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我几次联想到了浑身是戏的演员:会表演的演员演什么都像,而梁先生是写什么都“中”。人们日常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或普通物品,在他的笔下都能熠熠生辉。借用《苍生》中田大妈的口头语:他咋恁能写呢! 初读时,我曾有过上当感:诸如《喜筵》、《喝茶》、《洗澡》、《超级市场》等等,不就是“吃喝拉撒睡”之类的事嘛!不能再简单了,恐怕连中小学生也能写一通。后来,才发现我的领会和认识,乃系“荞麦皮打浆子——不沾板!”在《鼾》里他有这样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2.
程鹤麟和他的《新闻半小时》终于成功了!当我从电视屏幕上听到宣读共青团中央表彰的十名“社会监督哨兵”,第一个就是程鹤麟时,当我看到他从中央领导同志手中接过奖状时,我为他的成功而兴奋不已。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艰辛,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有坎坷,程鹤麟和他主持的《新闻半小时》也有说不尽的甜酸苦辣!还是在1985年,我在全国电视新闻理论研讨会上见到了程鹤麟,这是他毕业后到福建电视台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初次知道王力这个名字,是在上初中时。那时,我爱写诗,班主任老师便借给我一本书《诗词格律十讲》,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到了上大学时,学习四卷本的《古代汉语》,这又是王力先生的巨著。而且讲课的吴老师也是王力教授的得意弟子。吴老师在...  相似文献   

4.
“回去多写好稿”是《雅安日报》新闻培训将要结束时,社领导、老师们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一番话。   得知《雅安日报》举办新闻培训班,我便自费从汉源县赶来参加,不幸的是 10月 7日晚钱包掉了。第二天早上,我到报社找到社领导反映情况,报社领导、老师得知情况后,他们研究决定免收我的培训费,并借 200元钱给我作生活费,让我安心地参加完 15天的培训。   我将用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尽量写好稿,来感谢《雅安日报》和所有关心过我的人们。 用“回去多写好稿”来感谢《雅安日报》@伍金祥!四川汉源县  相似文献   

5.
不知道算不算“创记录”:一本总共12万字的小册子,差错竟达115处之多,将近千分之一的出错率。难怪刘绍棠等在《北京晚报》上提出的批评中大声疾呼:把大学者、语言学专家的著作《龙虫并雕斋琐语》印成这个样子,“何以对广大读者,何以对八十四岁高龄的王力先生!”(见《出版工作》1983年第9期第40页的摘录)。《出版工作》摘录中所说的68处差错,还只是王力先生最初指出的,以后作者和出版社又续有发现。  相似文献   

6.
“我一生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生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语)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带,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现年98岁,一位世纪老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主的大家庭,“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李的同学好友巴恩波投江自杀,为永远念他用“巴”作名,加上克鲁泡特金的金”,合成巴金)。巴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抚爱与教育度过的,尤其是他的母亲,巴金尊称“第一个先生”。在母亲的训导下,他每天背诵一首从《白香词谱》(舒…  相似文献   

7.
8月26日《北京晚报》刊载了刘绍棠同志的《大学者的一件小事》一文,说王力先生在赠给他的一本《龙虫并雕斋琐语》上亲自改正了68处因校对疏忽发生的差错。9月5日晚报又发表了陈季和同志的《何以对王力先生》一文,文中说:“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8.
书斋拾趣     
绿林书屋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书屋名.因“正人君子”诬贬鲁迅先生为“学匪”,鲁迅便借此斋名反唇相讥。何妨一下楼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书房名.闻一多先生在云南研究《楚辞》和《诗经》时,用心专注,常常旬日不下楼. 犹博奕斋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书屋名,言研究学问比“赌博、下棋好”. 羿楼著名诗人柳亚子书屋名.古代曾有“羿射九日”之说,此神话见《淮南子·本经训》。“羿”是传说中的射日英雄,柳亚子借此典,以“日”暗指日本帝国主义,表示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未厌居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书斋名.语见《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叶老取“未厌”,指严以  相似文献   

9.
两点建议     
作为本刊的一名热心读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今年的第一期《青年记者》,深感获益匪浅。本刊确实在“高品位、高质量、新风格、新设计”上作了一番苦心钻研,在此对编辑部同志们的敬业精神表示感谢!看到《“好创意”征稿》启事,我也感受到了编辑部同志们的办刊诚意。作为本刊的一名热心支持者,我想说说自己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的“两会”是我平生第一次正式上会采访,因而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也许是运气好,正赶上卢跃刚当编辑。他问我:“能不能写一篇《1503亿赤字预算意味什么》?这是报社领导点的题!不行我就另外找人。”跃刚布置工作的方式是“激”,这一激,让我“非干好不可”了。  相似文献   

11.
“厚黑教主”李宗吾的读书诀以一部《厚黑学》名世的李宗吾先生,被人们推为‘“厚黑教主”。他在《厚黑大全卜一书中说:“每读古人之书,无不在疑,固定下读书三诀,为自己用功步骤。”他的三诀”是:第一步,以古人为敌。读古人之书,就想此人是我的劲敌,有了他,就没...  相似文献   

