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涂鸦     
唐代诗人卢仝是一位隐士,自号玉川子。他擅长品茶,他的诗作《玉川茶歌》与"茶圣"陆羽的《茶经》齐名。在他的《添丁诗》中有这样两句诗:"忽来案上飞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9,(5):63-67
汉代铜镜中有很多带有"忠"字的铭文镜,这些"忠"字铭文当是对儒家忠的思想的反映。经整理和统计,铭文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关于自身修养之忠;二是关于与人交际之忠。以铜镜铭文体现儒家忠的思想是汉代推崇儒学思想政策的结果,它表达的是希望人们通过修身养性培养内心忠的品质。推而广之,在独处或人际交往中,均需秉持忠的思想,从内心与行为上以忠规劝自身。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11月8日,陕西扶风城关镇五郡西村六位农民为修水渠垫基础,在挖土时发现青铜文物27件(组),其中两件"大口尊"上铸有长篇铭文。《文博》2007年第1期在"国宝新发现"栏目公布了其中一件青铜尊的铭文拓片,《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公布了《五年琱生尊》甲、乙两件铭文拓  相似文献   

4.
《文物世界》2016年第1期刊登的《厦门明代"大总戎"苏滨泉墓及出土文物研究》一文对苏滨泉的墓志铭文的抄录尚存误识、误断之处;对铭文出现的"同邑高浦"挥霍"徃"等词语或用字现象缺释、误释,对靳文以上缺失,试作纠正、补充,并重新识读苏滨泉墓志铭文,且对其纪年特点略作说明,认为墓主及立碑者是不承认清代统治的明末清初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茶经》"九之略"为切入点,对《茶经》之茶道取向和陆羽之茶道取向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茶经》之茶道是以宫廷为主体的唐代社会各阶层茶道的综合体,而"九之略"之茶道是文人茶道的独特体现。《茶经》在茶道取向上是以"精行俭德"为内核,而"九之略"在茶道取向上以自然为内核。"九之略"之茶道取向,正是陆羽的茶道取向,它对唐代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走向、茶道取向以及形成文人茶文化主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内容上说,铭文是对所铸钟鼎由来的说明,钟鼎是为纪念赞颂祖先功绩而铸;铭还可以纪生者之功,其基调是赞颂;铭又常用于鉴戒,劝人肃言慎行。刘勰所论铭体之"大要"有三:"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实是曹丕"尚实"说的展开,"弘润"之说显然也从陆机"温润"说脱胎,"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是陆机"博约"说的继承。铭体以永垂后世为目的,因而都以金石为载体,这就注定了其体以言简意深为尚。从形式上看,铭可分为缀序铭和徒铭两种模式。就铭文本身来看,其形式一为骚体,二为齐言。铭文从刻铸于金属到镂刻于石材再到书写于纸张的演变历程,也是其形制篇幅由简到繁的演变历程。从载体看,铭文渐与碑文合拢并流。《文选》共录铭五篇:班固《封燕然山铭》属武将外战功勋铭,具有强烈气势美;陆倕《石阙铭》属帝王内战功勋铭,注重征讨正义性;崔瑗《座右铭》是立身处世的自我勉戒;《剑阁铭》为山河之戒张本;《新刻漏铭》的价值是在于体现了器物铭所应具有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7.
周杰伦有首歌叫《爷爷泡的茶》,里面唱道:"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 歌词中提到的唐朝人陆羽,编撰了世界上第一本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被世人尊为"茶圣".茶作为"国民饮品",更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人们习惯饮茶来提神、解渴、清心.但你知道吗,茶叶除了饮用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玩法,而...  相似文献   

8.
西周穆王时器《癎甗》铭文中有"夗事"一词,其意犹"转事",多指派属下往上级贵族处服务或任职。这是和谐上下级贵族关系的一种办法,也是虔诚致敬于上级贵族的表示。大概同一时期的《长盉》铭文虽然没有出现"夗事"一词,但其内容与"夗事"一致,也反映了西周时期荐臣的情况。西周铜器铭文所见的荐臣之事,实开春秋战国时期"荐贤"潮流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1982年7月,武威校尉乡祁连山北麓山顶珍珠台出土了铜、铁、瓷、建筑构件等一批文物,其中部分铜器上铸有铭文。《武威金石录》、《陇右文博》曾对铭文进行了著录。2012年,《武威西夏遗址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考察。本文在对出土文物介绍的基础上,详细对铭文予以释录,纠正了以往的诸多错误,结合出土文物和铜器铭文,认为该处寺院遗址是西夏至元代的西凉报慈安国禅寺遗址,并就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刊布的《周晋盘》、《周晋鎣》是名周晋者为其父丧所铸的两件配套之器,两器铭文相同。关于铭文的释读,尚有可以补释的余地。铭文所云"丧厥胡考,不敢视厥身",其意比较费解,分析相关材料,可以推测其意思是名周晋者不敢视其逝世的父考之身。联系《仪礼·士丧礼》的记载,可以推测《周晋盘》即礼书所提到的丧礼中承接浴尸之水和置冰寒尸的"夷盘"。这对于认识《士丧礼》中的夷盘礼制问题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与朱熹道学并峙的陆象山心学是南宋后期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严羽诗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心学反对道学将人心与天理割裂开来,明确主张“心即理也”;这大大缓解了道学以道德理性压制感性经验所带来的过度理性化的弊端,而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个体生命情感存在的合理性。这启发严羽诗学建立一种新的诗“悟”观念,这并非一般人所简单理解的感性直觉,它实际是对江西诗派忽略诗意性的一种反拨。  相似文献   

