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因为”和“由于”连接复句虽然都表示因果关系,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语表形式上看,主要表现在它们所连接的原因句在整个复句中句法位置的不同。这种形式上的差别是由两词深层的语义差别决定的,“因为”连接因果复句时比“由于”有更强的逻辑联系性。语义上的差别也决定了它们产生不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连"字句中"都"与"也"的语义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数理语言学角度对“连”字句进行语义解读,发现“连”字句激活了层级性预设或说“格”代数,并运用模型论和“格”代数哈斯图进行了直观展示,也由此将“都”和“也”分化为表示横向总括、类比的“都1”、“也1”以及在层级性哈斯图中表示纵向总括、类比的“都2”和“也2”。从“连”字句出发,本通过对“都”与“也”的句法对立分析入手得出二的语义认知对立:“都”在“格”代数哈斯图中强调上限或下限(即端点);与“都”相对,“也”不凸显端点,而强调哈斯图中段的对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数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连”字句的本质是将层级预设中两个以上的论元映射到唯一的一个值上,形成了一个补集为空集的特征函数。“都”与“也”的语义认知对立不只是在“连”字句中,在让步复句、比较句等其他句式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方面的研究为包括“连”字句在内的涉及“都”与“也”语义认知对立的各句型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汉语复句研究在“十五”至今的七年时间里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具体表现在复句理论研究、复句分类研究、复句关联标记研究、复句句式的语义一语用研究、复句的信息处理研究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与传统的解释“から”表示主观原因,而“ので”表示客观原因的观点不同,重新论证出“から”在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愿望的同时更是为了说服听话人;而““ので”则是表示郑重的语意,也可与愿望、推量等句式相呼应。  相似文献   

5.
临夏方言的“是”字句除与现代汉语“是”字句用法相同外,大部分“是”字句结构复杂,用法特殊。这些句子“是”字的前、后分别是谓词性短语,所构成的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内容,并且因主题不同,强调的焦点和侧重点不同。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平面分析了临夏方言中的这类“是”字句。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于是”是承接连词,所表示的语义关系主要是时间上先后相继,事理上前后相因。与因果复句不同,由“于是”连接的句子具有客观性,只采用按照时间顺序的自然语序,多用于表示过去时、已然体的动态句。考虑到“于是”语义的兼容性和用法的复杂性,文章认为“于是”应该在学生掌握了初级语法项目中的表示时间先后的承接复句和因果复句之后,作为中级语法项目在中级阶段予以讲授。  相似文献   

7.
林海权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1):69-73,100
本文以语气动词“之”在句中的分布(句子的各种成分,复句上下分句的主谓之间,单句和主谓之间)为纲,以同一或不同古籍中与本句句式相同或相近而不用“之”的句子作为参照,进一步论述前组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8.
两可式并列复句"A也行,B也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A也行,B也行”句式与一般并列复句及“要么A,要么B”句式的不同,认为“A也行.B也行”是特殊的并列复句,应该单独进行研究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跟”本没有比况的意义,但如果它与比况助词构成“跟X一样/似的”格式,就具有比况的功能。与一般比况结构比较,“跟X一样/似的”格式只能表达比喻和对比,不能表达测断;“x”只能由短语和词构成,不能由复句形式构成,并且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X”是体词性词语的,“跟”大多是比况动词,“X”是谓词性词语的,“跟”一般是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汉语中,“时”字常常虚化为助词,用于某些主从复句句尾,它的使用情况及语法功能,前人虽有论述,但分岐很大,至今未有定论。各家的说法也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作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12.
从语法形式上看,<水浒全传>中"被"字所介入的宾语较为丰富和复杂,不仅包括名词、代词和词组,还包括双宾语和插入性说明成分.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汉语时期被动结构由简到繁的发展趋势.从语法意义上看,"被"字句的介词宾语可以是行为的主动者、行为的凭借与工具,甚至还可以是行为的受动者."被"字句的介词宾语常常可以省略.但在"被…...  相似文献   

13.
举例介绍了“复合宾语”结构的一般形式,并就其在句中的语法结构作了说明,还对现在分词、with+过去分词和动词不定式在这一结构中作宾补进行了区别。  相似文献   

14.
"NP+V起(O)来+AP"句式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学界对其内部的两类句式研究不均衡。文章立足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认为其内部的两类句式具有相同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且有着相同的句法生成,因而可以将其归为一类句式,即"NP+V起(O)来+AP"句式。  相似文献   

15.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苕发颖竖”、“榛楛勿剪”的“秀句”创作原则,关注局部美,注重秀词丽句的创作,体现了与传统美学关注整体协调不同的美学观念。本文对陆机“秀句”创作原则所产生的文化、历史语境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美学思想是魏晋以来儒家诗教观念衰落,文学创作追求形式之美的时代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将某些原属静字的字归属于“状字”,这对后来学者对状态形容词的认识有启发作用;将某些记容、记处之读的作用归为“用如状字”,指出读句之间也有状与被状均关系,对于后来学者的偏正复句的提法也有着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与“吾”的区别,是古汉语语法中时常被提到的一个话题。自从王力先生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之后,时有学者加以质疑、商榷、补充和修订。我们认为应当逐一将古代文献中的例句加以索引、统计.然后进行分析,这样的结论才是可靠确凿的。本文以《论语》为语料,首先进行了索引、统计。然后对照王力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利用语义级差观探讨了与否定词连用的含“if at all”的主从复合句的语义结构。文章经过分析讨论后指出,由于“at all”和否定词之间构成的级差关系,使与否定词连用的含“if at all”的主从复合句内含了一层让步语义。  相似文献   

19.
逆假句是由“否则”连接分句所构成的复句。复句的前后分句不在同一个语义层次上,前分句还隐含一个小句。因此复句的语义原型是由四个“分句”(构件)构成的二重复句。复句的次类依据前分句和隐含小句的关系而确定,有条件式逆假句、原因式逆假句和选择式逆假句。复句的逻辑原型是两个等值的假言判断的合取,逻辑值为必要条件。但选择式逆假句与另两类的情况要复杂些.语义原型和逻辑原型都存在一些差异。文章还小议了邢先生对复句及小类的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