚些”一直指导着我观一线教师的课。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07,(7):33-33
片段一: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相似文献   

3.
《四川教育》2007,(8):33
片段一: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相似文献   

4.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7,(11):19-21
许多时候,我们在追问:语文教学激动人心的魅力在哪里?是课堂上昂扬的氛围吗?是,但不完全是;是师生滴水不漏的问答与对话吗?是,不完全是;是学生念出那些"成熟"的语言"作品"吗?是,也不完全是。新课程让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语文内涵更加丰富,有一点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学生语文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有句广告语说得好,“简约而不简单”。在当今的课堂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我们往往会考虑很多:情境如何别出心裁,手段如何新颖,环节如何合理紧凑,语言如何精雕细琢……在不断追求完美中,原本简单的数学课堂变得千头万绪。这样的课堂表面看来很完整,很丰满,但许多时候,往往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不扎实。其教学效果并不比一节简单的、朴素的家常课效果好。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约实效的数学课堂正逐渐成为许多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有句广告语说得好,简约而不简单。在当今的课堂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我们往往会考虑很多:情境如何别出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课题,梳理内容 课前,李勇老师曾经和个别学生交谈,了解学习状况。课始,李勇老师就学生用旁批的学习方法入课。他随手拿起同学的课本,以“多好的学习习惯呀”、“如此多的批注”两个赞赏后,提出“六年级的学生,读一篇文章,一般会有一个自己的见解”,然后以两种写法板书课题(见下),让学生读完课文章后,看哪一种最符合自己的看法。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一,交流信息,以中心句带动全篇 身着纯白圆领短衫和纯绿筒裙的候俊杰老师款步上台,给人淡雅素净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学趣,初读古诗 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开始了古诗背诵比赛。张老师分组选代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组代表刚起个头,全组同学立刻齐声响应。张老师请同学说喜欢这些古诗的理由,孩子们纷纷说:“我两三岁就会背了”、“这首古诗很美”、“背起来很顺口”、“这首诗写得有趣”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一、激发学趣,初读古诗   课前五分钟,教室里已经开始了古诗背诵比赛.张老师分组选代表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组代表刚起个头.全组同学立刻齐声响应.张老师请同学说喜欢这些古诗的理由,孩子们纷纷说:"我两三岁就会背了"、"这首古诗很美"、"背起来很顺口"、"这首诗写得有趣"等等.在轻松的课前热身活动中,孩子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被进一步激发.正式上课.张老师在表扬了孩子们后,出示并板书课题,然后请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1.
课前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的审美元素.渗透数学的文化内涵,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赛 《青年教师》2005,(5):35-37
去年秋天我有幸聆听了张齐华老师演绎的一课——《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知情交融,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和谐、民主、欢快而又紧张的课堂氛围之中。不由使我想起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的话:“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人胜的……”张老师充分利用数学课堂,创设了一个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享受数学。  相似文献   

13.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思索: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数学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前不久,有幸听了张齐华老师的《轴对称图形》,灵动的课堂,带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美妙的享受,让我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理想状态下数学课堂的雏形。数学,就是这么简单一、玩中感知师(出示一张纸):你打算怎么玩?生:我折飞机。生:我会折青蛙。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师:(先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块)会玩吗?大家玩一玩。(学生完成自己的撕纸作品,教师在黑板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犤玩是孩子的天性,提到玩,学生自然兴趣浓厚、乐不可支。一位数学家说得好:“在玩中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主题描述】美术是与文学、音乐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在人的生命成长中,它更接近儿童语境。一个儿童或许还没有文学与音乐的自觉,但他可能就有了美术的自觉,通过带有颜色的线条,将他所理解的这个世界表达出来,于是在玩耍的时候涂鸦并乐此不疲。如果你有兴致,他会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期间,还会流露出他的想法、他的需要、他的希望、他的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创造与生俱来。当然,这样的素养与创造是无序的、稚嫩的。小学美术教育难道就仅仅是把这些无序的变成有序的、把稚嫩的变成成熟的吗?或许,马铭罕老师的《玩美术》能够给我们的美术老师些许启发。我只想说,关注课堂中的生命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但如何提升课堂中的生命质量,形成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或许更应该引起教师们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极富生活气息,教师应引导孩子们多多挖掘生活中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资源,触发孩子们的更多探究、更多感悟、更多延伸。假如窗里窗外都有轴对称图形的影子,那么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数学版图就愈来愈开阔,而身处其中的师生也就愈能得到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例如,可以创设以下生活情境进行延伸和突破:(1)在结婚典礼上观察喜字,尝试能否以一条虚线为对称轴  相似文献   

16.
分析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准确地了解课堂中师生交互的情形及其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文章在阐释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分析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能够用数据准确分析并反映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量化研究方法——弗兰德分析法及用该法对《轴对称图形》课堂教学录像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姚永明 《广西教育》2008,(31):41-41
《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半学期的内容。本课教学中,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由字到词,引出课题,以资料聚合思维与情感 课始,小巧青春的潘老师笑盈盈地从识字的话题引入,在出示毛笔书写的篆书“命”字后,要学生猜读。学生根据识字经验认出后,潘老师再要大家说出与“命”相关的词语,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生命、命运、命令、命中注定、命根子。  相似文献   

19.
数学建模思想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启迪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锁定正确的思维方向,还让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下,渐进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结合《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实录谈谈如何在本节课中达成良好的建模思想渗透.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更“趣”、教学效果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