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或调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人类、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这对建立在人地关系研究基础上的地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根据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 ,提出在教学中开展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内容 ,探索把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溶入素质教育中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研究与教育基地等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正在成为各国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观是在人类反思自身发展过程,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时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1...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发展的历史。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但却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重视和保护,由此导致出现了一系列后果,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的紧缺,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物种灭绝等等。严峻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改革摒除过去那种仅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的传统发展观,而换之以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协调当今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这五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提高是人类发展观和文…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以及在《资源科学》教学中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它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确立。可持续发展观认为,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应仅以单一的经济指标的增长为依据,而应当以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一系列综合指标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为依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弄清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个基本要素,并充分发挥这些基本要素的作用。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主要有:经济要素、社会因素、资源因素、科技因素、人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本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的理论视角出发,透视了可持续发展观存在的整体性残缺。可持续发展观的整体性残缺主要体现在:在时间维度上重视现实和未来而对过去反思不够;在空间维度上重视环境问题忽视社会问题、重视各国“自扫门前雪”忽视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的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观、人才思想观、资源战略观、协调发展观和特色带动整体观与服务创新的观念。收集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新时期图书馆要在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上赢得用户,成为社会阅读与信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人类的发展观亦由传统的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转变。发展绿色物流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其目标就是实现物流系统效率、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和平衡.使得社会经济、物流产业、生态环境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这样一个世界性问题,分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依存、制约的关系,提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发挥调控职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等措施解决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地区社会经济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新疆生态自然环境问题对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极大。因此,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必须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整体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理新课标的课堂特征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式课堂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下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突出,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对学生认知层面的提高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人地关系中"和谐论"、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以及地理学系统论思想等诸多地理学理论密切相关。从地理学角度看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以当前环境的生态容量为标准,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涵义。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本质的不同,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是一次社会文化的根本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三大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其实现则依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在整个教材之中,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更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知识体系。因此,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之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是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较多理论交叉点的生物学科,该怎样开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呢? 一、重视人文精神教育 可持续发展观除了包含生态学、农学等与生物学有一定联系的内容外,还含有丰富的经济学、人类学和人文科学,特别是人文科学,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渊源。可持续发展观不是单纯的环保理论,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要深挖各知识点蕴涵的人文精神,以通俗易懂的同语向学生揭示出来,使他们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思考未来,学会不仅关怀自己,还会关怀与自己生命密切相关的其他生命体,逐步确立人、自…  相似文献   

19.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观从哲学层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理性抉择的结果;它摆脱了单纯经济增长模式,注重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同时把人类社会置于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观重在可持续性上,它把局部和整体、现实和未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处处显示出辩证的特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