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失衡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也发生在精神领域。《黑猫》《白猫》和《地狱灵猫》三篇关于猫的短篇小说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精神世界,暴露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呼吁人们重视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关注人的内在精神生态。只有回归内部自然,才能使处于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中的人类重新找回心灵的诗意栖居之地,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进行分析,从女性精神生态角度对作品所表达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在作品中体会作家对女性的精神世界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其中所揭露的生态问题及作家对生态的焦虑是整部小说的主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生命的荒原化。生活在父权社会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婚后由自信独立逐步变得沮丧麻木,从话语权的消失到生育权的被剥夺,鲜活的生命变得如同即将枯死的野草、不毛之地的荒原;二是自然的荒原化。莱辛在作品中批判地揭露了现代文明社会带给大自然的重创,尤其是斯莱特们对掠夺和榨取土地的无情和贪婪,最终导致一片片沃土变成了荒原。莱辛的小说彰显了她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男女平等、天人共存。  相似文献   

4.
当瑞典学院2007年10月11日宣布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时,创下了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一个记录:得主已经88岁了——而且,据莱辛自己透露:她最少有12次成为候选人又最终失之交臂——这似乎也是“候选”的一个记录。莱辛的终于获奖使她和她遍布世界的欣赏者、读者、译者、论者,当然也包括希望赚钱的出版商,大概都会长长出一口气:一件应该的事终于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反映了作者具有前瞻性的生态意识和强烈的生态责任感.约翰H·斯托勒的《生命之网》是影响作者生态观形成的重要根源.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解读《一千英亩》可以发现:现代科技的滥用是破坏自然生态的罪魁祸首,人类的贪婪本性是导致社会生态的始作俑者,而提倡生态整体观是解决精神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6.
洛林·汉斯贝利是第一个将黑人戏剧搬上百老汇剧院的黑人女剧作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研读《阳光下的葡萄干》,能够从中解读出汉斯贝利本人强烈的生态关怀意识。通过自然生态的描写,反映了汉斯贝利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以及对融于自然的渴望;通过社会生态的描写,汉斯贝利旨在呼吁人们不要只顾自己利益而使社会关系淡漠化;通过精神生态的描写,表明了汉斯贝利对人们内在的精神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羚羊与秧鸡》通过对未来世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描摹,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类末日的图景。小说讨论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即人类是否能驾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流露出对社会人文艺术走向衰落的惋叹之情。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对于人类精神平衡的永恒崇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审美追求规约了薇拉.凯瑟小说创作中的生态关怀,表达了她对物质至上的社会潮流的厌恶和回归传统拓荒者精神的向往。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正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思想。作品围绕着福瑞斯特上尉家的沼泽地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展开叙述,反映了美国西部拓荒一代没落的精神生态,进而指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态。小说自始至终贯穿了对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关注,这种独特的生态视野使作品在时空的隧道中闪烁出绚丽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在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背景下,女性和自然都是被压迫的对象.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与自然关系的分析,说明张扬女性原则有益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后殖民角度解读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的第一部作品《野草在歌唱》(1950)。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领悟作者对殖民统治下土著人悲惨境地的深切同情。她通过《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在殖民者的“东方主义者注视”下,土著人是如何被描述为一群低劣的、野蛮的、暴力的下等民族;在二者的对话中,前者自诩为“我者”,强占了中心地位,而把后者驱逐成为边缘地势上的“他者”。在殖民统治者的压迫下,小说中土著人的反抗是无言的、徒劳的,小说的标题《野草在歌唱》的真正含义实为犹如野草般的土著在痛苦的哀鸣。  相似文献   

12.
《野草在唱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唱歌》不但展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而且饱含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表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主题,在对女性问题仍旧争论不休和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视阈中的《野草在歌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女作家莱辛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真实地展示了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但也暴露出西方文学传统中所特有的殖民性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写作意图、语言的运用、艺术手法以及意象的借用和营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后殖民语境下的性别权利关系,探究了《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悲惨又无奈的人生。玛丽既是主体,又是他者,处在这样的矛盾对立中,她丧失了话语权,体现了女性话语断层。  相似文献   

15.
玛丽生活在扼杀正常人性的殖民制度统治下的南非,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妨碍着她对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蒙蔽的主体意识使她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动承受”是她性格的内核.“逃避退缩”是她隐匿的方式。她的人生悲剧其实正是挣扎于男性传统樊篱下女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野草在歌唱》描述了南非南罗德西亚农场穷苦白人的生活境遇,蕴含着深刻的土地伦理观。小说展现了该农场上的人地关系与土地伦理选择,揭示了南非殖民地在物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人地矛盾与冲突以及实现人地共存的生态良知与启示。体现了莱辛对人与土地关系的伦理思考,对构建土地共同体的期待以及对生态良知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intends to interpret The Grass Is Sing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and analyze the uneq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nature,man and woman,the white race and the black race.  相似文献   

18.
王品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35-136
《野草在歌唱》体现了女性个体在经受物质匮乏、性别歧视、以及种族偏见的挤压下,由压抑而分裂的主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殖民主义背景下女性问题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19.
《野草在歌唱》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社会地位、种族歧视制度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鉴于此,文章拟将《野草在歌唱》中的三个主人公(厄运使约拿—迪克、救赎者—摩西、受难者—摩西、玛丽)展开深刻透彻、入木三分的分析,并用该书中所借用的圣经原型和梦的幻现,揭示出深隐于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概而言之,圣经原型和梦的意象是《野草在歌唱》的重要艺术特色,起到了丰富人物形象和突出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