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弱势群体与传媒"弱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也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是传媒对这一群体的"弱视"。本文指出了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中弱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了造成传媒"弱视"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认为传媒关注弱势群体对促进媒介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媒介在推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也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是传媒对这一群体的"弱视".本文指出了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中弱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了造成传媒"弱视"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认为传媒关注弱势群体对促进媒介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媒介在推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舒洪磊 《东南传播》2020,(1):107-112
本文对《贵州都市报》近十年有关"背篼"相关报道进行搜集与分析,该报以不向命运屈服的尽职者、讨生活的弱势者、游离的越轨者为主要的报道框架。由分析三种媒介框架所呈现出的三种媒介形象、供稿主体来源,发现"背篼"群体在该报上话语权严重缺失,"背篼"所呈现的三类形象全是以"他者"的口吻和眼光表征出来的。通过对"背篼"媒介形象的分析窥见弱势群体在传媒中媒介话语与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弱势群体在传媒话语中呈现出明显的被表征的"他者"形象,媒体加强深度报道以及赋予弱势群体话语权是消除表征差异最好的方式,这需要政府的赋能与媒介的赋权,才能重构受众眼中客观的弱势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纪亚东 《新闻世界》2013,(5):220-222
弱势群体是基于社会经济要素而划分的社会群体,在开放动态平衡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作为区别于社会大多数而存在的弱势媒介消费者,也在通过积极地自我修复来应对媒介生态中的竞争环境和淘汰机制。正视在媒介生态学中弱势消费者的自适性与自调节,以媒介生态学的眼光对待社会弱势群体,用整体、动态和平衡的视角激发弱势群体自身的生存力,才能促进弱势群体的发展和社会均衡。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研究特征。并就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议题,即传媒关注弱势群体的原因、媒介使用与呈现、传媒增权理论、批判性研究进行了概述和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陶音  郭玉茗 《视听纵横》2004,(3):114-115
作为三大传媒之一,广播媒体拥有着民工、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和贫困人口的众多听众,这一受众特点决定了广播可以成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强势媒介,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拓展受众群和市场空间的机遇。当前,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伤害现象比较普遍,但他们自己又往往难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这也需要广播发挥优势,积极介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邹琳 《青年记者》2012,(21):31-32
当前,我国的媒介生态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媒介化社会的发展.媒介生态作为一个变动的系统,媒介本身的多元化、媒体内容的多样性都促进了传媒的发展,但一些传媒的发展是以破坏传媒生态为代价的.只有建立媒介之间的良性和谐生态环境,进一步净化传媒生态空间,才能引导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目前影响我国媒介化社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央视新闻人表达空间视角,考察转型中国语境下电视新闻人与其置身的媒介场域之间的复杂关系。论文以柴静为典型样本,通过她在不同媒介场域中的职业表现,考察新闻人在特定传媒场域中的突围努力,探讨他们在多重压力之下如何寻求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从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人,他们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的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在城市里生活,没有改变自己的“贫”和“弱”社会状况,农民工是不被现行制度认可的、“亦工亦农”的、边缘弱势的群体,是城市的“边缘人”。而同时,不可否认他们的边缘性又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工资、福利等权益被严重侵害的局面,同时也被强势的传媒排斥和疏离。所以,农民工也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斥在传媒信息的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10.
场域理论视野下弱势群体媒介势弱的形成及其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的产生同然是经济、文化、法律等场域等多重社会场域合力"结构"出来的,但我们无法忽视新闻(媒介)场域在其中的活跃身影与密切介入."场域理论"已经成为当前文化批判研究的新范式,借用法国已故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作为检视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媒介"势弱"成因及治理的分析工具,不失为新闻界回应时代实践需求、敏于担承社会责任的尚善之举.  相似文献   

