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泊秦淮①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②隔江犹唱后庭花③[诗家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他的诗歌造诣很深,语言于自然处见凝炼,在流丽中显清新,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著有《樊川文集》。[词语注释]①泊(bY):停船靠岸。秦淮:即秦淮河,在江苏省南京市,古代是南京的繁华中心。②商女:歌女。③隔江:指秦淮河对岸。后庭花:即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的表现腐朽的宫廷生活的《玉树后庭花》,其词绮艳轻…  相似文献   

2.
《老年教育》2009,(1):38-38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题诗作对,常有随机应变、出人意料之处。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以鸡冠花为题作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道:“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接口吟出:“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曹尚书听罢,不禁连连点头称妙。  相似文献   

3.
《玉树后庭花》一直被认为是哀怨的亡国之曲。《隋志》虽给出了"其音甚哀"的性质判定,然从曲辞看,却并没有任何"哀"的成分。隋代正统合法性的确立以及中国古代礼乐伦理传统,使《玉树》曲有一个逐渐走向哀歌的亡国文化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文人对于清商乐"悲伤"的印象及前代典籍的影响,使他们通过创作不断重复《玉树后庭花》"甚哀"的话语,终于使《玉树后庭花》之"哀"在历史上完全定型。  相似文献   

4.
鸡冠花     
近了,近了,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鸡冠花也就开放了!远远望去,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真像一只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那一团团花瓣,红得似血,又如一支支燃烧着的火炬。走近细看,“鸡冠”的组成还不一样呢:有的是一个个小“鸡冠”拼在一起,有的像昂着头的高粱穗儿,一阵风吹过,它们就翩翩起舞,那血红的小脑袋点哪点的,好像在向我们问好呢!鸡冠花的茎也是血红血红的。有趣的是,在那些桃子似的大叶片下面,还躲着许多小鸡冠花。它们在捉迷藏呢!鸡冠花好看极了,我真喜欢它!(指导老师:全柳芳) 鸡冠花!215400$江苏太仓市朱棣文小学三年…  相似文献   

5.
色彩语用     
在绘画艺术中,色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有“色彩语言”的说法。而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亦有一个表达能力极强的词群,那就是色彩词,其使用非常广泛。诗。元稹的《行宫》:“寥落故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红是指花儿盛开的颜色,白是指人衰老的色彩;一盛一衰,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6.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首被称之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系南朝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作。  相似文献   

7.
鸡冠花     
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我最喜欢红红的鸡冠花。姥姥家花圃里满是鸡冠花。我常常想,它为什么叫鸡冠花呢?我在书上找到了鸡冠花得名的由来:鸡冠花就像太阳公公送给大公鸡的一顶皇冠,因此得名"鸡冠花"。  相似文献   

8.
《江苏高教》的编辑同志要我谈一谈怎样治学,这令我十分惶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如何办得到呢?实在推不掉,只好勉为其难,拣自己治学之初写过的一篇小文章为例,夹叙夹议,聊供一哂罢。“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名作《泊秦淮》,大家都熟悉的。其中“商女”一辞,历来各种权威工具书和权威唐诗选本都释作“歌女”。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杜诗中既提到“酒家”,而这“商女”又能“唱《后庭花》”,非卖唱于酒楼的歌妓而何?于是,又有说诗者曰:《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时的靡靡之音,陈后主腐化堕落,沉湎酒色,  相似文献   

9.
杜牧在秦淮河液泊时,听到对岸酒家的歌声所作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在讽刺隋炀帝时也写下“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的名句。“后庭花”究竟是泛指栽在后院的诸多花卉,还是专指某一种花名呢?北宋苏辙在《寓居六咏》中写下“后庭花草盛,怜汝计(通  相似文献   

10.
在上学路上,听到一句话:“今天要是下雪,一早上我扫的地就算白扫了。”我好咬文嚼字。“白扫”的“白”字指的是什么呢? 到了教室,翻开字典,嗬!真没想到“白”字居然有六种解释,而“白扫”大概是这么两种解释的其中一种,即“没成就的,没有效果的”,或“不付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1.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国”一词。《诗经·大雅·民劳》中写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这个词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  相似文献   

