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节先生在一年多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反复说明了他对中国思想史和史学史上许多问题的观点。最近他在广州《学术研究》1963年第2期发表的《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一文,更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本刊上期报道了张玉楼《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一文对刘节的观点的批评。最近,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的学术刊物和报纸,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和座谈会记录,对刘节的错误观点,继续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今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有些人看《红楼梦》都不注意第四回,其实这一回是《红楼梦》的总纲.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正确理解《红楼梦》的主题和社会意义,才能批判地借鉴,做到古为今用.过去有人把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当作总纲来看.于是什么《红楼梦》是“淫书”啦,是演“色空”观念的啦,是“悲金悼玉”之作啦,谬说种种,或誉或毁,结论只有一个:《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把第四回还是第五回当作《红楼梦》的总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其中反映了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抓住第四回这个重要的纲,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  相似文献   

3.
马学松 《新高考》2005,(3):49-50
“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是《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项历史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4.
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史学界着力研究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技艺百工、农民领袖等等,全面地涉及到,其中以政治人物居多。如秦始皇、曹操、武则天、岳飞、海瑞、李秀成等。曾都是众说纷纭的著名人物,而论者褒贬毁誉,至有天壤之别。近年,随着理论战线拨乱反正,重新评价了许多历史人物,进一步探讨了人物评价的一些基本理论。现择要作一综述。一、阶级分析阶级社会中,任何个人都是一定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承担者,任何个人的盾动,都受到所属阶级和社会阶级斗争情势的制约与规定。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而且必须进行阶级分析。以“教条”、“框框”为由,拒绝或贬低阶级分析,是错误的。但简单化的唯成份论、公式化的贴阶级标签、以阶级“义愤”取代科学分析以及阶级斗争万能沦等等,都不是科学的阶级分析。把阶级分析仅仅理解为判别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不去考察社会阶级斗争形势对历史人物的孕育与规定,也是片面的。阶级分析不是评判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标准,而是一个基本观点与方法,它应当是把阶级社会的一切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无例外地归纳到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更是一个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来阐释经济范畴与原理的范例。它是斯密关于历史进化过程的更广泛的观点应用到一个特定的社会,反映了一个关于人类和宇宙更基本的前提在历史上的表现。其中斯密的阶级分析法、历史阶段理论、殖民地理论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课堂更精彩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近些年来,“史料教学”已成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共识。今年,我连续第五年任教初三,恰逢《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依据“教学建议”的相关要求,结合多位历史教学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观点.对此有了新的理解,并付诸实践。本学期,我特别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捕捉史料细节,以丰满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使之更具体、鲜活,更有现场感,  相似文献   

7.
1987年新版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是在1978年和1981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过渡性教材。经过认真阅读,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大量删节了对奴隶起义、农民战争的过多叙述,注意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用于中学历史教材之中。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认为阶级的斗争、发展、灭亡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研究历史上各阶级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讲述阶级之间的斗争都是非常必要的。但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有机统一的典范,阶级分析法作为《宣言》中的核心方法论,是解剖和分析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和主导线索。《宣言》以阶级分析法解读阶级社会及带有阶级性社会的历史现象,包含丰富而科学的社会分层思想,其中国化继承与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为解释当代日益复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提供有力方法论支撑。当前科学把握阶级分析法,应做到“从对立到合作、从反思到构建、从阶级到共同体”三重考察,符合阶级分析法的时代镜鉴,也是《宣言》中阶级分析法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不同意《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一文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点属辩证法范畴的看法,首先,针对性地举出如下理由:“历史观点”解决的是历史观的问题,把“历史观点”归入辩证法不能显示它的特点;在有关经典著作中找不出它属辩证法的必要根据。然后,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认为:“历史的观点”的对象是人类史,“历史的观点”是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史学危机是世界各同大学历史学系及历史研究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各国史学工作者纷纷对历史学这门古老学科进行改革重构,企图把这门逐渐“老化”,成为“边缘”学科的历史学科留住。他们对历史学科进行许多有所启迪的探索,《历史的真相》是近年来西方史学界在重构历史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力著。本文就中国历史学科老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历史的真相》进行点评,并对我国历史学科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冀于对历史学科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修习中国史学史,于《晋书》多有疑难,因作研究,勉成一篇。谨以乞教于师友同志。倘蒙指正,则岂独笔者幸甚,或且有助于《晋书》研究之深入也。(一)何时修撰《晋书》唐朝何时修撰《晋书》,说法历来不一。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点校本之出版说明持“从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开始,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成书”说。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持“修于贞观十八年至二十年间(644——646)”说。诸家史学史多持后说,如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柴德赓《史籍举要》、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等,持前说者仅见刘节《中国史学史稿》。然而,认真查究下来,《晋书》实应始修于贞观二十年,而非十八年。  相似文献   

