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梳理了"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制定的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阐明了制约安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瓶颈在于文化产业人才总量不大、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不足、文化产业人才流失严重;提出了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引进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多渠道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保护好非遗文化传人等安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基于文化特色的安徽文化产业发展人均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探求影响安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地区文化资源、政府文化投入等都会极大地影响安徽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安徽三大文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应从自身的文化资源出发,实施五大战略,即文化特色战略、政府支持的投融资战略、地区合作战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战略及科学技术创新战略,促进各地区文化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居民的视角出发,对“广东城乡居民公共文化消费”的2289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居民公共文化消费需求、公共文化消费水平、公共文化消费环境等方面不仅存在普遍消费特性,而且受制于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与完善程度以及政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这为扩大公共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安徽省出台的40多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效应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除在文化市场完善方面政策支持效应较为明显外,在公共文化投入和文化管理制度创新方面政策支持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0—2020年相关指标数据,研究安徽省各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内外循环消费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少儿人口增加均对居民内循环消费有促进作用,其中少儿群体对居民内循环消费影响最大,老年群体次之;少儿人口增加对居民外循环消费有积极影响,人口老龄化抑制了居民外循环消费。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第一,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制定差异化消费政策;第二,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第三,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夕阳产业。  相似文献   

6.
调查问卷回收后,应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从安徽乡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入手,具体分析了乡镇居民职业分布、家庭收入状况、乡镇家庭人口结构等情况,在乡镇居民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就安徽乡镇家庭对消费心理压力程度,以吃喝、穿着、家庭日用品、家电家具花费、医疗花销、教育消费、住房消费、农资消费等因素对家庭影响的敏感程度,考察乡镇家庭的消费热点及消费倾向,提出了扩大安徽乡镇居民消费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静态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安徽城镇居民现阶段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结合制约消费的影响因素,利用ELES分析法对安徽省的最低生活贫困线进行测定和实证分析与验证,并结合影响因素就如何进一步改善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尽管安徽省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基础,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瓶颈并未彻底消除,体现在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投入力度不够、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文化产业间接融资难度大、文化产业外资利用水平不高等。安徽应借鉴国内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金融配套服务多层次等方面,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安徽师范大学高端科研平台"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安徽省重点智库"安徽文化发展研究院"以及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辑刊《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以书代刊,每年出版2辑),2018年初将正式创刊。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化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在对武术文化产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已形成稳定的消费市场,但总体水平不高;武术教育培训产业蓬勃发展,但后劲不足;武术竞赛表演产业化进程加快,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武术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消费能力差距大、管理有待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取了问卷调查、查阅统计资料、考察等方法,对马鞍山居民文化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马鞍山居民文化消费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居民三个维度提出促进马鞍山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要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必须借鉴国内先进省份经验,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实现资本和项目的有效对接;扩大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比例,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实施文化消费补贴,拓展文化产业市场空间,完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化基础设施是乡村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设乡村文化首先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河北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史化基础设施与村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现有文化基础设施使用率低。原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进城市文化资源向乡村转移。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立体化监督机制。发展原生态乡村文化产业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可有效改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4.
天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天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仍存在着开发规模不大、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应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规划,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当前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丰厚的文化积淀与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政府发动机"的推动和迅速增长的城市经济实力等是义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但义乌文化产业存在着主体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品牌、市场制度不够完善、资本市场和人才发展环境不尽理想、文化消费观念较落后、文化消费需求不旺等问题,认为可以通过培育文化主体、打造文化品牌,完善市场制度、加快培育资本市场和人才发展环境、挖掘文化资源、培育文化消费观念等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但在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与京、津及其他文化强省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迅速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推动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升河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产业竞争意识淡薄。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文化企业实力不强,品牌形象宣传欠缺,文化消费需求不足。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提升河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应从强化产业竞争意识、培育文化产业人才、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增强:文化企业实力、激发文化消费需求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具体社会文化环境中表现为武术非物质文化景观.河南省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术文化景观精彩纷呈.通过规划、设计和发展包括少林拳和陈氏太极拳等的文化品牌,提升河南省武术文化景观层次,全面整合和推动提升武术可持续发展.同时,运用武术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整合武术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等研究视角,通过强化武术文化景观的文化创意促使其获得文化遗产及其社会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8.
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孕育了沧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遗产保护中存在传承危机、文化缺失、资源开发瓶颈等诸多问题.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提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化保护,以产业化、民间化、博物馆化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积极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遗产保护工作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与现代性问题有直接关联。变动不居的现代性是由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导致的。在现代性语境下。生产内涵从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经济环节的中心也从生产转变为消费,是与经济格局从生产中心转移为消费中心相一致的。由现代性主宰的现代社会树立了文化消费的核心地位,文化消费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形态。文化消费的实质是符号消费。在现代性语境下,人们的生产逐渐由消费所引导,人们的消费也从物质商品的消费演变到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也从审美的消费转移到符号的消费。  相似文献   

20.
县域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文化基金会可以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具有文化主导示范、吸收社会资源、鼓励文化创新和扩大文化交流等作用。然而,我国文化基金会的发展还不成熟,依旧面临着定位不准确、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短缺和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明确文化基金会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资助的合理定位,加快文化基金会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拓展筹资渠道以及进行有效的专业化管理是完善和发展文化基金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