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初年怒江殖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推翻满清在云南统治之后的民国初年 ,云南军都督府殖边怒江 ,开发经营怒江 ,巩固边防的重大行动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对推动怒江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进步、巩固我滇西边防所具有的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这一史实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2.
交通部与民国初年邮政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民国初年邮政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文章探讨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内容:邮政统一与邮权争夺、运营环境和自身机制、邮政与社会及地方等.总体上讲,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周公是否摄政称王,是周初史事一大疑案。从战国至今两千多年来,学者间有肯定者和否定者,聚讼不断。有肯定其称王者,有否定其称王而肯定其摄政者,也有径直否定其摄政者。各方的主张都有"过硬"的证据,一时还难于说服对方,故讨论也不可能结束。除了寻找新的资料以外,如何合理地解释对方提出的"过硬证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4.
摄政这一官职自古有之,然而清代西藏地方所形成的摄政制度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具有很鲜明的清代西藏地方历史的特点。所以本文从西藏历史上的摄政这一官职出发,对清代西藏历史上的摄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阐释。  相似文献   

5.
摄政是一种病态的王位继承制度。春秋初年,(鲁)隐公摄政就是(鲁)桓公年幼、鲁国外患重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畸形产物。(鲁)隐公作为一位有为君主,在摄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和平外交政策,使鲁国摆脱了外患的威胁。但是由于摄政这一制度为宗法制度所不容,隐公摄政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拟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调整,北洋政府、参议院、地方政府、社会舆论等对此进行广泛的讨论。讨论中达成一致意见的是减少前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层级,分歧是废省存道抑或废道存省。经过两年多的酝酿讨论,北洋政府于1914年5月以法令的形式,宣布地方设立省、道、县三级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政体变革和政权稳固的社会要求,民初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学制,也是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标志.该学制具有借鉴日本学制倾向、学制年限缩短、课程结构开放、义务教育阶段明确、实业教育提前等特征,其执行过程虽然有波动和挫折,却在批评中反思和改进.由此,不仅奠定了其民国教育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今天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在短时间内,中国政体先后经历了总统制、内阁负责制、总统制的急剧变化。与此相适应,围绕总统的产生和地位、总统的权力、总统与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也先后经历了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再到《中华民国约法》的变化。三者之间,既有继承和发展,又有否定和倒退。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曾经以极度虔诚的心情引进了以两党制和多党制为基本表现形式的竞争型政党制度,在封建政治体制的废墟上进行了西方政党政治的艰辛实验,但结果却是昙花一现,很快以悲剧而告终。探析民国初年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兴起与夭亡,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阁是英国政府的首脑机关。内阁办公厅的设立使内阁文件得到系统地管理,逐渐形成《英国内阁文件》。该系列档案详尽收录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内阁的各类文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国内外的学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1.
明朝在朱元璋废丞相制后,决策中枢与行政间出现脱节,于是产生了内阁制。内阁的职责主要是“票拟”与调和,阁臣受制于皇帝和司礼监的批红,不能拥有丞相的权力。有明一代,相权不予内阁,成为官僚集团的软熟保守、宦官的擅政专权以及阁部之争与党派之争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治腐败的集中体现,它加速了明王朝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40年代,国内社会矛盾日趋激烈,尤其是鸦片战争的影响,致使清政府在西藏的影响力逐渐弱化。为了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清朝政府决定七世班禅出任摄政职务,查办藏事,化解西藏地方矛盾,这对稳定西藏局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15.
从清朝到民国,经历了政权更迭,但清末新政中创设的许多司法制度在民国时期得以传承,民初的司法变革就是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就司法官制度设置而言,民初司法改革强调司法官必须是新式法政人员,这导致大量旧式刑幕人员“下岗”;而在清末已经担任司法官的新式法政人员,则可在新政权中继续任职。历史变迁往往如此,新旧并存,更迭中包含传承。  相似文献   

16.
1913年,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与大理院之间就关于《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所定民事上告期限和上告程序是否可由大理院变更、前清《禁革买卖人口条款》是否可由司法部认定无效两个法律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到:论辩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背《临时约法》,反映了辛亥革命、民主思想的深入人心;部分官员对新旧法律制度进行整合时,在践行“三权分立”、坚持“司法独立”方面进行了真诚的努力;论争暴露了政权更迭之初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因草创而不够完备,促使人们对有关法律、制度进行修改,使其臻于完善,因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久被袁世凯吞食。以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民怨四起,国内“反袁”的呼声此起彼伏。开封报业走到了河南“反袁”队伍的最前列,相继出现的《大中民报》、《自由报》、《开封民立报》等,与袁氏集团的河南反动势力展开了顽强抗争。与此同时,《河声日报》、《时事豫报》等却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为袁氏的专制复辟摇旗呐喊。1913年7月,袁世凯宣布国民党为非法政党,国民党报刊和其它进步报刊均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史称“癸丑报灾”。自此,袁氏集团把持河南数年,开封少有报刊出版。  相似文献   

18.
责任内阁制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近代国人在中国实行政治现代化的尝试。唐绍仪内阁倒台原因,主要是他任总理期间,与袁世凯、内阁要员、部分议员、帝国主义等关系紧张:更是近代中国不具备实行政治现代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美国纽约州化学摄政考试的考试方案、考试内容、评价目标、考试参考表和评卷方式等,并对2011年纽约州化学摄政考试的部分试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意在为我国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史汉德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54-155,145
在教育资源短缺的社会条件下,民国初年的北京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露天学校。露天学校一度盛行于北京的社会教育舞台,在文化补习和开通社会风气方面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