11.
在通信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传媒及其传播的资讯全面进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并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今,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信息获取、通过传媒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及改变传媒的"刻板印象"方面仍面临困难。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农民工自身利用媒介为个人生活和工作服务的能力,以及利用媒介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实现公民话语权的能力成为一项现实议题。农民工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共同参与,并发动农民工群体中意见领袖的力量,通过意见领袖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来影响这个群体。  相似文献   

12.
正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在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受到关注只有十多年时间,从深度和系统性来讲,只能算初步研究。从检索资料来看,我国传播领域对于弱势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弱势群体媒介权益方面、弱势群体媒介地位方面、弱势群体媒介呈现研究、弱势群体与媒介关系研究、对弱势群体报道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国内对于弱势群体报道研究在学术界并不缺乏,但是具体到地方、具体到省市的相关研究还鲜有涉及,所以本文将具体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的人性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光夏 《青年记者》2008,(12):26-29
当前传媒生态的人性化特质 媒介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它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种传播媒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与其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与传媒内部运作机制、传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传媒工作者个体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与制约,媒介与其内部、外部环境之间就构成了传媒生态。  相似文献   

14.
崔华超 《新闻传播》2012,(9):166+168
在市场逻辑的作用下,媒介分层失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弱势群体逐渐失去了媒介资源,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加剧。本文通过分析媒介分层与社会、市场的关系,揭示媒介分层背后的驱动机制以及合理性建构的可能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朱明 《图书馆》2008,(2):21-25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以信息为主导、以互联网等先进传媒为载体、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不具有信息文化和技术的弱势群体将陷入困境。因此,利用网络等高新技术来推进弱势群体带入社会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建构弱势群体信息情报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纪亚东 《新闻窗》2013,(3):71-72
在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视野中,媒介生态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平衡预警系统,拥有自适性和调节,这体现在媒介生态构成要素的应变调节和要素之间沟通适变上。在网络架构的媒介生态中,弱势群体与信息鸿沟阻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运作,生态体系内的自发调节与适应,实现方式之一,就是弱势群体的网络使用策略和内容的改变和调节。通过与优势消费者、社会媒介、自然环境、社会机制的互动沟通和调整,逐步稳定并改善弱势消费者的生态位。这与社会干预不同,是弱势消费者作为媒介生态的构成要素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也构成了媒介生态的自我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7.
袁冶 《新闻前哨》2003,(7):67-67
弱势群体的报道越来越受到传媒的重视。可以说,对弱势群体报道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表面上看,这是各类传媒顺应受众需求的一个举措。实质上,这也体现了整个社会对弱势人群的人文关怀,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8,(3):88-93
作为当下中国重要的社会变量,互联网给传媒产业格局和社会运作方式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学术逻辑与业务操作范式已难以有效预测并适应新的媒介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梳理2017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年会上所发表的观点,结合传媒转型瓶颈的讨论,从论证作为一种新的时空场域的互联网"下半场",到辨析新媒介生态中的内容生产变革与传统媒介的应对,技术与人、传媒与社会的关系,再到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现状与进路分析等几个方面,对以数据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量的互联网"下半场"的逻辑与进路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跨越数字鸿沟和保护“数字弱势群体”是当前中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迫切需要引起更多学者的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从“数字排斥”转为“数字赋能”视角切入,尝试构建“数字赋能”驱动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理论框架,化解其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振兴发展。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侵害的症结主要在于数字排斥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政治因素的制度排斥、发展因素的技术排斥、组织因素的社会排斥以及文化因素的环境排斥。在乡村振兴时代倡导数字赋能是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内生需求与大势所趋。在具体策略层面,应从个体赋能层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家庭赋能层面构建社会保障网络、从社会赋能层面提高社会支持效能、从政府赋能层面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以此保障乡村数字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促进乡村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研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但是,从大众传媒的视角对弱势群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散见于一些新闻传播学期刊上的论文,是媒介从业者对弱势群体报道的经验总结.缺乏学理探讨.虽然有些学者对当前我国新闻传媒与弱势群体的关系问题做了些实证考察,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媒体形象再现问题,但是从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理论拓进的可能性来看,该领域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