12.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的贡献在于抉出了司马光秉承《春秋》著史的精神,尤其指出司马光是以《左传》为其编集史事、议论历史的主要依据。胡三省还注意到《资治通鉴》以“春秋笔法”隐藏着司马光的政治观点,并且把历史的事件和议论与北宋的政治现实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新修订的1995年高考《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三)、历史阐释”部分第二条指出:“7、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方法的一条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历史分析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7月4日,历史系讨论了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问题。会议由系主任白寿彝主持,到会教师三十余人。会上有何兹全、高羽、李书兰、孙恭恂、邹贤俊、陈可青等人发言。大家不同意史学界中有一种反对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历史的观点。一致认为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研究历史,才不致迷失方向,才能找出历史发展的客观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诗比历史更真实.”意思是说,历史是对客观事件的记录,诗是对心情的记录,在所有事件结束后留下的情感的结语.事件会消失,可是心情会变成永恒.这也是为什么汉语诗作中描写心情的诗特别多的原因. 比如《黍离》,这首诗非常优美,诗里完全没有事件.除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这句中的“黍”是黍子,“稷”是高粱,也基本不需要注解,很容易读懂.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涉及到的理论指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发展性评价和多元智能理论等:另一类是史学理论.如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强调学生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这实际上是对历史教学中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回答历史现象(包括历史人物、事件和过程)及其存在本质(原因和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法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把各讲要点提出来,作为阅读思考的切入点,希望对参加履职晋级培训的中学历史教师和读者有所帮助。绪论这一部分着重掌握三个问题。一、研究历史思维的重要性该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研究历史教法,必须研究历史思维。”因为历史思维发展与学生智能发展同步。研究历史教法,就是要突出研究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二、思维方式及分类心理学从思维的进程上,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类。钱学成把思维方式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即顿悟思维)三类。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博物馆群众工作部编辑的《中国历史教学挂图》中的《刘福通攻占开封》一图,先后出了两版,都把安徽颖州注为“毫县”,而对亳州则不加注。按:现行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对颖州明确注为“今安徽阜阳“,对毫州注为“今毫县”。查《辞海》释文与课本相同,证之中国地图所标位置。也说明  相似文献   

19.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公案的历史还原》一文认为,"问题与主义"之争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内部对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和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理性讨论;胡适与李大钊共同开创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史.这些认识摒弃了阶级分析方法,离开了历史的大背景,无视这场论争的实际,因而是非科学的,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科学的历史研究,应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当前一些错误的思潮,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习》是全国惟一面向高中生的历史杂志。《历史学习》主要面向高中文科考生,以高考的要求辅导学习。根据2003年高考的范围和考试要求的变化,《历史学习》从今年第7、8期合刊开始,启动“跟我学”工程。“跟我学”的特点是:1.2003年高考命题范围依据今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阅读课不作考试要求,命题严格控制范围。编辑部与作者们仔细研究了大纲与教材,从而保证了复习指导的准确性。2.“跟我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与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采取单元复习体例。每单元在【单元知识解析】下分析:一、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