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课程特点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习惯。PBL教学法与"中特"研究课融合,可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将PBL教学法运用到"中特"研究课的教学中,应做到:合理设置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确定研究型的教学目标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药理学中PBL教学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介绍PBL教学的主要过程,阐明其教学特点和优势,尤其是指出了教师在PBL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相比传统教学法,PBL教学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促进教师个人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对提升PBL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PBL(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根据社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课程目标,对PBL教学法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设计与实施、应用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关于PBL教学法的几点思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需要医务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具备高水平的医务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拥有必要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PBL教学法作为西方国家医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已经向全球范围进行蔓延与普及。本文即以我国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为例,在分析PBL教学法的内涵与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探讨PBL教学法在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总结当前高职医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PBL教学法在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课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我校收录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112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不同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观察组采用微课结合PBL教学法教学。对比两组教学成绩、教学效果满意度及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考试成绩、学习兴趣、表达能力、知识理解、自主学习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考试成绩为(91.83±5.76)分,高于对照组(85.81±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8,P=0.000);观察组教学效果满意度为91.07%(51/56),高于对照组39.29%(2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药理学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有助于培养其表达能力、知识理解等综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BL教学法是为了贯彻新课改理念,达到新课改目标的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注意研究问题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和实施环节及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问题环境展开教学,学生围绕问题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通过在医学院校"概论"课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方面能够取得很好实效,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PBL(项目式学习法)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以反馈为促进的教学方法,其与口译教学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构建者,从而加强了口译教学的效果,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9.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已经在各种不同的学科中使用了40多年。尽管有广泛的研究,但PBL教学法的有效性仍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课堂教学,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保留、技能发展和学生和教师满意度方面,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育模式也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参与式教学即为翻转课堂,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提出将翻转课堂联合PBL(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应用到《电机学》课程教学中,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总结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的优点.实践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实施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的年级在学生参与度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上都有显著提高,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