12.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下者飘转沉塘坳”的“塘坳”,现行高中语文第三册注释为“低洼积水的地方”,有人干脆解释为“水塘”。古汉语的“塘”字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四周有堤围的“池”,即“水塘”;二是指防水的“隄”;现写作“堤”,即“堤岸”。要准确理解词义,必须紧扣具体语句来辨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塘”,无疑是指种  相似文献   

13.
一天,明成祖到御花园观赏花景,见满园鲜红的鸡冠花中,独有一株是白色的,觉得很稀奇,就把它摘下藏在衣袖里,走到翰林院,明成祖就召集翰林学士们作鸡冠花诗。解缙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了第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  相似文献   

14.
一、陈述事件。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白戴孝,陈述二人“伏尸”之后,天下为之穿白挂孝这一情况。②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赫其垣,(《观巴黎油画记》) ③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观巴黎油画记》) ②③中的“黔”、“赫”、“殷”都为使动用法,可翻译为“熏黑”、“染红”、“烧红”。  相似文献   

15.
编缉同志: 今来信请教一问题: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阿Q正传》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在这句话中“三更四点”指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刻或时段? 《高中语文教案》解释为:“三更四点:  相似文献   

16.
“的”是定语的语法标志。“地”是状语的语法标志。定语修饰或限制名词的。状语是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的;“地”语助词用作副词之语尾,如“杨柳宫前忽地春”。意志所在亦曰地,如云:“见地”。“的”语助词,同底。凡有三义在语中者,即“之”字。在语末者若有所指如“红的”、“白的”、“热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经常与各种颜色接触。其中红(red)、黄 (yellow)、蓝(blue)、白 (whtite)、黑(black)是五种主要颜色名称。在汉语中 ,很多时候把它们用来指颜色以外的意思。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黑脸的包公”,“白脸的曹操”等都与色素有关。英语中也不乏有类似的说法。本文仅以这几种颜色为例 ,分别阐述每一种颜色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具体内涵 ,以防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望文生义。红 (red)汉语中“红”一般都含有褒义。例如 :一颗红心永向党 (witharedheartalwaysloyalt…  相似文献   

18.
杜牧的《泊秦淮》中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商女”,有人望文生义,认为是商人之女。但多数注家都释为:歌女、歌伎或卖唱的女子。这是对的。歌女何以称“商女”呢?原来,唐代歌伎、女伶通称为“秋娘”,也称为  相似文献   

19.
小院秋色     
一阵清凉的风吹过,迎来了凉爽的秋天。城市里到处弥漫着美丽的秋色,就连爷爷家的小院也不例外。走进爷爷家的院子,这里已是秋色满园。一朵朵鸡冠花艳丽开放,它们头上皱皱的,就像鸡冠一样,远远望去,眼睛就会成为它的“俘虏”。还有那五彩斑斓的菊花,红的似火,白的似玉,美丽极了。再瞧一瞧这儿,金灿灿的美人蕉鹤立鸡群,高高地站立在绿叶之上,形态如画中古时候的美人,娇艳欲滴,绿叶全部“臣服”在它的脚下。  相似文献   

20.
收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的《风景谈》,其国“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一句,注为“指绘画工作者的手”,似不准确。“调朱弄粉”应是指女人搽脂抹粉的.李商隐《木兰》诗有“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张采田注:“……义山自婚王氏,久为李赞皇一党……令狐因茂元之故,迁怒义山,诗所以云‘弄粉知伤重’者,即指此。”这里的“弄粉”“调红”就是指女人而言的、至于“弄粉”“调红”与“调朱弄粉”,该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吧? 再从行文来看,注解是悖于文意的。这句话所在的一段,是专写知识分子在延安的生活的,是知识分子的“风景画”.作者这样勾勒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