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口市是东北第-个对外开放口岸,近代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贸易异常繁荣,并为帝国主义激烈争夺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的繁忙,这里的文化底蕴和氛围也日益显现,尤其是报刊业的发展,更是可圈可点.笔者通过查阅历史档案,搜集到一些资料,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同时,也想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与广大读者共同研究、探讨解放前营口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徐祝申 《兰台世界》2023,(3):123-127
“中日合办事业”是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旧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方式。1895年至1914年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重要区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所谓的“中日合办事业”,通过资本输出、政治渗透、军事威胁、资源掠夺等手段攫取侵略利益。剖析这一典型,有助于揭示近代日本对华侵略的手段,深刻认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实质危害。  相似文献   

3.
刘媛媛  刘威 《青年记者》2016,(14):124-125
1904年日俄战争后,大批日本建筑从业者来到我国东北.1920年他们在大连成立了满洲建筑协会,1921年满洲建筑协会创办了会刊《满洲建筑协会杂志》,主编是南满洲工业专科学校教授村田治郎,1934年更名为《满洲建筑杂志》.虽然《满洲建筑杂志》是日本在我国东北势力扩张的文化侵略工具,却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近代建筑文化,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建筑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谦盛 《报刊之友》2014,(9):133-134
中国报刊业起源于近代。革命派和保皇派为了宣传其政治思想,分别创立了自己新式的舆论宣传工具——报刊,从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它的存在有着十分浓烈的政治性色彩,为政治服务是它的本职工作,亦是它的特点。但是,虽然是为政治服务,中国近代报刊依然有着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上革命派和保皇派的报刊发展过程及对其报刊思想进行分析和阐述,目的在于思考从近代开始中国报刊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近代报人办报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历程来看,《申报》无疑是报刊发展和经营史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它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对报纸营销策略的探索值得我们思考,以史为鉴,对今后报刊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峰 《传媒》2004,(4):8-11
报刊业是新闻出版业、也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报刊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把报刊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高度,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去探索报刊业发展的基础、动力、规律和方向,认清报刊业发展的态势。目前,我  相似文献   

7.
王海波 《新闻世界》2014,(12):124-126
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近代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期刊,其刊行者打着“文化传播”的旗号,意欲对中国读者洗脑,实质上是想在文化侵略的同时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武力侵略打下思想文化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某些传播者多重和隐蔽的传播目的应保持警惕,它们穿着“文化传播”的外衣,内里却隐藏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实体。  相似文献   

8.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铺平了道路。本文通过对股份制改造给报刊业带来的发展和进步的总结认识,指出股份制改造是推动报刊业传媒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情报学中的历史研究方法,就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情报搜集活动进行总体分析,提出诸多创新性见解,表明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殖民战略的重要一环,并在学术思想史意义上构建了近代日本式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10.
查国伟 《传媒》2007,(7):4-5
2003年以来,包括报刊业改革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试点单位的积极探索,报刊业的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叶,伪满东北地区日文期刊曾是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治和文化侵略的工具。而今这一时期的期刊已成为研究东北近代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对这一时期大量日文期刊进行调研和整理的基础上,就伪满时期东北地区日文期刊的产生、发行概况及部分重要期刊作以简要的考证和介绍,希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能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华 《传媒》1999,(4):36-36,12
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报刊业在祖国大陆解放后,随着本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了很大发展。由于经济、文化、地域、人口等诸多的因素的差别,台、港、澳地区的报刊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台湾地区的报刊业最为繁荣,香港次之,澳门又次之。 一、台湾地区报刊业 1945年台湾光复后,第一家报纸是原台湾新报更名  相似文献   

13.
维新派与近代中国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中国,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清政府的腐败,使中国人民陷入痛苦的深渊。近代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为探求中国富强之道路,作过种种改良维新的宣传,而戊戌政变则是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尝试。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  相似文献   

14.
周成龙 《兰台世界》2024,(1):129-131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投身于抗击日本侵华的最前线,是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先锋力量。中共满洲省委于1927年10月正式成立,将守护东北地区人民群众安全作为组织目标,并致力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迫害,为此进行多样化的革命斗争工作。主要研究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所组织领导的东北地区学生、工人及农民群体进行的武装抗日斗争活动,并进一步分析了抗日斗争活动对推动东北地区争取民族独立、抗击日本侵略斗争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央的强力推动之下已全面提速。作为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意识形态特性的报刊业,也已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目前,全国报刊改革思路已经确定,新闻出版总署已经明确了报刊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解放思想。突破难点,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促进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把中央关于报刊业改革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是摆在报刊媒体面前的迫切任务。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中共陕西省委提出的“文化强”目标的一项重要拳措,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最近召开的加快报刊业发展工作会议,紧密联系本省实际,科学分析了报刊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讨论了《关于加快全省报刊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措施。董旭阳同志在会议上的总结讲话,集中体现了这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和基本精神,现刊登这篇讲话的摘要,供报刊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莉 《当代传播》2011,(4):53-54
回族是中国近代少数民族中较早创办报刊的民族之一。清末民初以来,伴随着近代思想启蒙和新文化运动的步伐,回族报刊业逐渐兴盛发展起来。据统计,自1906年第一份回族报刊——《正宗爱国报》开始至建国前夕创刊达二百多种,这既是当时回族社会、宗教、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也是商业经济跻身的绝佳舞台。在这些回族报刊所  相似文献   

17.
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开创报刊业发展的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是归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信所有的媒体负责人无不关心报刊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问题。余昌祥司长以管理部门权威人士身份就报刊业经营管理现状、挑战及创新发展问题所撰文章,必为同仁们乐读。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7,(12)
报纸岂能杂志化文/北京·刘保全近几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特别是报刊业有了迅猛的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形式了报刊业的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风格的出版格局,从全方位、多途径满足和适应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在这潮涌般的报刊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省加快报刊业发展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省委建设两部强省的决定和全省领导十部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交流经验.促进全省报刊业健康、繁荣、快速发展,实现"文化强"目标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深刻而全方位地改变了近代中国。对于始创于1815年、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历史已延续近百年的中国近代报刊业而言,不啻亦经历了一场革命的洗礼。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些与革命有关、直接推动革命发生的新类型报刊诞生或发展,而另一些在既往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