12.
当生态和文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跨学科的良性联系之时,从生态视角进一步探究文学作品的意义和美学价值则成为当下研究者积极关注的热点。伴随着研究者对文学生态的关注与思考,生态批评也成为一种时尚化的批评模式,获得评论界的广泛认同和运用,从小说文体开始,扩展到散文、戏剧、诗歌等体裁领域,使得文学批评的发展更具前沿性和不断实现新突破。本文力图以当代诗人陆健的诗歌生态为研究对象,以对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机趣"说的合理性解读为联结点,在李渔和陆健之间建构起一座不同艺术门类间交流、沟通的桥梁,进而阐释陆健诗歌生态的磁力——诗歌机趣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各家文学批评史较少提及陆云的文论观点,其文论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关系也基本上不予以关注。主要从陆云《与兄平原书》等论文书简入手,考察陆云与刘勰文学批评思想的联系与区别,阐明陆云"尚情"、"清省"的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思想形成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后者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超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陆羽茶文化产业是传统茶产业之外的一个新兴领域,它属于文化产业范畴,隶属第三产业。陆羽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发挥陆羽及其《茶经》的品牌价值,可以直接带动中国茶文化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茶学、茶文化都是陆羽茶文化产业的支撑学科。对陆羽茶文化进行研究,拓展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空间,是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结合的精品产业。陆羽茶文化产业涉及到纸质传媒业、广播影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艺术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广告产业、教育产业等,已经悄然向这些相关产业与领域进军,并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5.
嵇康之死,有诸多原因。而与吕安的结识交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幽愤诗》所言“子玉之败,屡增惟尘”,不仅表现了嵇康临终之前“暗于识人”的怨悔之情,也反映出他“暗于识时”,对现实社会缺乏理性认识的弱点。  相似文献   

16.
1920年代商业传媒文化的发达,期刊从合资创办到稿酬制度的实施,使"语丝"同人获得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基础的同时,能够自由地"说自己的话",获得相对自足的公共话语权力,进而参与到中国现代话语的建构当中。结合鲁迅的"‘圈子’说"进一步考察,"语丝体"散文在政治话语权力和商业传媒文化的双重挤压下挣扎或游离的努力,造成了文体言说风格色彩的复杂性。作为知识分子文体的"语丝体"散文在关注"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之余,不期然烙下具备文化休闲和娱乐功能的轻松化写作痕迹,恰恰是现代商业传媒经济秩序支配下"语丝"同人易于专注"自己的园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历代对唐代碑志是否"谀墓",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谀墓"乃是碑志作为一种文体内容上所固有的特点。韩愈、柳宗元等唐代文人撰写碑志的态度是慎重的,对人物的叙写基本符合史传"实录"精神;虽然部分碑志对墓主有些不太过分的溢美之辞,但大多数墓志是"谀"而不"迂",更不滞于一端,表现出传记文学创作的独特艺术价值;唐代碑志是否"谀墓",需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墓主家人的心理、墓志铭的文体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个性等多方面加以考察,对其应给予"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18.
五四以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语,成为程朱理学迫害妇女最重要的口实和理论污点。然而,考究本原,程颐不仅规约妇女不许再嫁,也对男性提出不许再娶的要求。朱熹与吕祖谦编《近思录》,引用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同时,也引用程颐父亲“取甥归嫁”一段入“家道”章,其本意不是为了宣扬禁止妇女再嫁。考察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禁止妇女再嫁源远流长,绝非始于宋代,在缺乏社会保障的古代,妇女改嫁涉及养老抚孤的基本伦常。因此,“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作为基本原则有其特殊的伦理价值。历代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借理学之名将一种理想化的道德精神制度化,使得无数妇女成为节烈的殉葬品。这样的过错怎么可以委罪于程颐与朱熹呢?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叶书是晚清台州有名的藏书家,藏书深受其祖辈的影响。藏书阁号称“荫玉阁”,收藏三万多卷,以乡邦文献的写本抄本为主,富金石碑拓和清人名家书画手迹。其收藏重视学以致用,研究台州地方文史,与修《台州府志稿》的金石、古迹门和编纂《临海县志》等。其遗著有《松麓愁吟诗稿》6卷、《台山纪游》1卷、《天台十日记》1卷、《击衣剑》1卷、《,睑每金石志》3卷等。并编纂刊刻《荫玉阁丛书》,以传布文献,为世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