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传统媒体纷纷将新闻类APP作为自己移动互联时代媒介融合的又一主要阵地。但是"今日头条"自媒体APP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类APP的呈现方式,传统新闻类APP受到了极大冲击。"今日头条"在用户大数据收集的基础之上,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个性化新闻的推送,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分析"今日头条"的特性,能够给传统媒体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所谓聚合新闻客户端,就是网络媒体机构聚合传统媒体时事新闻为主的新闻信息,以及自媒体平台热点信息源,结合受众兴趣爱好及浏览历史,基于受众主动搜索、个性订阅等操作,对全平台新闻信息展开精准推送的产品形式.“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就是典型的聚合新闻客户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习惯从移动端浏览新闻已成常态,大部分人会在智能手机中下载一个或更多新闻客户端,新闻APP又可大致分为传统媒体类、综合类和智能推送类。本文以当下较热、发展迅速的天天快报为例,着重分析其发展以及天天快报与之相似产品今日头条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繁荣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人们摄取新闻态度和方式的变革,如以《今日头条》和《天天快报》为代表的资讯类客户端大量涌现,其采用新兴的传播技术,以智能推送和个性化阅读取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满足更多受众和用户的需求,此类传播方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晓霞 《青年记者》2017,(15):85-86
自2014年6月国家版权局对“今日头条”涉嫌侵权案立案调查以来,聚合型新闻客户端所引发的版权争论频频出现.然而,与争议相伴随的则是“今日头条”用户数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累计用户数已超过7亿,日活跃用户达到7800万.从“今日头条”近期变革来看,主要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充分发挥媒体实验室大数据技术和用户数据优势,全面布局内容产业,同时将个性化推荐算法积累的分发渠道优势延续到更多细分领域,建立超越传统价值链的内容生态平台.二是不断加强版权合作和运营,优化审核机制,借助大数据技术传播权威信息和精准辟谣,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会对传统新闻生产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新闻业在业务和理念上的创新变革。从"今日头条"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信息的挖掘、分析和整合;对受众的数据化精准分析和内容定制以及打造信息分发渠道,"今日头条"所体现的"数据为主,协同共赢"对传统新闻生产和价值实现理念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改革启示。  相似文献   

7.
刘志毅 《传媒》2017,(8):16-17
今日头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一家有媒体属性的科技公司,一个内容创作与分发的平台,其愿景是"成为最懂你的信息平台,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作与交流"。调配分发资源,打击标题乱象今日头条虽然提供资讯信息,但是其内部并没有编辑与记者,平台上90%的内容来源于头条号,截至2017年3月底,已有超过60万个人或组织开设头条号。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新华社连发三文质疑微信平台对公众号内容抄袭泛滥问题管理不力,再次引发新媒体时代的版权保护热议。微信和今日头条的版权问题可谓两个经典案例。前者的公众号内容抄袭泛滥,主要在于公众对新闻版权价值的认同度普遍较低,微信平台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机制;后者通过爬虫技术抓取媒体网站信息,以及存在的转码行为,则是新媒体技术对媒体认知及《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的新问题。案例在前,跟得上时代的技术和法律规范应该成为媒体版权保护"法与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李润阳 《青年记者》2016,(36):84-85
“今日头条”客户端作为一款技术驱动型的新闻聚合类产品,利用爬虫技术从网络中抓取信息推荐给用户,但是这种个性化推荐外接内容的定制机制也曾使其陷入版权困境.2014年,多家媒体或是诉诸法院,或是发布反侵权声明,要求“今日头条”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一时间,这家新兴互联网公司四面楚歌,深陷危机.然而经过一轮整改,“今日头条”实现了突围.  相似文献   

10.
核心阅读:“今日头条”是眼下比较火爆的一个移动新闻客户端.与大多仍然依靠编辑手工甄选排列信息的其他资讯类客户端不同,“今日头条”不需要编辑,而是通过数据挖掘、信息检索、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源源不断地个性化推送用户真正感兴趣的信息.事实上,“今日头条”是一家技术公司,100多名员工中,技术及产品的相关人员占了60%.可贵的是,在众多新媒体产品看上去很美却鲜少盈利的现实窘境下,“今日头条”上线1年半以来,总用户量从0到8000多万并保持稳健增长,现在每月已经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且听其CEO张一鸣来聊聊他们的“活法”.  相似文献   

11.
今日头条的快速崛起,依赖于信息消费市场升级下的非对称竞争,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在内容建设、社交属性、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加紧布局。必须看到,今日头条本身存在三大结构性风险,如不及时破解可能危及自身发展命运。但今日头条所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媒体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将会促进媒体进一步分工,媒体职能进一步拓展,媒体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算法推荐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新闻领域,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内容需求,然而新闻算法推荐技术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信息茧房问题、隐私安全问题以及对其公共价值的讨论。当下经常使用的今日头条、抖音等都在采用算法推荐机制,是否真的会导致马尔库塞所指出的问题——丧失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带来技术异化?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算法推荐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新闻领域,有利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内容需求,然而新闻算法推荐技术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信息茧房问题、隐私安全问题以及对其公共价值的讨论。当下经常使用的今日头条、抖音等都在采用算法推荐机制,是否真的会导致马尔库塞所指出的问题--丧失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带来技术异化?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是中国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爆发之年,众多新闻客户端上线。然而,与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等相比,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存在众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下载量小、影响力相对较差、内容缺乏个性化、用户黏度差等。本文在对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平台化可以成为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的新路。通过平台化实践,将新闻客户端打造成信息交互平台,并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将有效弥补前述不足。  相似文献   

15.
冀榕 《新闻世界》2020,(1):52-54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新闻的创作与分发模式,给用户带来多样化的选择。尤其是信息抓取技术和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技术在媒介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今日头条"内容运营的四个层面,即创作、成品、审核、变现进行分析,以期为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新闻聚合类平台成为人们阅读新闻的主要渠道,来自美国的Newsbreak、来自日本的Smartnews和来自印度的Dailyhunt都有海外“今日头条”之称,盘踞当地新闻类应用前列。然而,它们的发展历程、功能架构、算法推荐模式都与今日头条有着一定不同。本研究通过梳理这三大新闻聚合类平台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在业务、算法、功能上的创新与特色,结合不同受众的特点,探究新闻聚合类平台应该如何吸引受众、增强用户黏性,并将其与我国的今日头条进行对比,以期为我国新闻聚合类平台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为我国争取国际传播话语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完善,移动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了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最具代表性的要属今日头条等,但主流媒体客户端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不管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央媒,还是闪电新闻、触电新闻等地方媒体,虽然经营发展战略各不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归纳出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观、运营观以及产品观特点。基于此,笔者以闪电新闻为例,并结合今日头条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今日头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一家有媒体属性的科技公司,一个内容创作与分发的平台,其愿景是"成为最懂你的信息平台,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日头条现象级APP引发业界关注,成为最具创新能力、形态超前的产品。本文从今日头条现象级模式的现状、发展等剖析探究大数据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策略原因,由此对地市级媒体带来的影响启示,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罗艺 《东南传播》2021,(11):22-25
媒体融合时代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入驻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关注关系在网络场域中重新产生,今日头条成为这一关注关系网络形成的重要平台.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今日头条平台中的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以主流媒体关注关系构建社会网络,对这一网络的基本结构、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指标进行测量,探究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和现实属性,研究发现主流媒体关注关系网络具有强连通和弱凝聚的基本特征,国家级主流媒体与区域性主流媒体形成了主导与协同的关注关系特征,主流媒体存在关注关系同质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