12.
于鸣镝 《图书情报知识》2005,(1):110-111,F003
王子舟先生花费五年心血撰写的《图书馆学基础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一书,是一部“推陈出新”的好教材,作为“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核心课教材”,它是当之无愧的。同以往同类著作相比,该书的突出特点在于“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未名湖畔三雅士、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已驾鹤西去。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无论对先生有无亲炙之人,都敬佩先生厚德之风、雅致之文。随着先生的远去,“五四”最后的遗韵也渐行渐远,令人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晚辈如我者,与先生素昧平生,我是看了《读书》杂志的介绍,才知道有这么一位大师的。但1994年2月5日,一次偶然的机会,竟使我有幸见到了张中行先生,并蒙他厚爱,亲笔题字送我一本他的新作《顺生论》。说起那次机遇,还是《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陈复尘给我提供的。彼时我还在报社供职,复尘兄告诉我说,北师大出版社有一个启功先生著作的…  相似文献   

14.
我没有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读过 书,也没有聆听过王中先生的授课,但他确确实实是我的老师,他是长我20岁的忘年交。 这段经历,这段历史要追溯到“沉重的1957年”。 主持王中的一次报告 50年代初,刚满20岁的我在南京《新华日报》工作,先是编辑、记者,后来当报社总编办公室秘书,主编《新闻业务》刊物,研究和探讨新闻学理论。1956年春天,王中先生带领一批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讲师和学生在山东《大众日报》考察后,来江苏《新华日报》考察。领导上要我接待,并主持了一次由王中教授主讲的“新闻改革”的报告。当时他从共产…  相似文献   

15.
新闻强调的是“反常”,出奇才能达到制胜。 1992年7月18日,《湖北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小谢把“拘留证”挂在房间里》的报道,全文如下: 只听说人们把奖状、大红花挂在房里墙上,而我村谢先红却把“拘留证”挂在墙上。前些时,小谢为一些小事殴打民兵连长被拘留15天。回家后,他把拘留证挂在房间里让客人看。他逢人就指着拘留证说:“让它作为我进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十一届亚运会第一捐款人的颜海霞,确实令国人瞩目,更令新闻媒介所瞩目。面对这样一位新闻人物,作为一名基层业余通讯员,我是怎样抓这条“大鱼”的?又是怎样抓住这条“大鱼”的呢? 3月2日晚,邻居家一个中学生在我家玩,当电视上放到江苏新闻时,他突然说:“颜海霞上电视了”。我问他是怎么认识颜海霞的,他说:“她与我们是同学,她家就在气象站西边”。我的眼睛亮了起来:就在气象站西边,离我家很近呀,这条“鱼”如果真的放掉岂不可惜。“走,带我去!”我拿了一支笔、一个本子,穿着棉拖鞋匆匆向颜海霞的家走去。时针已指向20时40分。一进颜海霞家,哎唷,这不是老熟人么!早在10年前我就认识颜海霞的父亲颜士庆了,从心理上首先打破采访这个特殊新闻人物的戒惧,闲谈中得知,2月28日和3月1日《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  相似文献   

17.
“喂,李伟同志吧,您在我报发表的《西安鬼市探幽》(见报稿附后)在1991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现场短新闻’一等奖。请来领通知。”啊!当我接到《星期天》报负责同志的这个电话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仿佛置身于虚无飘渺的梦幻之中。直到5月13日在“1991年度全省好新闻颁奖大会”领奖台上,省上领导把“获奖证书”授予我时,我才从梦中回到了现实。我是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通讯员,能获此大奖,自然感慨颇多。我仅就这篇获奖稿谈谈自己的采写体  相似文献   

18.
我的自白     
《我有一个夙愿》(见《编辑之友》1987年第一期第86页)一文写得多好啊!它道出了多少个严肃的文字工作者的心声和愿望!作为一名小小的编辑,我也举双手赞同并参加这一呼吁。不过,鉴于目前的状况,我觉得“出版一本无错的书!哪怕是出版一本无错的杂志也好。”但愿望和要求可能走高了一点。还是提“刊出一篇无错的文章吧!”大概来得现实一些。可惜的是,就连这样的低要求现在也不一定能达得到的。不信,就拿《我有一个夙愿》这篇呼吁  相似文献   

19.
“好!”中央一位领导同志看完穆青、胡国华、王志纲合写的长篇通讯《风帆起珠江》后,提笔写下了这样一个字的评语。首都一家新闻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这篇报道体现了中央的精神,读后令人振奋。这篇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能令人振奋?我想,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珠江三角洲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使人们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威力,让读者领略  相似文献   

20.
3年前,有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刘宾雁报告文学选,书名叫做《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该书一位责任编辑在题为《历史无情历史有情》的《代序》中这样写道:“《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本是宾雁一篇未曾发表的报告文学的篇名,是我特意挑到这里用作书名的。当我毫不迟疑地决定这一点时,我脑子里闪出了一股异常强烈的、经久不退的思绪:倘若我能为宾雁写传,那传名,我也同样会定这一个——《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原来,这位责任编辑之所以要坚持使用这个篇名作为书名,其用意之一就在于要为刘宾雁树碑立传,确认刘宾雁是个“不会说假话的”人。不仅如此,这位责任编辑在《代序》中还有话。他说:“诚然,以如此简朴的词语概括宾雁,决不可能道出他作为杰出的新闻记者、作家、思想家、理论家、翻译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全部特性,倒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