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典作品要想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最重要的是满足当下读者的心理需求。经典作品出版时机的选择,就是如何找到经典作品与当下社会需求的关联性,并以适当的形式呈现和传播出去。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与地区,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可谓浩如烟海,成为出版行业取之不尽的宝藏。能称得起是经典作品的,不但经受住时间与历史的检验,而且从空间的维度看,也同样经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丰富了国学经典的传播形式,减少了传播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内容创作和表现手法,为国学经典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内容把控、传播效果和质量监管等问题。因此,借助融媒体技术传播国学经典,应该合理应用技术优势,助力内容生产,强化全民参与,从而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就目前国学经典解读类图书出版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进行理性反思,在肯定其传播正能量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思考,旨在引起行业的关注及重视,从而提升国学经典解读类图书的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6.
许淑芳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6):103-107
20世纪初期,当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被众多现代主义作家贬低时,博尔赫斯写下多篇影评,表达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电影艺术启迪了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一方面。他在创作中广泛借鉴蒙太奇手法;另一方面,他从好莱坞电影中领悟了构建小说情节的奥秘,注重情节的连续性和偶然性。20世纪后半叶,贝特鲁奇等人对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的改编促进了博尔赫斯文学经典的多维度、多层次传播。电影艺术与博尔赫斯文学创作和作品传播之间的双向互动体现了20世纪文学生产和经典传播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国学经典传播提供了极佳的契机.新媒体时代,国学经典传播在主体、内容、媒介和受众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并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国学经典的传播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曲波的<林海雪原>是一部赞颂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卓越的革命英雄传奇,被公认为"红色经典".<林海雪原>创作于1955年2月.1956年8月完成,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出版后,反响强烈,不到一年就销售了50万册,并多次再版,是建国后发行量仅次于<红岩>的一部小说.随后.小说又被改编成电影、话剧、京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广为传播,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观众,曾发挥过巨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播在20世纪经历了社会学、符号,学、信息科学的反复论证,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界定.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信息传递行为.它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从广义上讲,传播包括一切信息传递的过程.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务都能构成传播的对象.从狭义上讲,传播学是指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作为社会信息的人类传播,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势入侵,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高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妥善解决"西安事变",给危难中的民族国运点燃了一盏希望的明灯。但是,面对强敌压境、敌强我弱的军事形势,中国抗日的前途是什么?中国抗日救亡的胜利路径是什么?仍然是时代社会普遍关心而不得其解的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人智慧地提出抗日持久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再一次以自己的理想信念主张及时回应时代社会之 相似文献
11.
传播力与传播内容是传播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工作者除了要在形式上和传播方法上寻找突破以外,传播内容本身也会影响传播效果。经典文化应当得到更加正确的认识和传播。电视在提升整体国民精神文明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对外传播,将国家价值观和审美品位一并传播出去,从而提升我国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我家住在解放路》用产品思维激发矩阵合力、用户思维触发情感共振、平台思维实现主流引领,其成功表明,地方媒体搭建科学合理的媒体矩阵,也能发挥全国范围的广域传播力;在主题规定下,媒体间分工采访、统一制作、统一播出、多元互助的合作模式,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传播理论学科技术基础从“老三论”发展到“复杂系统理论”阶段。经典传播理论框架内有四个要素更新,即用户、在线社交网络、平台、算法。在边界延展上,社交媒体传播的类别可以分为人类参与和机器参与两层。基于传播要素更新与理论边界延展,从学科理论交叉切入,探讨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包含的要素、结构与交互,提出社交媒体传播的总模式,包括“在线社交网络传播模式”“平台算法传播模式”两个基本模式框架,并体现出双控制、双闭环、混合共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以来,中外文学的交流面不断扩大,外国文学经典在广泛的翻译、推介与研究中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熟知,相关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实践广度也随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由范捷平等著的《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第六卷)》(2019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属于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系列学术专著中的第六卷,现代卷.该系列学... 相似文献
15.
16.
经典文化的经典传播--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于2005年10月底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受到了传媒界、文博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成为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和文化现象。播出期间,《故宫》收视率最高达到3.09%,收视份额最高达到9.36%,并连续两周进入央视收视排名前十名,创造了纪录片多年来少见的收视高潮。《故宫》所引发的许多话题,如纪录片与传统文化,电视媒体与经典文化,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电视衍生产品的制作与推广,纪录片在新形势下的创作,以及《故宫》自身创作的得失以及启迪等,受到业界与学界的广泛… 相似文献
17.
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完成的12集大型电视记录片《故宫》播出后,受到了整个传媒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与文化现象。《故宫》激发起人们寻求历史、探寻深厚文化底蕴的情绪。故宫不仅仅属于北京、属于中国,还属于整个人类,当前的盛世中国应该以磅礴的气势承担起向世界传播灿烂辉煌的中华经典文化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印刷术的发明,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使更多的图书得以刊行,从而保存了大量古代的图书资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最初的雕版印刷与佛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佛教经典的制作和传播极大地推进了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发展和成熟,是印刷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人类文化交往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也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事业的百年.百年里涌现了无数体现马新观的经典新闻作品和其他传播形态的作品,研究这些宝贵的新闻与传播的历史实践,是深化研究马新观的突破口.本文回顾了"狼牙山五壮士"新闻报道与传播形态的80年历程,提供了大量原版历史资料.一组英雄集体的新闻报道和其他传播作品为什么能在长达80年的历史长河中持续报道与传播,取得如此辉煌的传播效果?作者认为,除了马宝玉等五壮士的事迹本身惊天动地,展现了对侵略者的斗志与民族气概外,也因为新闻与传播的领导者、写作(创作)者真正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文艺思想.这是一次接力式的有组织的新闻与传播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个基本要点: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